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一、企业技术创新外部影响因素

国内学者主要从政府政策和市场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技术创新外部影响因素。从政府作用来看,我国学者主要从政府职能的转变、相关优惠激励政策的实施来研究政府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朱平芳等(2003)认为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明显促进了企业自筹研发经费的支出。唐清泉、陆姗姗(2009)实证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助促进企业研发支出,且间接研发补助比直接补助更能刺激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赵金鹏(2005)认为健全的市场体制,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吴延兵(2006)研究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研发投入的关系,间接发现了市场因素和产权结构因素对我国企业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李志强、冀丽俊(2001)研究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刺激企业技术创新,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支配能力越强,越容易保持创新的持久性。王红领、李稻葵、冯俊新(2006)实证研究发现FDI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创新活动。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本文选择最终控股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同时披露专利数量和研发投入的公司较少,考虑的数据可取得性,本文最终搜集了在上交所和深交所A股上市的41家公司2008年至2010年的数据。

(二)变量选取本文选取了如下变量:(1)因变量。当前学者并没有对如何衡量技术创新形成统一意见。技术创新的成果最终要通过企业创新产出来实现,企业创新产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学者们普遍采用专利申请授权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标来衡量技术创新能力。根据实证研究需要,鉴于数据收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又能反映出技术创新产出,本文借鉴吴玉鸣(2006)的分析方法,将企业专利申请授权数作为因变量。(2)自变量。企业创新财力投入。相当多的实证研究都表明企业R&D经费投入与技术创新活动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本文选取企业实际投入的R&D经费作为研发投入指标。人力投入。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的主体,人力资本积累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动力与源泉。过往的研究中,有学者将企业本科以上学历员工比例作为人力资本的指标,但笔者认为这一比例代表企业人力资本并不十分准确,故本文采用企业技术开发人员比例作为人力资本的指标。企业资本结构。有学者研究认为,R&D经费支出同企业财务杠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过多的债务给企业管理层带来巨大压力,考虑到公司的平稳运营他们会放弃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减少R&D经费的支出,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水平。本文将资产负债率作为企业资本结构的指标,用这个指标描述企业资本结构情况最有代表性。企业盈利能力。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利益,要使企业进行注重技术创新,必须让其意识到技术创新能够带来的潜在利益,这才是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的最强动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同时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盈利能力越强,企业获取的利润越多,可支配资金越宽裕,用于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也自然更多,也就越有助于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出。由此看出,企业盈利能力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利润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所以,本文将企业利润率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大企业财力雄厚、技术扎实、管理水平高、员工综合素质高相比小企业拥有更多资源来支持有风险的创新活动;大企业能够从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获得巨额的规模利益。也有学者对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存在不同看法,指出小企业在创新方面更有灵活性。虽然没有统一的意见,但规模对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不能被忽视。本文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企业规模的指标。政府支持力度。技术创新实际上是一项高风险行为,其回报具有不确定性,一旦获得成功,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上下游产业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创新投入是包涵了一定外部性的经济行为,政府政策倾向和资本支持对激活某一地区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高投入、高收益的技术创新活动大都获得了政府的支持。政策支持本身是一个较难衡量和获取的数据,因此本文将政府资助给企业的专项研发经费与企业研发总支出的比例作为政府支持指标。行业集中度指标。行业集中度体现了市场竞争程度,某一行业内,企业数量越多其市场竞争越激烈,行业集中度越高说明该行业越趋向于垄断。当前大多数学者采用四厂商集中度(CR4)、八厂商集中度(CR8)、赫芬达尔指数(H指数)来衡量行业集中度。四厂商集中度(CR4)和八厂商集中度(CR8)是指在某个行业中销售收入前四名或前八名企业的收入总和占整个行业销售收入的比例。该指数越大反映行业集中度越高,市场越趋向于垄断。本文对国有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有碍于数据的获取,借鉴了四厂商集中度(CR4),对国有上市公司所涉行业的集中度进行了计算。本文变量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Y是工业总产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K是投入的资本;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并对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双对数线性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再对该模型加入指标,得到最终估计模型如下:lnY=鄣+β1ln(rdtr)+β2jsry+β3zbij+β4ylnl+β5ln(gm)+β6zfzc+β7hy+μ。其中Y代表的是技术创新产出,rdtr代表的是企业R&D经费投入,jsry代表的是企业技术人员占全部员工比例,zbjg代表企业的资本结构,ylnl代表的是盈利能力,gm代表的企业规模,zfzc代表政府支持力度,hy代表的是行业集中度。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本文采用的工具是eviews6.0,将41家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0年的技术创新数据录入平衡面板,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二)相关性分析为检验各变量间是否存在着多重共线性,本文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出结果表(3)所示。可以看出,各数据相关性都在0.7以下,说明没有多重共线性,数据选取比较准确。

(三)回归分析实证检验时,在不确定固定影响还是随机影响时,先建立随机影响模型,再检验该模型是否满足个体影响和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假设。下面对该随机影响模型进行HausmanTest,Hausman提出的检验方法(HausmanTest)用于验证面板数据模型该设定为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的前提是如果模型包含随机效应,它应与解释变量相关。本文运用HausmanTest对实证中选择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检验,模型设定检验运行结果如表(4)所示。由检验结果可知HausmanTest统计量是17.688737,p值是0.00135,因此在1%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随机影响模型中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相关,可以将模型设定为固定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确定后,采用稳健估计中的怀特截面加权法(WhiteCross-section)进行估计。这种系数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对同期异方差和同期相关能进行修正。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表格数据显示,除了企业研发投入和行业集中度之外,其他影响因素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从变量的显著性水平来看,企业人力资本、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企业规模、政府支持力度五个变量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企业R&D投入和行业集中度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样本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回归系数来看,企业技术开发人员比例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2.633421,说明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比例每提高1%,企业创新产出将提高2.633421个单位;企业资本结构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1.440161,说明企业负债每提高1%,企业创新产出将提高1.440161个单位;企业盈利能力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2.656074,说明企业净利润每提高1%,企业创新产出将提高2.656074个单位;企业规模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817477,说明企业规模的扩大将相应的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政府支持力度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503962,说明政府专项支助每提高1%,企业创新产出将提高0.503962个单位;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和行业集中度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分别为0.028974,3.488901,说明研发经费投入和行业集中度与企业创新产出呈正相关,提高研发经费的投入和行业集中度的加强都能提高企业创新产出。从回归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企业规模对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检验结果表明企业规模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817477,说明增加企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以前学者的研究中关于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回归结果并不足以说明小规模企业就不利于技术创新。本文选用的数据来自国务院国资委控股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可以说这些上市公司的规模都比较大,同时由于我国国情,这些企业在行业内综合竞争力都比较强,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有意愿也有资本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2)行业集中度对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正相关。本研究中行业集中度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3.488901,可以说行业集中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检验结果系数偏大一方面可能由于样本数据比较少,另一方面可能由于国资委控股的上市公司利用其自身的垄断资源,承担了一些国家课题,所以对技术创新有更强烈的追求。总的来说,行业集中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3)政府支持力度对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有许多种方式,本文研究的是政府专项研发经费支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力度在1%水平上正相关,系数为0.503962,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这说明政府资金投入强度在企业研发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探讨其原因可能是政府资助的科研经费可以相对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减少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故而能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会带来正面的刺激。(4)企业盈利能力对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利润率作为盈利能力的代表指标在1%的水平上正相关,系数为2.656074,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利益最大化的宗旨,加上技术创新存在的风险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和开展。当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可利用的资金越多,企业也就越愿意开展技术创新活动。(5)企业资本结构对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本文选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企业资本结构指标,实证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创新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一定额度的负债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这也可以反映出,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变革能为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利润。一方面,企业负债而来的一部分资金会用于技术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压力就是动力,为了增加企业剩余利润,为了摆脱负债带来的风险,只有技术创新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最优选择。(6)企业R&D经费投入对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正相关。本研究中企业R&D经费投入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28974,说明增加企业R&D投入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这和我们的基本认知保持一致。根据这一结果,国有上市公司应继续提高创新意识,增加R&D经费投入。(7)企业人力投入对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代表企业人力资本指标的企业技术开发人员比例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2.633421,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明显。企业研发人员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归结果表明研发人员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企业必须重视研发人才的培养的引进,同时以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匹配,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以求更有效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将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为内、外两部分回顾了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搜集国务院国资委控股的41家上市公司三年数据,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处于一个规模经济增长的阶段,在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也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以推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提供良好市场环境。前文实证研究数据显示,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与技术创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现阶段,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行业集中度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处于某一行业的国有企业,如果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就应该进一步扩张加强技术创新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对某些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而挣扎生存的国有企业,该改制就改制,该并购就并购,这样更有利于行业内优势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要时刻保持对市场的监管,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一个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对具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决不允许搞特殊化,保证其独立参加市场竞争实行优胜劣汰。(2)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完善财税政策。前文实证研究数据显示,政府支持力度对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增加政府专项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政府专项资助可以减少企业自有资金的投入,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前提下,企业才更愿意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因此,政府直接资助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有积极作用。在加大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对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实行税收倾斜,同时加强监管。除此之外,调整技术创新项目的信贷政策也是政府支持的方式之一,对技术含量高、市场预期好的创新项目降低贷款门槛、加大贷款力度、实行利息优惠。(3)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毫无疑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对技术创新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当前许多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不足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将创新成果商业化,追求最大经济利益。在我国国有企业还处在规模经济的上升阶段时,加大研发投入必然推动规模的扩张,最终促进技术创新实现更大的市场价值。因此,国有企业乃至其他类型企业都要加大技术创新活动的研发投入,尤其是企业自有资金的投入数量,创新虽然具有不确定性,而压力也能转化为动力,自有资金投入的增长必然会吸引企业高管更多注意力,从而在企业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利条件。(4)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前文实证数据显示,企业技术开发人员比例与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我国国有企业规模庞大,从业人员众多,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作用明显。首先加强企业成员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挖掘自身创新潜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必要时可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进行合作培养,建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鼓励国际交流合作,向国外引进高技术、高层次人才带动自身技术水平提升,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在培养技术人才同时,要完善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激励政策能够充分调动研发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企业可以将多种激励方式结合起来,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融入企业的激励机制中,对为企业创新做出贡献者进行灵活奖励,鼓励研发人员进行创新。

作者:葛俊吴舟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