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分析了中小企业创新现状和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创新策略:倡导新型创新模式进行知识创新,以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创新环境和创新气氛,激发员工的潜能;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给予中小企业法律支援,维护知识产权;开展专门化工作,以实现企业工作高度专业化,提高组织绩效;创建一套以大数据为依托的信息管理系统,共享技术创新成果,激励员工再创新;及时调整和改进市场战略,提升组织的技术革新能力,推进企业整体创新,提高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及组织管理水平.
关键词:创新动力;创新策略;创新模式
0引言
自21世纪以来,中小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其创造的GDP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相关调查发现,在工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的企业中有99%以上的都是中小企业;近75%的城镇就业机会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出口份额占总量的60%.随着科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中小企业必然接轨于国际化企业.然而,由于中国经济调控政策具有短期性以及应急性的特点,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出现的问题仍然存在,甚至有所恶化[1].为迅速扩大利润空间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中小企业往往忽略了其当前产品在技术和价格上都不具竞争力的事实,忽略了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因集体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相对较低、核心技术匮乏等所出现的问题.创新是开发核心科技的基本前提,因此,中小企业的成长理应坚持以创新为根本宗旨.激发员工产生新思想,进而创造出新产品是建设中小企业核心技术的枢纽,中小企业寻求生产技术创新势在必行.国内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各自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见解,拓展了技术创新理论知识,尤其在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文献颇多.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先生认为:“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应对新的变化,这是企业的灵魂”.在经济发达新常态进程中,企业断然不能缺失技术创新的战略性指导.然而,企业由于现有人力资源有限、市场敏锐度不高、激励机制不完善、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致使传统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意识和动力.本文在阐述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动力现状和分析阻碍技术创新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增强员工自主创新意识,激发技术创新才能,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创新绩效.
1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1技术创新现状
近年来,在众多对创新有较强认识的企业家率领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持续增加,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创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如表1所示,研究与试验发展企业资金经费支出的增加、发明专利申请的快速增加、科技成果的快速积累、技术市场的推广等,反映了我国科技产出能力、水平和效益显著增强.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达成“并跑”和“领跑”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中小企业的迅速崛起掩盖不了其在发展过程中遗留的问题,也摆脱不了外部条件的诸多约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1.2.1管理水平有限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宣告了知识将引领时代,这将会是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企业成立之初,便受内部管理人员一定知识水平的制约.因此,中小企业需冲破管理方面的诸多限制.我国中小企业人脉错综相连,感情色彩浓重,下级和上级之间大多有着必然的关联,如某员工为其上级的亲朋好友、熟识的人等.若管理者在员工的任用和选拔上有较强的随意性,容易导致员工产生较消极的工作心理,增加企业员工的流动性.这种境况的普遍存在会导致组织知识程度不高、管理理念以及制度落后、成长缓慢.科学、有效的管理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且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和提供技术创新条件,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1.2.2市场机会的敏锐性不高
中小企业应该运用科学的方式、客观的态度进行市场研究,明确探究市场营销有关问题所需的信息,及时发现机会并对其进行剖析,掌握市场需求情况,以便做出精确决策.信息被认为是“成体系的、有组织的数据”,即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信息基于市场现状,对市场需求和发展战略进行预测.信息相对于创新而言,是基础,是源泉,因此技术创新不能脱离信息.实证结果表明:创业资源直接影响创业绩效;创业资源中的资金资源、人才资源、管理资源、政策资源均对环境动态性的创业绩效起负向调节作用,而信息资源、科技资源对创业绩效则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2].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有关技术方面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都极其匮乏.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市场调查缺乏信息依据,无法及时抓住并利用市场机会,丢失了很多可创造的财富.有的企业因为难以确切掌握市场信息而导致产品开发方向偏离市场需求;有的企业在寻求创新时,由于信息环境不完善,不能及时准确获取信息,错失了许多获取创新收益的时机;有的企业尽管抓住了某些机遇,却受制于自身创新条件的缺乏,而难以充分利用机会,未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创新方案.
1.2.3激励机制不完善
中小企业往往选用比较单调的物质奖励措施鞭策员工.如果激励措施不能满足职工的需求,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创造能力下降、工作懈怠、跳槽或者不能尽心尽力服务于客户等消极行为,会在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层面和对当期营业利润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3].例如,中小企业为就职者提供的工作福利和环境若无法吸引人才,将有可能致使企业人力资源补给不足,甚至会出现人才供应链断层现象.中小企业应精准分析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数据,尽可能提供人才倾向的环境和条件,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尽快摆脱缺少稀有人才的困境.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应该在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同时,还能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出.
1.2.4市场竞争激烈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以各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为依据,将其分为市场领先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市场补缺者四类.市场竞争中的挑战者和追随者多以中小企业为代表,他们往往因为其自身存在些许局限性,如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竞争力较弱、消费者需求具有多样性、市场环境具有多变性,不仅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且还要面对目标市场的激烈竞争.为了固守已有的市场地位或者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中小企业忽略了自身条件的限制,将主要的财力、物力、人力投放到过度的市场间竞争上,最终致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只是低成本.中小企业极大可能由于低价格产品在市场上总能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生产品已经优化的错觉,不再追求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经营、抵御竞争、获取长期收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国产品升级、经济结构优化的根本路径[4].中小企业通过紧缩成本以获得更多利润的方式,会使企业决策带有短期行为倾向,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1.2.5缺乏政府支持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成长快速,为乡镇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科技创新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促进产业不断升级.然而,中小企业的创新、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却受制于创业政策环境的不完善和企业社会义务环境的不健全.创业环境建设与维护的关键主体是政府作为,直接关联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影响着新创中小企业的创建和长远发展[5].因此,我国政府有义务为中小企业营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条件,有责任匡扶其发展.现实是,政府的利益与国有产权有直接关系.政府的利益导向取决于国有产权的运用方式[6].因此,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极度缺乏政府扶持.政府支持可以表现为为中小企业资助研发基金、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员工基本权益等.此外,不健全的市场法制、支援力度不强的政策法规,使得中小企业整体发展偏离政策导向.
2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
结合上述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即各职能部门做好技术创新的相关配合工作,中小企业需要内部采取相关支持技术创新的措施,并辅以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支持。
2.1倡导新型创新模式
当今市场不再是你争我夺、单枪匹马的竞争环境,全世界人民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主题为“携同创新,共享发展”,因此新型创新模式广泛被中小企业运用,其中以产学研的合作形式为主导.产学研的合作形式包括:高等院校与中小企业共同进行科技研究或向企业输送定向人才;企业投资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项目工程;在高校及经济开发区周边创设科技产业园,使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中小企业联合创立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协作优秀成果奖项;中小企业与政府实行全方位合作等.其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是建立在科技园区基础上的,是对教学、科研、产业相结合的实践检验.我国知识型人才绝大多数集中于高校、研究所、大型企业,在这种新型合作形式下,能够激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知识进行创新、再创新,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在中小企业内积极倡导员工进行团队学习,支持员工自发组建学习型小组,培养企业员工的合作精神,以奠定和谐的组织文化基础.员工以团队的形式工作,能够促进相互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发掘企业文化中具有潜在价值的隐性知识文化.员工进行团队学习既能促使其深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互相交换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创新意识的产生,又能达到企业内的成员互相监督组织绩效的效果,以便更加公平地评价员工付出.
2.2健全激励机制
传统薪酬体系考虑的因素太过单一,仅仅用物质填补企业员工的工作需求.在同一外部环境下,企业中技术创新人员的创新欲望、工作态度以及创新成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容易产生波动.企业内部若有一整套激励制度,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励和推动员工参与创新,也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创新[7].中小企业可以在以满足员工生理需求为根本任务的传统薪酬体系基础上自主创新,建立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心理、精神以及生活动态等的科学薪酬体系,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文化契合.为了激发员工更多的潜能,提高组织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必须积极创建创新奖励制度,创造创新环境和营造创新气氛,可以将创新成果的评定作为职位晋升的一种方式.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激励员工积极工作,让员工在展现自己新思想的同时也有晋升的希望,也是对员工的绩效和忠诚的一种奖励.
2.3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规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市场堡垒较低,抵御风险系数低,产品能够轻易地被模仿,技术创新成果则容易被窃取.再加上法院较多以“法定赔偿”的标准确定赔偿额,从而使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代价较低,权利人常常不能获取与知识产权相应价值的补偿[8].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已经被中小企业所占,政府应该准确认识这一经济特性,及时调整扶持政策,将扶持方向向中小企业倾斜.为了加强组织成员的技术创新观念,营建企业员工踊跃参与技术创新的平台,政府可以加大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帮助中小企业打开创新新局面.政府可组织专家审读现有知识产权相关诉讼法规,发现并改进其中的纰漏,不给有心企业钻空子.在法庭系统中,组织技术法官接受相关培训,能够协助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解决一般技术识别问题,保证案件处理的速度和质量,更好地维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在县级和县级以上地方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局,储备相应的技术和司法人才,建立法律咨询热线及顾问办公室;对没有能力维护其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给予法律支援,使企业的维权成本得到控制.地方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定时向各企业下发维护知识产权通知,强化员工对创新知识产权的认识以及创新成果的重视.
2.4工作专门化
一个高效、和谐、稳定的企业离不开工作专门化.企业开展工作专门化,要尽可能地规避工作职能的重复和缺失、各专门化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协调以及监督制约机制的弱化等.这些现象的发生都将对中小企业的稳定带来隐患,高级管理者务必认清这一基本实情.管理人员须在认清工作专门化劣势的基础上,尽力促进各专门化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专门化的优势.从外部市场聘用技艺精湛的技工和有才能的高级管理人员,减少培训费用和节约时间成本,以实现企业工作高度专业化,从而提高组织绩效.引进的外部专业人才能够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激励企业现有人员积极工作,引导企业员工创新,营造全员创新氛围.
2.5创建一套以大数据为依托的信息管理系统
现在是信息时代,中小企业应该尽可能地驾驭这一时代特性,逐渐实现工作网络化.即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上,借助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帮助员工以电子媒介为载体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和共享信息等.中小企业应该尽可能地运用数据间的关联性,构建一套融合通信、业务处理、管理信息和决策支持、执行信息、工作反馈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员工以及部门之间互通有无,全员共享技术创新成果,激励员工进行再创新.综上所述,为了高效快速地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所存在和产生的问题,优化技术创新环境,本文提出的关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旨在建立以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据实现企业网络化办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激励产出更多技术创新成果.信息管理系统以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以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个部门作为问题归类及解决的载体,通过主要部门引领创新以及借助外部条件的支持,使企业成员树立创新观念,产生创新动力,从而提升组织的技术革新能力,推进企业整体创新.问题一旦发生,信息管理系统就会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责成责任部门处理,杜绝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导致工作效用下降情况的发生,大大节约时间成本.各部门的工作数据借助互联网及时上传到部门信息管理系统,以供其他部门借用.这样企业员工就可以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快速找到其所需要的数据,保证工作高效进行.信息管理系统还会受企业内部以外因素的影响.例如,政府颁布健全知识产权的相关保护法规,将会提升信息管理系统处理相关问题的效率;外部人才市场人才的质量还将会决定部门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水平.因而,中小企业应尽可能地排除外部环境的干扰,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条件解决内部存在的问题.
3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改革、成长的关键和首要内容均为技术创新.近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一直在探索契合自身的发展之路,促使总体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并且为实现国民幸福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是与高经济发展国家比较,我国中小企业现代化技术后进,采用高新技术生产的产品还只处于迎合市场需求的起步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在认清和快速解决自身发展存留问题的前提下,应该尽快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借助健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员工对技术创新的认知,培养员工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员工对知识产权法规的熟知度,从而增加组织的创新与产出.
参考文献:
[1]连立帅,陈超,米春蕾.吃一堑会长一智吗?———基于金融危机与经济刺激政策影响下企业绩效关联性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6(4):111-126.
[2]余绍忠.创业资源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6):131-139.
[3]陈冬华,范从来,沈永建.高管与员工:激励有效性之比较与互动[J].管理世界,2015(5):160-171.
[4]余子鹏,王今朝.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5(7):49-55.
[5]仲伟伫,付小庆,王丽平,等.基于中小企业创业环境的政府作为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63):90-99.
[6]赵静,陈玲,薛澜.地方政府的角色原型、利益选择和行为差异———一项基于政策过程研究的地方政府理论[J].管理世界,2013(2):90-106.
[7]张根明,温秋兴.企业创新:激励体系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4):126-129.
[8]詹映,张弘.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判例实证研究———以维权成本和侵权代价为中心[J].科研管理,2015(7):145-153.
作者:王凤莲;张营营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