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产业技术创新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治理方式联盟组织介于科层组织与市场之间,交易成本比企业内部成本交易高、比市场交易成本低。42家联盟中,多数决策与执行机构是理事会和秘书处,治理方式为成员大会选举理事会,理事会委托秘书处;少数联盟的治理方式委托联盟内的某单位主导,如牵头单位;还有联盟采用了董事会,董事会选举产生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产生秘书处的方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既可以组建一个新法人单位,也可以挂靠在某一成员单位。调查结果显示,有30家联盟挂靠企业,6家挂靠科研机构,2家挂靠行业协会,2家挂靠大学,其他方式1家。经费投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需要投入,包括研发经费和日常运行费用。研发经费来源有成员按比例出资、政府资助、银行贷款、捐款等方式。调查结果显示,51%的研发经费由成员按比例出资,16%政府资助、4%贷款、26%委托项目研究费、3%其他(见图4)。多数联盟研发经费拥有2个以上渠道,实现研发经费多元化。日常运行费用的来源有会费、项目管理费、政府资助和其他来源,其他经费包括成员协商缴纳、自筹、理事长单位出资、联盟理事会及秘书处成员单位承担。有的联盟创新绩效显著,仅委托项目经费、成果转让费足以支撑研发与日常运行。有的联盟研发项目较少,成果转化不畅,费用紧张。
(二)利益分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产出是科技成果产业化,或知识产权转让。联盟利益分配方式有一次性支付或分期付款技术转让费、按销售额提成、按股分红、混合支付等。联盟的利益分配应当与成员贡献、承担风险相符。联盟风险有研发失败、机会主义、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等。调查结果显示,45%为技术研发失败,27%为机会主义,26%为市场风险,2%为管理风险(见图5)。在联盟利益分配中,研发单位风险大,应当多得。图5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要风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中出现矛盾、纠纷、冲突是正常的,解决纠纷的途径有契约约定、自行协商、司法等。调查结果显示,如果联盟出现利益纠纷,解决方式60%依据契约规定、18%自行协商、21%司法解决,1%成员退出联盟(见图6)。
(三)关系强度关系强度通过成员间交流频率反映。企业与供应商每月联系1-2次,与客户每月联系2次左右,与同行每年联系1-2次。企业与科研机构每月联系不到1次,与行业协会每年联系1-2次(见表2)。联盟成员主要是企业间沟通交流,其次是与大学、研究所交流,然后是与同行、行业协会交流。64%认为联盟成员间的沟通机会较多,6%认为较少;61%认为成员间的信息交流比较及时;20%认为联盟成员间的文化差异较大,45%认为较小;70%认为联盟成员间的信任程度较高,6%认为较低;67%认为联盟成员间的资源共享程度较高,8%认为较低。
(四)创新绩效截至2013年底,青岛市联盟总数达4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7家。自2012年以来,累计承担项目1370项,项目研发资金总计29.38亿元,建设各类技术创新平台142个,申请专利4269件,授权专利2259件,修订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64项、行业标准77项、地方标准26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7项。
二、青岛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青岛市大多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但是由于联盟成立不足5年,时间较短,基本处于初期阶段。无论政府对联盟的引导、支持措施、监督管理,还是联盟自身机制制度建设等,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联盟数量少,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建立青岛市产业联盟虽然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农业、家电、橡胶化工、机械制造、纺织、工业设计、机器人、3D打印、文化创意等领域,但是在大数据、云计算、航天、新一代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上海建立54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涵盖了大数据、卫星导航、高温超导、新型计算机、电动汽车、航天等高技术领域。青岛市除海洋之外,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需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否则将会在这些领域影响青岛市的产业竞争力,可能会呈现软件不如大连、电子商务不如杭州、网络设备不如深圳的局面。
(二)联盟组建时间短,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般经历初创期、发展期、稳定期、衰退期四个阶段。青岛市产业创新联盟建立不超过5年,基本处于初创阶段,如同人的青少年阶段,尚未成熟,创新方向不明确,联盟管理制度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健全、不规范。
(三)联盟发展参差不齐,创新绩效有待提高由于产业所处阶段、牵头单位、管理模式等因素差异,产业联盟创新绩效差别很大。有的创新联盟成绩斐然,如数字家电联盟承担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部委重点项目3项,承担的国家“核高基”130亿元人民币。也有一些产业创新联盟创新绩效一般,有的经常开会交流,但是尚未合作研发。也有极个别联盟成员既不交流,也不合作研发,名存实亡,有待强化监管。
(四)联盟自身体制机制不完善有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龙头企业说了算,其他成员没有发言权;有的联盟对行业发展趋势不了解,合作研发非常少;有的联盟的利益分配方式不合理,未兼顾风险分担因素;有的联盟研发失败后,树倒猢狲散;有的联盟机会主义倾向严重,等等。这些问题说明亟待完善联盟的体制机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五)联盟外部管理制度不规范一是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共性技术课题立项难,科研攻关与技术推广应用经费不足。联盟在科技计划、技术创新平台、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遇到困难。二是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确,实践中经常产生知识产权纠纷。三是联盟法律身份不明确,在后期成果产业化时不能大显身手。四是对联盟的管理薄弱。目前,缺乏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科学考核体系,影响了对联盟的科学评价。
三、青岛市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措施
针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产业、联盟、政府等角度,优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外部环境,完善决策与执行机制、信任与协调机制、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等内部运行机制。
(一)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在十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和组建新的产业创新联盟,继续探索以联盟为抓手的协同创新和产业发展机制,立足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问题,协同推动青岛市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数控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如轮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智慧城市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二)优化联盟组织,提升创新绩效1.精选联盟伙伴。合作伙伴需要具有合作精神、异质资源、相互信任,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学要从自身的人才培养层次、科学研究方向和社会服务特色等出发,选择能使自己扬长避短的企业、研究所合作。比如北京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主要任务是原始创新、基础理论,而一般地方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任务是技术应用与转化。高精尖项目与985院校合作,一般项目与石油大学、海洋大学等特色院校,以及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地方院校合作更好。2.加强沟通协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产学研官资”等组成的集合,只有相互协调、沟通、合作,才能形成合力,实现共赢。如果沟通不良,机会主义盛行,离心离德,难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可能是“三个和尚没水吃”。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创新联盟的牵头单位要发挥组织职能,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定期沟通技术发展态势、项目研究进展、专利转让收益等关键信息。
(三)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条链聚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需要积极发挥产业的作用,特别是有效地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行业组织是产业的自律组织,行业组织的成立有利于整合产业内的相关信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1.发挥行业组织的人才优势。行业组织掌握全行业的人力资源分布、专业、特长等信息,创新联盟需要借助行业组织平台,整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资源,把行业人才链接到创新联盟,不求所有,但求所用。2.发挥行业组织的信息灵通、广泛、全面的优势,为联盟选择合作伙伴提供有利支持。相对于企业,行业组织在信息上具有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行业组织在技术信息上具有信息灵通、广泛和全面的优势,这为联盟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如对行业内外的技术信息进行整合和分类,并及时公布,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态势;定期组织行业内外的高技术专业人才研讨与交流,即使跟踪技术发展,这些信息都为联盟创新提供了极大空间。3.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尤其是支持和鼓励一些中小型企业借助联盟,进行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在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对企业的创新资金预算和投入提供合理的建议,对创新项目绩效进行评估。4.行业组织为创新联盟积极服务。行业组织站在全球产业高度,纵观产业未来发展态势,与国内外同行有联系,因此,行业组织一定要为产业创新联盟服务,推动国际技术交流、全球创新合作,拓展创新联盟国际视野。
(四)政府优化环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能够提高战略型新兴产业竞争力。为了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政府需要优化创新环境,做好服务工作。1.强化政府的科技发展战略决策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成立青岛市产业发展研究机构,加强青岛市产业发展研究,为市政府的产业科技发展决策和调控提供智力支撑。市政府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政策、完善相关规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规范创新联盟行为,要制定创新联盟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创新联盟向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方向发展,建立创新联盟实体法规,明确其责、权、利,清晰知识产权归属以及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程序、比例。2.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服务平台缺失是制约产业创新联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创新资源重复配置、重复立项,浪费很严重。通过构建产业创新联盟网络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整合全市产业内的创新资源,提高创新绩效,如建立家电、海洋等产业联盟网络平台,为企业合作创新提供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3.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联盟。国际竞争力体现在产业竞争力,而产业竞争力体现在企业竞争力。由于我国企业规模小、历史短,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多,竞争力较弱,单对单竞争非常不利,需要企业组建联盟,抱团发展,一致对外,增强创新实力,方能获胜。建议市政府对创新联盟提供拨款、政策性贷款,对于重点产业项目给予资金补贴、政策支持。对于符合新能源汽车、航空经济、邮轮游艇、海洋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十大产业方向的创新产品,全额补贴国内外技术专利的申请费,部分补贴专利和专利维持费,扩大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范围,鼓励新技术转化。4.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入产业创新联盟,对产业联盟创新给予不同程度税收优惠。对合作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给予财税优惠。特别是一些国际领先的创新技术,更需要给予更大的税收政策优惠,鼓励高水平创新。规范科技成果税收立法,对国内企业的自主或者合作创新成果给予重点支持。积极探索建立与完善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特征,如果技术创新失败,税收上给予必要的减免。5.优化联盟发展环境,加大对联盟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研究产业联盟发展规律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在科技政策制定中,建立联盟建议渠道,设立支持联盟构建和发展的专项资金,引导联盟根据自身实际,加快规范化建设,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和专职工作团队,推动联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升联盟的产业影响力。搭建联盟之间交流与合作平台,发挥优秀联盟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联盟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联盟间协同创新能力。借鉴日本经验,经费由企业分摊与政府补贴两部分构成,其中补贴比重很高,以及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等。6.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科技九条政策”“允许和鼓励在宁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事业、企业单位科技人员离岗创业,3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解决了科技创业者的身份之忧、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科技创业企业初创期的难题,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市场化。
作者:薛风平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