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思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背景下,分析国内外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的经验成果和不足。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实施并优化现行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实践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等,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联系,以促进我国地方本科大学校企合作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电子信息
1前言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引导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并实施,其主要目标是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8年1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出台,湖南省将按照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原则,不断深化高校产教融合;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加大职业技能教育。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和促进学校发展。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是国家产教融合政策实施的重要途径,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
2国内外现状
国际上早期的校企合作实践探索,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最具典型和优势[1-2]。美国的校企合作以社区学院模式为特色,真正实现“宽专多能型”人才培养,而学校又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办学经费支出。德国的“双元制”合作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进行职业教育,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是学校里的四倍以上。德国会对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来推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英国“三明治”模式,即白天在企业实习、晚上继续上课的教育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以确保学校教学和课程紧跟市场的需求。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FurtherEducation)模式,是澳大利亚在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由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形成的一种终身教育模式,实现教育平等和终身教育,以整体提高国民职业能力与素养。当前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3-4]:1)“订单教育”模式,主要在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全程参与培养方案定制、课程实施、过程监控、企业文化进课堂等;2)“顶岗实习”模式,学生学习时间分成两个阶段,前期在校学习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通用技能,最后一学期或两个学期走进企业进行岗位实习;3)“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互交替,企业参与实训指导,使学生学用结合;4)“联合共建”模式,主要是指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出资建专业、共派师资建课程、共享资源建基地等。但在实际实施中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1)政府未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企业未发挥好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合作浮于表面而深入不够;2)实践教学项目未因材施教,实践教学内容质量不高;3)墨守成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未得到充分体现;4)缺乏综合评价机制,合作和培养模式缺乏动态调整,合作效果和实施过程无法良性互动。
3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主要思路和措施
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即合作制度体系、教学体系、合作评价体系,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首先研究产教融合政策下的法律保障机制、财务制度、沟通协调制度等,调研同类院校校企合作情况及地方行业人才需求,以优化地方政府高度参与的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管理制度;然后在制度指导下,强化高校和企业共同办学主体责任,根据现阶段行业需求和校企合作效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外实习基地、教师/员工队伍、知识和技术服务、职能和实践竞赛、毕业生就业渠道等;最后在实施工程中根据第三方评价机构从合作目标、过程、效益、影响度等方面分析,有计划动态优化管理制度、人才培养体系和实施过程,形成良性循环,确保校企合作教育可持续高效高质发展。优化现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体系从我国校企合作发展现状来看,地方政府并未正式出台关于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和社会政策,各高校自行构建相应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在权衡校企合作各方面利弊之间缺乏政策支持。借鉴现有国内外优秀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由政府引导,推动相应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主动融入校企合作教育中去,优化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机制、财务制度、沟通协调制度、融资机制、奖励机制等,为地方本科高校实施校企合作提供有效制度保障。实施并优化“产学研融合”实践教学体系调查发现,一方面,社会产业升级亟待多样化的创新实践型工程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教学理念守旧,仍普遍采用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未及时更新。探索“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综合技能培养、创新技能培养”的多层次多模块校企合作教育体系,加快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加强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竞赛、机器人竞赛、“互联网+”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将企业实际项目引进高校教学,高校协助企业进行相关技术创新,并整合校企资源,联合申报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从而扩大合作范围与深度,实现学校人才输出与企业要求的有机衔接。构建校企合作教育的第三方评价体系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调研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价是国际教育质量评价的通用做法,目前也成为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的趋势。依据高等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理论以及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考研率、唯论文、唯证书的顽瘴痼疾,权衡高校、就业单位、社会调查及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相关方的评价指标,构建较权威的第三方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动态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过程,确保校企合作教育高效高质量开展。
4结语
校企合作必须注重过程监控,优化现行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合作效果的综合评价机构,以动态实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过程,使企业的主体作用得以强化,从而真正将地方高校的教学实施转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来。
参考文献
[1]张莹.中美两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2]张洁.江西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8.
[3]宁滨.美国特色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13(11),4-5.
[4]周智仁,范炳恒,马捷.面向国家重点行业、企业的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13(5),19-22.
作者:朱高峰 刘浩 张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