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东地区视听新媒体传播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中东地区新媒体受众及收视研究
一项针对阿语国家网络用户的调研显示③,35%的阿语国家网民使用移动终端浏览国际信息,33%的网民通过桌面互联网获取国际信息,25%的网民通过电视终端获取国际信息。新媒体在阿语地区的国际信息传递上显示出较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率较高。从网民上网时长上看,52%的网民每天上网2-5小时,35%的网民每天有2-5小时通过智能终端上网,34%的网民每天通过移动终端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下。在被调研网民中,91%的网民表示关心国际事务,86%的网民表示关心亚洲事务,94%的网民表示关心中国话题,92%的网民表示关心中国与本国关系的相关问题。有关阿语国家网民主要通过哪些媒体了解国际事件,23%的网民选择中央电视台及其网站,18%的网民是通过脸谱、推特、优兔等美国社交网络,11%的网民通过半岛电视台及其网站和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及其网站,10%的网民通过BBC及其官网。调研信息显示出阿语国家网民对社交网络的热衷。对阿语地区的媒体研究显示,中东地区居民非常喜欢互动交流,阿语国家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始终是最受欢迎的节目形态,在阿语地区的半岛电视台、BBC阿语台的访谈类节目播出时间都远超过新闻播报的节目时长。此外,半岛电视台正因为开设了涉猎广泛议题的访谈类节目而备受阿拉伯世界观众的喜爱。
对国际媒体客观性报道的选择,阿语国家34%的网民选择中国,13%的网民选择俄罗斯,10%的网民选择英国,仅有4%选择美国。针对能够客观报道阿拉伯国家问题的媒体选题,31%的阿语国家网民认可中国,15%的网民选择俄罗斯,3%的网民选择美国。从这两项选择中可以看到,阿拉伯国家网民除了对中国有良好的信任度外,对俄罗斯国家媒体的信任度也比较高。31%的阿语国家网民认为决定国家形象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实力,25%认为是人文文化传播力,21%认为是军事实力。33%的阿语国家网民浏览国际网站的目的是了解异国人文文化,22%的网民是为了了解世界自然历史,21%的网民是为了了解世界政治。有关阿语国家网民长期关注的网站,27%的阿语国家网民选择脸谱、推特、优兔及CNN等美国社交网络和美国媒体。综合前面的选题可以看出,美国社交网络在阿语地区依然是非常受关注的媒体形态和具有吸引力的信息传递工具。关于浏览国际网站对阿语国家网民产生的影响,29%的网民认为会对他国文化产生认知和喜爱。针对网络对自身的影响,39%阿语国家的网民认为方便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有20%的网民认为占用了看电视的时间。调查显示阿语地区网民更关注中国网络电视台的科技栏目(38%)和国际新闻栏目(30%)。
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历来是密不可分的,掌握了媒体的舆论权,就掌握了政治引导力。在中东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区,提高中国媒体影响力显得格外重要。扩大移动视听内容覆盖。网民调研信息显示,中东地区移动互联网比较发达,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率较高,网民通过移动客户端浏览信息和视频的比率也较高。因此,应充分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传播能力和广泛覆盖性,加大对中东地区在移动端的视听内容覆盖。目前国内主要国际传播媒体都有移动客户端产品,并且大部分都有视频栏目,可在已有移动应用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符合当地需求的短视频节目内容,从短新闻、短信息,到娱乐、科技、文化等短视听节目,以受众喜闻乐见的视听短片增加中国内容元素。掌握视听节目议题设置主动权。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一直利用“议题设置权”掌握舆论阵地,控制舆论导向,甚至不惜把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达到其国际政治经济目的。半岛电视台正是在“9•11”事件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次播放本•拉登等基地组织成员的视频录像,抢先掌握了“9•11”事件的议题设置权,赢得了国际知名度。中国视听新媒体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要增强议题设置权,用视频内容说话,充分展示事实本源。同时还需加强媒体自身“软实力”建设,强化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对国际事务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积极把握舆论议题设置权。增强视听新闻“涉我性”。新闻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强的“涉我性”特征,即媒体信息要本地化,与本地受众具有关联性。实现新闻信息的本地化采集、本地化编写是促使本地用户接受的最好办法。BBC在阿语地区的新闻采编主要就是依靠大量阿拉伯本地记者完成的。德国之声由德国财政投入大量经费建立“德国之声学院”就是致力于培养第三世界国家的记者和媒体从业人员,培训的同时植入“德国之声”的宣传理念和价值观,这既可以为“德国之声”培养人才,也可以提升德国传播理念的影响力。
尽管中国视听新媒体在阿拉伯地区的新闻宣传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但中阿之间视听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对接度”还不是很高。中国视听新媒体对于阿拉伯国家本地新闻信息的报道还不够多,仅停留在少数重大事件上,民生、社会、文化等内容依然偏少。扩大“涉我性”内容,使中国视听新媒体融入当地社会,更大范围地被当地受众所接受也是中国视听新媒体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策略选择。强化文化科技视听节目内容传播。从网民调研可以看出,文化和科技是最易于为国外民众所接受的内容。中东地区作为世界重要文明发祥源头,与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早有交流和交汇。文化外交在西方国家已有过百年的历史,在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可通过视频手段充分挖掘体现中华文明的人文、科技内涵,使其成为中东地区媒体文化外交主体内容,拓宽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国际传播内容。在网络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的文化外交还可以通过网络视听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特别是通过移动客户端的短视频内容进行传播,使中国文化科技发展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扩散。
增强视听新媒体社交功能。目前中国在中东地区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进行传播,形成了全媒体落地,但调研显示中国媒体的整体影响力还不够强大。中东地区用户主要使用的新媒体应用是脸谱、推特、优兔等美国社交网络。事实上,早在2009年的“伊朗骚乱事件”中,就由美国政府插手并借助推特对伊朗政治动荡“发挥重要作用”④。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国际传播新媒体都不开设论坛,主要是从媒体传播的“政治安全”上考虑,但这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新媒体的大部分用户群体。妥善利用社交媒体是摆在中国国际传播新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内容传播是多样性的,没有参与和互动,新媒体仅仅是传统媒体的渠道延伸,其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将受到极大影响。可利用网络视听文化内容适时开展网络互动,增强用户粘性、调动用户参与,发展和创新中国网络视听新媒体平台海外运营模式。
作者:李丹张岩郭书单位:中国网络电视台战略投资部高级研究员中国报道杂志社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