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浅析(3篇)范文

初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浅析(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浅析(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初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浅析(3篇)

第一篇: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时事政治是政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初中政治教育学习中,如何把握时事政治的意义,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补充,从而使政治学习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并由此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政治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将就该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初中政治;时事政治的意义;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时事政治指的是国内国外的一些热点问题和影响较大的新闻事件,是政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初中政治教育中不可避免的要融入时事政治的学习,这不仅是为了考查的需要,同时也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效果,提高他们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可求知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将它视作一种可以临时抱佛脚的突击性学习内容,简单粗暴地处理,这就让时事政治的教育意义全部丧失。从根本上说,这是对时事政治教育意义和教育方式的认识不够造成的。

一、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时事政治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素材,甚至有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我们亲身经历的,这样它的带入性就很强,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其意义显而易见。其实,时事政治教育也是在贯彻教育改革的思想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能够全面彻底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也是转变旧有教学方式的一种途径,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抓住学生兴趣点,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时事政治教育还是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方式,学生是教育的主题,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时事政治正好是这种理念的实践素材。教师可以利用时事政治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将生活与知识相互联系,从而提高他们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初中政治的解题能力,最终得到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如何将时事政治教育融入课堂

1.明确融入的时事政治内容

并非任何时事政治都不加筛选地就可以融入教学,这样做的最终效果是适得其反。我们在选择时事政治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我们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筛选出恰当的合适的时政内容,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政治的乐趣所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我们的教学质量。

2.以老师为主导,让学生做主体

这里“以老师为主导”指的是教师的引导工作,必须由我们教师将时政教育内容恰当地切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鼓励他们大胆评论。“让学生做主体”指的是学生才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时政教育中更是如此,要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大胆的发表个人观点。这样的最大好处是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广泛搜集时事政治教育的素材

明确了时事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课堂上的主体,就要开始准备教育素材。搜集教育素材主要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教师搜集的部分,二是学生自主搜集的部分。教师搜集不言而喻是教师本职工作的需要,且更能符合教育目的和任务,而学生搜集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时事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补充,更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搜集的过程中,他们必须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才能从浩繁的信息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内容,挖掘信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一个锻炼的过程。时事政治教育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和谐的、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时事政治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开篇我们就说过,时事政治教育在初中政治实际教学中不被多数老师重视,这是最大的问题,即便我们通过上面的阐述知道了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懂得如何将时事政治融入课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会存在很多问题,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以下我们简单举出几个常见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初中政治老师的重视。

1.随意性、表面化

时事政治教育没有深入内心,只是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想起来了就拿出来,像是零食一样,且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只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一切都流于表面,不深刻,也就无法真正起到效果。

2.点缀性、程序化

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他们在教学中只是将时事政治当做一种吸引学生注意的点缀,在课堂上只起到了补充作用,甚至只是作为课堂导入程序,并没有切实做到时事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工作。以上,就是我对时事政治教育的一些新的体会,虽然并不具体也不深入,但是相信从中也能体会到时事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全身心的投入教学的研究中去,帮助学生开发出最理想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高效学习、快速健康的成长。让我们在初中政治教育中,将时事政治教育当做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加以重视,从而实现教育改革赋予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吴德强.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0).

[2]袁忠典.浅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渗透时事政治教学[J].学周刊,2013(01).

[3]彭建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时事政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作者:高玉群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思想品德中时事政治的作用

摘要: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还课堂于学生,然而在现实实际教学中,我们没有看到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提高,相反更多的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本文立足学生实际,并通过访谈一线教师和学生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原因与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教师也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教学只是为了应付升学压力,学生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就难免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因此分析初中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状及原因

在初中所有的课程里面,好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的作用很小,学好思想品德课没有多大作用,在他们最不愿意学习的课程里也包括思想品德科目。出现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低的现状,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因:第一,教师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然而在现在的大多数学校,教师仍然实行满堂灌,一节课下来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讲,师生间则极少进行互动交流,这和新课改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违背。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的正确而有效的引导,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低下。另外,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任务,教师除了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然而现实生活中教师上课是为了应付考试,将教学活动简单化,教师看中的只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至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却漠不关心。第二,初中教师不能采用多元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采用适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人和唯一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很难有良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不能得到尊重,当然他们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从而出现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低下就在所难免。第三,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存在偏差。多数初中生表示,思想品德课只是一门副科,学习思想品德课就是随便听一听,然后只要把老师给整理好的笔记给背下来就好,思想品德课同语文、数学、英语相比不那么重要。他们认为学好思想品德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要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好,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仅是一门智育课,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一门德育课,它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第四,来自家庭的因素。多数学生家长认为考一所好大学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来自于学好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课,只要好好背书就能得高分。家长的这种认识不自觉的地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另外有些家长自身的素质不高,他们的一些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初中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兴趣。

二、合力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

(一)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还课堂于学生,这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口号,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另外,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该改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应该切实的走进学生的生活,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学会做学生的引导者和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应该采用多元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应该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直观、生动、形象,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该注意让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只有在亲身的实践中,学生才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进而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第三,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自由和快乐的学习,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师与学生才能有亲近感,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和教师有亲近感,学生才会相信教师的所讲和所教,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实效性。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倡导学生是主体,倡导还课堂于学生,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需要教师积极而有效的引导之外,最重要的还需要学生自己加强认识,自觉的参与课堂。要提高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学生应该从以下两点做好:第一,学生应该正确认识思想品德课这门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既具有智育的功能,也具有德育的功能,学生不仅要学习好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自觉的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第二,学生应该积极而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也应该做好课后的一些课外工作,比如,要帮助同学,要爱护社区的花草树木,要孝敬父母等等,学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际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三)家庭方面

要想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家庭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家长经常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在家中和孩子共同探讨,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孩子提升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又如,家长自身要正确认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为考试而学好的必修课,它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素质,只有家长树立起这种正确的认识,学生才能正确认识思想品德课,学生才能提高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永忠,胡海青.兴趣的心理学研究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发[J].教学与管理,2011(12):21-23.

[2]周丽琴.谈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培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作者:申小健 单位:山西省临县林家坪初中,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三篇:初中政治时事政治的教育方法

摘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同时事教育紧密联系。只有把课本教学同时事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时事政治,作为时代性、实效性、综合性课程资源,在思想品德学科课堂中进行教育,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国内外和社会发展方向,在时事政治教育中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充分发挥时事政治动态资源价值,弥补政治学科教材资源的短缺。因而,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优化时事政治的内容和形式,以期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从时事政治渗透的必要性、原则、方法与形式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究,旨在提升学生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课堂;时政教育;核心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原则;途径

引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的内容。运用时政热点问题,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关注人文,注重实践,弘扬主旋律,是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之一。时事政治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了多少,也不在于学生的考试分数应该有多少,而是在于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国内国际发生的大事,正确认识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的原因及发展趋势,深入理解党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即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一、加强时政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及时传达和解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的内在要求,也是政治教师应有和必需的责任担当,更是促进学生实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性精神、法治观念、公共参与的有效时机和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作为政治教师要认真研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引领学生感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要细心品读十八大报告原文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的原文,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大节日和重要场合发表的讲话和言论精神;要关注政策热点、时政热点、社会热点、生活热点问题,平时讲课和训练就要热点问题化,注意从多角度解读热点问题,坚持热点与理论的结合,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辩证思维、表达等学科核心能力。例如,在进行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时,我引用了“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首次自动交接”的视频,其成功交接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引导学生分析我国航天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从而引领学生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对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是空间技术最发达的主要国家,拥有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但是,中国已经有卫星、运载火箭等,还拥有自己的空间实验室以及可与空间站对接的载人飞船。对这些现状进行讲解、比较、剖析,指导学生参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出谋划策,从而引领学生坚定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力量,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强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首次自动交接”,这是壮我中华之胆势扬我中华之国威的大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讨论与思考,让学生意识到科教兴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形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家国情怀和价值观,增强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在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行为规则。

二、时事政治教育坚持的原则

第一,政治性原则。通过时事教学,使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能用邓小平理论来分析重大国际国内事件,让学生明确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策合理性及其道路的曲折性。基于网络普及背景下,时事政治教学资源呈现出冗杂、繁多现象,影响学生学科知识素养的形成,甚至迷失时事政治方向,忽视时事政治价值与意义。为此,教师在时事政治渗透过程中,应坚持政治性原则,筛选具备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功能的时政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时事政治要点,内化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核心能力。例如,在讲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布置学生搜集“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有关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和视频在课前进行时事播报,并与同学们互相点评。让学生了解,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国际社会对G20充满期待,对这次峰会寄予厚望,面对当前挑战,G20要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把握好大方向,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在“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透过“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时事政治教育,了解在开放的世界面前,无论哪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就会导致愚昧、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教育学生思考如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有机地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第二、新闻性原则。时事教育的新闻性很强,时事不仅与党和国家有关,而且与每个人都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只有关心时事,认识到时事的变化与自己是有关的,才能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第三、针对性原则。让学生通过时事教育增长知识,结合时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明确自己是跨世纪的人才,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紧密相连,关心国内外大事就是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例如,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提到: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为此,我组织学生观看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长征永远在路上》的重要讲话内容,让学生明白:“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让学生回顾昨天的长征路,是为了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开辟明天的长征路。第四,贴近生活原则。时事教育不仅是通过国际国内大事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要与身边的时事、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相结合,这样更具有直观性。第五,趣味性原则。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兴趣是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时事与现实联系密切,讲述起来形象生动,故事性较强,富于变幻,只要准备充分,就完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时事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形式

1.小组合作方法,课前进行时政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循环中不断提升的,因而,在政治学科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结合任教班级的学情,对全班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个班级划5~6个小组。各个小组自行轮流安排选择一名学生在政治课前3~5分钟进行时事播报演讲,由其他小组学生对该生播报的时政内容进行点评,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然后由老师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各小组对该组学生的时事播报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打分。

2.选好典型时事案例,课中渗透时政教育,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素养和学习态度,如,思维品质、公民意识、能力素养、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以人为本精神等,因而,在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时事政治的渗透需准确把握好时机性、遵循典型性的原则,加强时政教育教学。例如,在讲授七年级第二单元《珍爱生命》一课时,我结合教材详细分析讲解了“我们为什么要珍爱生命?”“如何珍爱生命?”这两个问题。在要过渡讲解第三个问题“生命的价值”时,我选好了典型性时政案例材料,即“一名年轻的消防官兵在陪同家人逛街的过程中,见到一名年老的妇女要跳河自杀,年轻的消防官兵奋不顾身、见义勇为跳到河中救起了那名陌生的老年妇女,但是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案例导入过程中同时播放了相关视频片段。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提升生命的价值?”通过“一名年轻消防官兵救老人的典型时政事例”的教育,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提升生命的价值。并引导学生在典型性时事政治分析过程中,增强学生肯定、悦纳、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善待他人生命的认同感。由时事政治事例高度概括政治知识。其中,在课中穿插典型的时事政治事例,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专心投入到学习环境中,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等核心素养。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时事政治在政治课堂中的渗透,应依据实际情况,把握时机,确定好时事政治渗透的时间,及时加强时事政治的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就此产生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

3.多渠道、多方式加强时政教育,拓宽学生课外活动形式

(1)时政专题讲座法。例如,在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时政兴趣,每个月安排一次时政专题讲座,抓住我国重大时事事件。如在讲解九年级第三单元第六课《生活在法治国家里》这一框题时,我到区法院邀请法官到学校作法制教育专题讲座,通过法官将具体案例导入,讲解法律知识,教育学生要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习惯,带领学生深入到问题中分析,发散自身思维,提高其政治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公共参与等意识能力。

(2)观看视频的方式。例如:在进行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时,我采用了播放“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首次自动交接”的视频形式加强时政教育。

(3)竞猜式方法。教师应以时事政治为背景,整合学科资源,组织竞猜时事活动,带动学生政治学科学习兴趣。

(4)组织辩论大赛。

(5)以时事政治为背景,组织歌咏、小品、动漫、黑板报、手抄报、征文、演讲等比赛活动。通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形式的开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自主查阅、搜集时事政治相关资料,了解时政资讯,并就此丰富自身的政治内涵,最终达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部分教师在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始终秉承“灌输式”教学方法,影响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而,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运用时事政治教学资源,且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堂内、外活动形式,导入时政教育的内容,合理安排时事政治的时机和路径,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空间,并弥补思想品德学科教材的不足,锻炼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其达到最佳的政治知识学习状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义江.时事政治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6(28).

[2]田建军.中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以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6(3).

[3]于静芳.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读书文摘,2015(6).

作者:柳东斌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山腰盐场美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