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媒体传播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面对着这一庞大的网民群体,首先要求政府的管理模式要跟上媒介环境的变化的步伐。新媒介环境下,政府对舆论的管理模式要与舆论产生的媒介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它是对政府舆论管理的一次全方位的挑战,这是因为它由传统的单一到多元,由单调到灵活,由单项到互动的缘故。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中,存在一个“把关人”,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网民都可成为“意见领袖”,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言论,进而形成舆论。舆论是一种社会力量,它具有普遍性、隐蔽性以及强制性,它可以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建议政府掌控部门,在新媒体时代,对于舆论不仅要进行控制,而且还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选择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沟通模式,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加强对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从而保住政府的权威性。另外对校园信息传播环境的优化也十分必要。
校园新媒体是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最为直接的信息传播平台,所以校园的新媒体也要顺应大气候———社会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对大学生的价值进行良性的引导。比如为学生提供校园短信平台,加强对校园新媒体的管理和监督,成为一名合格的“把关人”。还要加强对校园新媒体的内容的建设。新媒体在编制新媒体素材时的特点为信息量大而且丰富,所以要求校园的新媒体也要与之适应编制出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有娱乐性和欣赏性,由此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而调节受众接触传媒行为,决定受众同传媒关系疏密的意向观念,是体现受众本位的核心内容。
再次,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要在加强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方面加大力度,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形成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通俗地解释为,信息素养即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等的能力。信息科技专家指出,信息素养包括:从不同的信息源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在对媒介的评估和判断方面,大学生对媒介的表里缺乏足够的警惕和辨别,极容易接受那些负面的、不良的信息,会造成价值取向的偏离,或者脱离正确的轨道乃至于犹豫迷惑,此种状况下需要培养出具有批判力的大学生,使其具有懂得如何选取、组织及综合媒体讯息及信息的素养。建议学校为大学生开设相关媒介素质课程,还建议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走入到新媒体中进行体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正确视角,使学生成为资讯的驾驭者。
还有,要培养学生的多方位的文化观。当代大学生(特指90后)的个人审美、价值观等呈现多元化的倾向,这些均来源于普及性极强的新媒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此种状况下,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的文化心态,带他们走进多元化的文化之中,学会欣赏。文化指的是某个国家或者某个民族的人文,它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模式、文学艺术、行为(礼仪)规范、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中国屹立于世界大国之列,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上各个民族都超越了国界进行多种方式的国际化交流,特别是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冲击,面对思维模式方面的冲击,要培养出大学生健康的文化心态,学会理解、尊重、包容本族文化以外的其它文化,增强本民族的自信心,才能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青年。
新媒体时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质,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历史重任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这应该是一个教育共同体的责任,这是一个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以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为核心,其它教育工作者、相关的技术人员、家长以及传播机构的参与的共同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有助于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当代大学生,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大学生,从而为缔造祖国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美谕单位: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