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研究范文

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研究

一、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金融支持

(一)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相应的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大致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融资需求。科技企业大多是技术人员创办,初创期最需要起步资本,这个阶段需要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介入。成长期以开发产品和进入市场为主要任务,最需要创业投资和生产条件,这个阶段需要创业投资和小额贷款的进入。发展期从创新链向产业链转变,以商业模式的创新为主要任务,对于营销、经营和市场融资的人才需求大幅度增加,需要得到银行信贷、PE的帮助。成熟期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主要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要需求,需要运用资本市场、并购基金等方式支持其进一步发展。(本文来自于《南方金融》杂志。《南方金融》杂志简介详见)

(二)各种商业模式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科技企业最主要的特征是掌握了一项或者多项先进技术,开发市场适用的产品,同时机制灵活、反应迅速,能很好地实现技术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对于高端装备制造类企业,可以获得抵押贷款、租赁融资的支持;对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轻资产企业,能够通过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方式融资;对于科技企业“走出去”,可通过贸易融资、出口信贷、信用保险、境外项目融资等渠道融资。

(三)各个创新阶段需要相应的金融支持。在研发阶段,投入主要是以企业投入和政府研发投入为主。在成果转化阶段,主要依靠企业投入、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在产业化阶段,一般的市场性金融开始介入,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等逐渐成为主流,包括民间资本的进入。

(四)金融促进技术创新的科技资源配置功能。除了上述融资功能以外,金融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还有资源配置功能。如在项目选择上,金融通过有专业技能且受到收益激励的金融家挑选出最具市场前景的潜在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资源整合上,金融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包括产业链整合、市场开拓、规范公司治理、提升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同时,通过特定的风险收益结构安排,分散金融家的投资风险和企业家的创业风险①。此外,金融通过监督激励,促使金融家以自利的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二、近年来我国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实践

(一)科技金融工作机制与投入机制逐步建立,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一是科技金融工作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各级科技部门和金融部门创新合作方式,建立多层次工作机制。科技部与“一行三会”建立部行(会)合作机制,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地方科技部门、国家高新区与金融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如广东省科技厅与国家开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开展了全面合作;乌鲁木齐市科技局与多家银行、产权交易所和担保机构建立了银政企合作平台。二是科技金融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北京、宁夏贵州、江苏、云南、四川等地深化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设立科技金融计划(专项)、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成果转化资金等,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科技金融工作。如贵阳市在科技计划体系中特别增设了“科技金融计划”,主要用于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科技信贷专营和配套机构的引导资金以及科技金融专项补助等方面,2011年专项资金规模达3000万元,2012年增至4381万元。成都高新区设立涵盖天使投资风险补助、创业投资基金、股份制改造补贴、上市奖励、贷款利息补贴、贷款担保费补贴等专项资金,构建为不同成长阶段科技企业提供不同融资工具组合的“梯形融资模式”。三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2011年以来,中央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②。各地为使中央层面的政策落地,结合地方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条件和特点,制定大量政策,不断优化科技和金融结合环境。如苏州就密集推出十几项政策,范围涵盖银行、资本市场、保险业、中介服务体系等各个方面;陕西省以立法形式在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中明确科技金融相关内容。

(二)科技金融各领域进展突出。一是创业投资保持健康态势,天使投资快速崛起。2012年,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达1183家,管理资本总量达3312.9亿元,当年投资318.5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累计投入20.6亿元,通过阶段参股方式,投入12.09亿元资金参股46家主要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累计募集资金77.4亿元,带动地方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超过260亿元,间接带动社会资本规模超过1400亿元。天使投资正在逐步成为推动创业的重要力量,各类天使投资平台、天使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协会以及天使投资人表现活跃。各地纷纷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弥补和分担早期和前端投资风险。如江苏省天使投资专项首期2亿元,主要向已投资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天使投资机构提供不超过首轮投资额30%的风险准备金,并要求地方按照20%给予配套;长沙高新区设立规模1亿元的湖南省麓谷天使投资基金。二是政策性金融和专营机构的创新支持力度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方式不断完善。截至2012年底,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发放科技贷款2674亿元,余额达1880亿元;中国进出口银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达447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达200亿元。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专营机构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16个试点地区设立了60余家科技支行,贷款余额近300亿元;江苏省批准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44家,实现了省辖市和省级以上高新区两个“全覆盖”,已开业的33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累计为2171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09亿元。中国农业银行江苏分行根据新兴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客户的风险特点和金融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中国光大银行推出股权服务全程通业务,采用“商业银行+托管银行+投资银行”模式,以股权服务平台为中心,通过“股权融资+股权转让+股权托管”三大服务层次,基于企业的生命周期特点对银行传统信贷、股权服务、投资银行服务等资源进行整合,并提供相应的综合金融服务。三是资本市场加大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力度。在开设中小板、创业板的基础上,科技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优化科技成果入股制度环境,制定《关于支持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入股企业上市和新三板试点扩容,全国股份转让系统现有挂牌公司达262家,且全部为科技企业③。2012年以来,挂牌公司定向发行28次,发行2.06亿股,融资金额8.997亿元。创业板市场稳步发展,335家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328家,其中296家公司拥有与主营产品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7132件,138家公司承担火炬计划项目,32家为国家创新试点企业。2007-2012年,共发行12只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额达48.02亿元;发行75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额达195.14亿元。2012年5月,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台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全年发行79只中小企业私募债,融资额达88.23亿元。同年6月,苏州高新区成功发行全国首只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四是科技保险取得新突破。科技保险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规模继续扩大。2012年,科技保险服务科技企业5600余家,风险保障金额达7300多亿元。中国人保财险在苏州设立全国首家科技保险支公司,阳光财险、国泰财险、太平财险等六家保险公司联合交通银行苏州分行成立第一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共保体,银行、保险、保险经纪等金融机构联手提供创新的集成金融服务。贷款保证责任保险、自主创新产品的首台、首套保险等新险种成为发展方向。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首台(套)保险机制逐步建立,2012年又设计关键技术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和专利执行保险两个险种,进一步满足科技企业的风险需求。同时,中关村还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试点,已累计提供超过200亿元的信用保险额度和10亿元的贸易融资额度。上海、江苏、宁波等地试点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取得了较好效果。2013年上半年,保险业共帮助6.6万户小微企业获得368.1亿元贷款资金;保单质押贷款余额达1001亿元,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有效盘活了存量资金,满足了小微企业的需要。

(三)科技金融综合创新不断涌现。一是综合金融模式推出新业务。如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的选择权贷款、大部分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深圳高新投推出的担保换期权、连城资产评估的“评估+担保”模式、东方集成的“仪器经销+科技租赁”模式等。二是业务链条细化分工。银行在内部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部门和投资银行部门(团队)。成都高新区实施统借统还等助贷方法。以数银在线等规范的贷款中介为代表的助贷机构等。三是产品设计精细化和结构化,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抵质押物品种增加。2012年我国专利、商标、版权全年分别实现质押融资141亿元、214.6亿元和27.51亿元;杭州系列“中小企业集合债权信托基金”的行业细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的“风险-收益”分层和引入保护措施等。

(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快速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科技专家咨询服务系统、科技金融专业投融资机构等。目前全国已有26家不同类型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成都、武汉、天津等地正在联合组建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2009年科技部、银监会启动科技专家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项目评审工作,并建立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项目科技专家咨询系统,目前专家咨询系统共有2695名科技专家,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下属科技支行已经向系统内专家开展多项咨询。中关村科技园区、苏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等地分别成立了专业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机构。中新力合、阿里金融、全球网、融资城等社会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蓬勃发展。

(五)科技金融区域特色逐渐凸显。北京中关村建设“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九部委会同北京市政府联合出台《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对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具体工作部署予以明确,针对科技企业多元化的有效融资需求,探索形成“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武汉东湖高新区打造“资本特区”,从加大政策引导、集聚金融资源、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市场体系、推动金融创新等方面着手。上海杨浦建设“科技金融功能区”,通过制定科技金融发展规划,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要素市场集聚,建设服务体系,取得积极成效。

三、金融支持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现有金融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科技企业融资过多依赖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银行信贷融资属于风险厌恶型,而众多的科技企业风险大,难以达到银行的传统信贷门槛,金融市场组织、产品、服务与科技企业成长规律不匹配。同时,由于受相关税收政策不完善、将国有创业投资基金纳入一般性经营资产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过度集中于企业中后期投资,对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不足。此外,境内资本市场上市门槛未充分考虑创新创业特征,导致部分高科技、新兴产业、新商业模式企业难以获得直接融资。

(二)财政科技投入对金融资本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综合来看,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投资的杠杆放大作用,二是政府增信作用,三是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四是为金融机构分担风险。目前,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主要布局在国家科技计划,并且支持方式大多为无偿资助,这种组织机制和投入方式对银行等金融资本的引导不够,缺乏增信手段,分散风险的能力较弱,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能力较弱。由于对企业亟需的科技金融平台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对市场化运作的服务平台缺乏有效引导,现有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商业综合解决方案能力较弱,从而导致面向科技企业的担保与再担保体系、信用体系、科技成果投融资信息服务体系等中间环节缺失,覆盖面较窄,服务功能弱化。

(四)科技企业信用体系有待完善。部分科技企业习惯于作坊式生产,满足于自有资金的缓慢积累,不擅于利用金融的力量整合资源。一方面是融资成本较高,许多科技企业不愿意与金融机构打交道;另一方面是大多数科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且缺乏透明度,信用意识淡薄,金融机构所掌握的科技企业信息不规范、不充分而导致不敢支持。归根结底是科技企业信用体系较为薄弱。

(五)科技金融人才队伍缺乏。科技金融对人才要求非常高。作为一个合格的科技金融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敏感的商业天分,而且需要具备发现科技项目潜在商业价值的能力。从我国发展科技金融的过程来看,与筹集资金相比,缺乏一支懂科技、懂金融、懂企业运作的科技金融人才队伍,是科技金融业成长速度过慢的主要瓶颈。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体,也是科技投入的主体,亟需建立紧密围绕科技企业需求的投融资体系。深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组织,大力发展科技银(支)行,引导商业银行开发适合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金融业支持科技的信贷投放;扩大科技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规范和引导创业投资向企业发展前端和早期投资;拓宽社会融资渠道,创新金融工具,通过配套服务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二)利用财政资金盘活金融资源。增加科技金融引导性投入,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带动增量资源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规模,通过研发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探索新的财政引导方式,利用后补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风险补偿、以奖代补等手段,创新国有资本运营管理,盘活存量资源,带动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三)健全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健全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创新信息网络建设,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增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性投入,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金融机构等,搭建多元化、多种类、多形式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立激励机制,培育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服务功能和投融资平台作用。

(四)推进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科技金融政策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科技企业对融资的认识;鼓励科技企业完善公司治理与财务结构,加快企业改制与上市进程;依托国家高新区开展科技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建立健全适合科技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体系、信用评级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生态环境。

(五)培育科技金融人才队伍。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培养打造科技金融复合人才,不仅要遵循科技创新的自身规律,也要熟悉各种金融工具;不仅要了解银行金融工具特点,认识了解风险投资工具特色,也要学习掌握保险等众多金融工具特质;不仅要善于使用直接政府投入,也要学会运用间接政府投入;不仅能够利用政府资源,更要提高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集聚各种科技创新要素与资源的能力,熟悉与各类金融工具对接的技巧。可行便捷的途径之一,是金融机构多招聘有工科背景的人才,使他们能够在银行体系内发挥作用,更好地推动金融创新,服务于科技创新。

作者:张明喜单位:国家科学技术部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