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新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都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传播效率大大提高,视觉感受和效果相较过去也不可同日而语。其中以新媒体的出现为标志,视觉传达设计进入了高效、美观、多元化的新时代。很多曾经不便于表现或无法实现的效果和形式,在今日新媒体的背景下可以很好的实现,技术的强大支撑为艺术本身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传播介质的改变在打破传统设计表现形式束缚的前提下,也在让许多传统技艺逐渐消失,新媒介的出现和发展延伸了设计形式和可能,但是完全取代传统设计的表现形式似乎又显得有些偏激,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进行创新和二次利用也成了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正是想简明分析新媒体发展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以期能够对判断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影响
一、新媒体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革命带给各个行业新的发展前景和技术支持,将过去只能停留在想法阶段的创意变为了现实,尤其是对设计行业的影响是翻天覆地的。新媒体的出现让设计作品将设计师-产品-受众群起产生了连接和互动。而新媒体的创作过程也和传统艺术创作有了较大的区别,其中包含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五个阶段。通过连结使得完全融入其中,将系统和他人进行连结后就能产生互动,这将过去仅仅是停留在远距离的视觉感受转化为感受和意识的转变,会产生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文中提到的新媒体,通常的理解是利用电脑等电子媒体设备,借助软件和数字传播工具完成设计工作。新媒体出现后展示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是这些表现形式具备一个有趣而新奇的相似点,过去的传统的欣赏或观看者和作品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甚至能够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艺术家通过新的科技支持和工具,采用多种方式将设计者、作品、观看这进行关联,例如让观看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体验,同时能够产生多感官的立体感受。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对观赏方式的改变,全新的体验强化了作品的传播性,让观看者拥有了更长的记忆周期。连结和互动拉近可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在不同的工具和方式方法下,欣赏方式的改变颠覆了作品带给观赏者的信息内容和结构,它将地球上不同区域的连结了起来,将不同的文化风情连结了起来,将不同的观念和信息连结了起来。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可以从早期的达达主义、未来主义、70年代的行为艺术等追寻到发展线索。交流与合作成为艺术工作者们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关注的一个侧重点,重视感受、经验、互动使得艺术加们乐此不疲的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和新的展示媒介,让很多“可能”都在艺术行为中逐渐被挖掘和尝试出来。这种理念也为设计行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平面设计转换为视觉传达设计,设计的范畴从过去传统的二维平面向多维化改变,欣赏方式从过去的单方面的欣赏逐渐向交互式体验过度,甚至于新的科技本身也成为了设计师们“拿来主义”的直接素材。总之,整个20世纪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大大地激发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想象力。
二、新媒体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一)设计空间由二维平面向多维空间转变传统的平面设计中大多数的设计作品都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来完成,通过对设计要素的二次加工和重新组合,以求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主要的设计元素包括文字、图形和色彩,设计范畴包括文字设计、图形设计、图案设计、编排设计等等。在新媒体的背景和影响下,二维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欣赏需求,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对视觉传达设计工作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下很多的设计行业的从业者或者设计师设计侧重点已经开始从二维的平面设计向三维或多维空间转变,研究方向包含了平面空间的分割,纵深空间的视觉效果和关系,甚至于时间的概念等等。例如在很多户外广告的设计中,不在是单一的平面展示,跟多的是立体空间的展示效果和视觉感受。错位空间、空间的延伸、不同时间段的视觉效果组合、运动轨迹的展示等等。三维空间的作品相对于二维空间的作品,对于受众群体而言更具有视觉吸引力,在信息传递的能力更强,观赏者对于看过作品后的记忆和思考周期更长。以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的《地书》为例,《地书》是一本可读的小说,是用徐冰几年来搜集整理出的一套“标识语言”写成的。读者不管是何种文化背景,只要被卷入当代生活,就可以读懂它。通过这本书的字库软件,使用者将英文句子打入键盘,电脑即刻转译成这种标识语言,既起到《字典》的作用,将来也会有实用价值。
(二)静态设计向动态设计转变平面设计作品在新媒介出现之前,几乎绝大多数的设计作品都是静态的,曾经有很多的设计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作品。新媒体的出现为这一想法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现在的传播媒介从过去的纸媒已经过度到了数字媒体传播,电脑PC端、手机移动断随处可见,传统的静态纸质媒体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动态设计已经成为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平面设计时代常用的设计软件例如AI\PS\CDR\ID等,在近些年的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和课程训练中大量的使用AE\PR等动态软件就足以证明动态设计将成为专业发展的一大主线。动态设计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受众群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静态信息遍布大街小巷,长期的视觉疲劳急切的需要新的表现形式出现。数字媒介的普及为动态设计提供了基础设施和硬件支持,在吸引受众者注意力的同时,能够在相同的时间或较短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传递过程更加生动,可用的艺术手法更加多元化。同时能够让传统的设计领域焕发新的魅力,例如在当代有大量的手机游戏,登录界面的LOGO展示从过去的静态画面经过加工和二次设计后转变为动态动画,大大降低消费者对于广告的抵触心理,增加了趣味性和亲和力。不仅仅是LOGO的应用,海报、杂志、书籍、包装、网页设计等等领域都已经在广泛的使用动态设计产品。
(三)物质性设计向非物质性设计延伸数字化设计被媒介的出现,让设计的承载物有了质的转变,传统设计对于印刷技术和承印物非常依赖,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承印物在印刷的过程中对于设备和工艺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工艺、设备、承印物如果不能达到设计要求,设计产品的展示效果会打折扣,同时也会造成生产材料的浪费和提高制作成本。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多的设计产品不需要通过承载物来进行实际生产,在传播媒介上可以进行虚拟展示,设计产品可以最大化的再现设计效果,同时展示媒介可以多次反复使用,不会造成浪费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在设计过程中也为修改和反复调整提供了便利。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作为工具投入到设计当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具有虚拟、数字化的特点。以信息设计为主,是艺术与科学进一步结合的产物。
(四)超越视觉,走向多感官信息传递视觉传达的概念在新媒体的环境中被扩大化,“视觉”成为了一个广义的概念,设计作品不再单单是对眼睛的刺激,在受众群体观看作品时,综合体验被融入到了整个作品体验的过程当中。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人体所有的感觉根据设计诉求和不同的产品特点,被设计师通过新媒体组合在以期,观赏者能够在整个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直观、生动和立体的感受经验,多种信息综合,对于设计作品的接收更加全面。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人的眼睛能接受的信息是有限的,视觉疲劳后信息接收率会大大降低,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无效信息传递。所以说,视觉传达设计的又一发展趋势是超越视觉,走向多感官传达。为了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可以在视觉传递的模式中适当加入其它感官信息,来辅助完成信息的传递。
三、结语
与新媒体、科技高度融合的艺术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逐渐融入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于这种高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范迪安的解释为:“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第一步也许并不是产生实用性的产品,但它本身具有向应用性转换的巨大潜力,并预示着未来的生活方式,艺术创新总是启发人们对创造力产生新的理解。”新媒体的出现对于生活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是积极而便利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科技无法取代所有的传统表现形式和途径,我们在利用新媒体的同时,重视传统工艺的传承,明晰基本规律,有效的将新媒体和传统工艺进行融合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宫林.新媒体艺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2]金江波.当代新媒体艺术特征[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
[3]刘立伟,袁德尊,许甲子.新媒体艺术设计——数字•视觉•互联[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8月.
作者:侯杰 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