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动力缺失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提要]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隐忧,也是阻碍我国经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最大短板。本文认为,我国企业核心技术创新内生动力缺失是阻碍核心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基于此,本文对核心技术创新动力缺失的原因进行重点研究,希望对激发我国企业核心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有所裨益。
一、引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核心科技是国之重器,掌握了核心技术往往就掌握了主导创新发展的关键。在国际交往中,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够抢占话语权,提升政治地位,在地区或全球事务具有主导权。“缺芯少魂”,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隐忧。有数据显示,中国一年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对IC芯片的需求占据全球市场供货量的1/3。但国产芯片的自给率不足三成,集成电路产值不足全球的7%,市场份额不到10%,中国信息产业和制造业的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因此,如何实现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的突破,改变我国核心技术严重依赖于国外的现状,是我国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然后,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致使我国核心技术突破难以有实质性突破。
二、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内生动力缺失的原因
(一)创新成本大于创新收益。人类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自身利益的满足,企业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主体,其经济行为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进行创新的意愿归根结底来源于对于更大利益的追求,因此找寻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首先可以从获利空间着手,即企业是否创新以及创新有多大的动力。如何进行创新,取决于他们对于净利益的估量,即对创新带来的收益以及为此付出的成本、机会成本,以及创新的风险的评估。创新意味着企业资本的投资与增加,研发环节比重增加使得成本、风险、收益也随之改变。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使得原有合作方担心自己的技术外溢影响自身的竞争性,随之而来的是原有订单的减少,研发产品的长期性使得短期内资金难以回收,造成企业业绩下滑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再创新。不仅如此,企业还面临研发销售失败的风险,创新活动以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让企业不敢进行创新。此外,企业进行创新会带来巨大的成本支出,无论是人才设备引进还是研发营销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小的负担。企业创新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掌握核心部件技术、自主品牌附加值以及贴牌生产导致的被国外公司剥夺的市场利润,如果企业创新能够生成自身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销售渠道,那么在利润覆盖成本和风险的情况下,理性的经济主体企业才会选择进行创新,并且获利可能性越大,企业创新的动力越大。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由于市场“搭便车”现象严重,一项创新产品很快被同行竞争者模仿,企业创新的垄断收益也很快会随着同行竞争的加剧而逐渐消失,致使企业的创新成本很难收回。同时,由于技术创新有极大的失败风险,而当下政府又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因此在创新收益小于创新成本的情况下,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也就自然消失了。
(二)企业家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缺失。首先,企业家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进取精神的缺失是我国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企业最高决策者,企业家自身是否具备创新、冒险和进取精神,对于整个企业的技术推进,创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对于一个企业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资金的投入分配、资源的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员工对创新的理解与实行等等。就我国目前情况看来,“浮躁”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企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企业对于短期业绩的偏好使他们缺乏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首先,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缺失已经使企业丧失了革新的思想动力。一些企业看到自身与跨国公司技术上的差距相差太大,便瓦解了自身的创新意志,走上了多元化经营之路;一些企业则企图依靠技术引进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从而丧失了自主研发的动力。其次,企业家进取精神的缺失从源头上阻碍企业创新的动力,造成企业宁愿模仿也不愿引进吸收再创新。我国多数企业表现出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扩大投资,以低水平复制生产能力代替自身创新研发,宁愿停留在同档次产品持续雷同经营,也不愿意探索通过创新差异化劳务提高效益,进取精神的缺失使得代工产品档次难以提升,企业创新发展受到限制。
(三)分配制度不科学,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员工是企业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企业的创新成果来自于员工对于创新的源源不断的追求。企业家精神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影响着员工的思想层面,但并不产生推动作用。要想在企业落实创新工作,必须加强对于员工行为的激励。首先,从企业的利润分配机制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是按照资本的所有进行分配的,员工拿的是“死工资”,并不能分享到企业经营的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一种机制让他们分享创新的成果,出于“付出回报不成比”的考虑,员工很难有动力进行自主创新。其次,企业对于员工的薪酬激励多半是绩效导向和职位导向的,员工的激励与技术创新并不挂钩,这使得员工致力于能使他们获得更多报酬的企业绩效上,技术创新能力长期被荒废了。长此以往,企业难以形成创新协作的优秀企业文化,创新主体的能力和动力都被抑制了,企业创新的动力便难以得到释放。(四)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中的跨国公司战略俘获。由于我国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以及其他高级生产要素,因此只能以代工者身份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当中。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当中,我国企业是处于一种俘获型的治理模式当中。对于处于被俘获型治理模式中的中国企业,无论是从获利水平还是从创新内生动力来看,其都完全丧失了自主创新可能性。一是代工的“低风险获利模式”使得企业丧失自主创新动力。创新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技术活动,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创新的初级阶段的成功率很低,这意味着创新企业需要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此外,产品投入生产后还可能遇到市场需求变动、产品替代以及技术标准,专利抵触等一系列问题。而在跨国外包的生产格局下,企业只需要按照跨国公司的标准进行生产而不需承担产品研发和投产的风险便可赚取制造费用维持企业生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便失去了自主创新的动力。二是代工的生产方式使本土企业利润十分微薄。跨国公司之所以愿意选择国际外包就在于通过将制造业务外包,生产成本降低的幅度要大于外包所引起的额外费用。因此,跨国公司只会将外包订单交给那些制造成本最低的制造商。竞争的激烈性导致本土制造商依靠外包业务所能获取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制造环节的利润逐步向跨国公司转移。在利润极低的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资金进行研发投入,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受到跨国公司和国际大购买商的双重控制,被限制于低附加值微利化的价值链低端环节。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低风险获利模式”的满足、跨国公司对企业的技术限制以及企业利润空间的萎缩都使得我国企业丧失了创新的动力。
(五)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有限。加工制造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规模经济性,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企业的规模大小与利润率提高速度和物质资本的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规模企业相对于规模小的企业更有利于降低长期平均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因此会更具有创新能力和动力。此外,企业规模越大,就越可能占有更多更大的市场,创新的预期收益也就会越大,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具有创新动力。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大规模的企业较少,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资金、人才、设备方面比较匮乏,不具备创新的客观条件,实力不足,因此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强。再者,企业规模越小,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弱,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就越小。创新意味着资源的大量投入,而资金、人才投入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自主创新面临巨大风险,企业规模小,造成资金周转不灵,抵抗风险的能力有限,所以企业会因畏惧创新失败而放弃创新。可见,企业规模对技术研发的影响十分显著。
三、结语
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隐忧,也是阻碍我国经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最大短板。本文认为,我国企业核心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缺失是阻碍核心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本论文对核心技术创新的动力缺失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创新成本大于创新收益,企业家创新精神缺失,跨国公司的战略俘获,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是导致我国企业核心技术创新内在动力缺失的原因。只有有效克服这些因素,才能激发起我国企业核心技术创新的热情,并迸发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以此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转变的奋斗目标。
作者:胡承嘉 胡大立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