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动画电影铁扇公主的崇高精神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1941年亚洲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在上海公映。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它符合黑格尔所说崇高由艺术作品来表现的观点。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时期,《铁扇公主》所具有的价值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美的范畴,如康德所说崇高是超越美的。可以说,这部作品所反映的崇高精神价值在当时对激励民族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铁扇公主》;动画电影;崇高精神;“孤岛”
从创作目的来看,动画电影《铁扇公主》的功利性是多过审美意义的,因此不能仅仅说它是一个美的艺术作品。“崇高”与“美”是中西方美学里的两个重要范畴,历史上的许多哲学家都曾讨论过二者区别。德国哲学家康德强调崇高与美都需要主观合目的性,“都是以反思性的判断为前提”,①并将崇高置于美之上。康德生活的时代正好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样,有无数革命者为了信仰和民族的未来而付出巨大努力。康德对革命者精神地位的认同以及对法国大革命政治立场的支持,都说明他对崇高精神与一般美的精神的区别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特征。“这种意识不会产生于五代宋元,不会产生于六朝,更不会产生于战国,它只能附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新土壤之上。”②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在混乱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艺术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崇高精神。黑格尔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崇高与美的关系,但他提出“理念与感性形像统一之后才能有美”,③同样也表明了精神意志对美的重要性。不过,“对于博格克而言,崇高是一个紧张化的问题。利奥塔德认为,这一点就提供了将文艺作品从经典的模仿下解放出来的可能”。④因此,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在改编中的取舍是相对严肃的,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
一、主体精神的反省判断
抗战时期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都处于一个相对落后、被动的地位,中国动画电影从诞生起就处在这样一个艰难的环境中。动画电影《铁扇公主》的主创万籁鸣曾说:“中国动画一在中国出现,题材上就与西方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我们没有时间开玩笑。要让同胞觉醒起来,我们拍摄了反映受压榨的劳苦人民的生活和激发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的20余部短片。”⑤可见,创作者们首先考虑的是作品的精神价值,而非场景、色彩等形式之美。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取材于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具有反抗、自我救赎、解救众生等精神价值。因此,这部动画电影的受众是全年龄段的。虽然电影开头就用字幕表明作品“实为培育儿童心理而作”,但这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更易发行和放映。万氏兄弟创作《铁扇公主》,最初是希望与1937年美国创作的动画电影《白雪公主》进行对比。尽管动画技术是舶来品,但中国的创作者们还是表现出了相当的自信。万籁鸣就曾说:“全片号召‘全国人民联合起来打倒侵略者’这个主题仍是十分明显的。”⑥对比题材可以看出,动画电影《铁扇公主》体现了一种抗争精神,这种精神不依靠直观感觉,而是一种自我的选择,即康德所谓之“反省判断”。康德指出:“崇高的判断和美的判断都是反省判断,从个别去求一般。它不是一个感官判断,或者是逻辑上决定性的判断。”⑦换句话说,它主要强调人们对美和崇高认识的主观判断。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认为美是“吸引人”,而崇高是“感动人”。“吸引人”是人的被动接受,“感动人”则是人的主动接受,是中国人精神自省的一种表现。
动画电影《铁扇公主》是民众自发的主观选择,不由政府定制,因此其主观判断是纯粹的,其创作是自由的。“爱因汉姆认为电影的功能就是一种表现,使艺术家的情感得以流露,艺术家把接受到的刺激当成物体和事件,然后他把这些事物投射在一个想象的形式上面,将之送回世界。”⑧万氏兄弟早年创作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勿忘国耻》《血钱》《航空救国》《国货年》《民族痛史》《抵抗》等动画影片都为后来《铁扇公主》的创作奠定了基础。1937年万籁鸣、万古蟾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其间创作了大量的动画作品,如《抗战标语卡通》(三集)、《抗战歌辑》(七集)等。“动画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方式,它还可以被用来隐喻一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看起来与真实生活无关,其实却可能恰恰与电影制作过程所处的社会与政治背景产生共鸣。面对战时背景下的某件事或某个人物,许多动画制作者就通过动画手段来体现自己或支持或反对的立场”。⑨《铁扇公主》便是如此。这也表明万氏兄弟创作的个人选择性是具有反省判断的,它符合康德所说:“崇高判断和美的判断一样,都是单称判断但却要求对于每一个主体具有普遍有效性,因为这种判断所获得的恰恰是由想象力和知性或理性的概念能力处于协合一致中所产生,而知性或理性的概念能力是先验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对于每个人都是共同的。”⑩《铁扇公主》的创作是个人或小集体行为,表现出个人或小集体的自我反省判断,也凸显了普通民众的独立意识。这种自我反省的市民独立意识恰好证明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所强调的“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结论。
二、商业目的与审美目的
作为当时文化宣传的新媒介,电影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美国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并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因此,投资商们认为动画作为一种新媒介,有着很高的商业价值。“动画是一种技术”,代表着一种新的视觉体验和文化媒介。“这种艺术在技术上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这里,现实、幻想、虚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于是幻想和虚构就也成为现实。”商家对动画这种特殊形式进行大量宣传,当然是为了达到商业目的。而对普通民众来说,动画电影的娱乐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视觉与心理安慰的作用。傅谨在《抗战时期电影演剧》中就说:“更有诸多富人为避战火托庇于租界的荫护,让这里集中了一大批具有很强的娱乐消费欲望与能力的观众。而‘孤岛’始终处于战火边缘的特殊环境,也激发了人们及时行乐的欲望。”李欧梵在《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中也说:“不说殖民化的戏拟,我更愿意把这种景象——上海租界里的中国作家热烈拥抱西方文化——视为是一种中国世界主义的表现,这也是中国现代性的另一侧面。”生活在“孤岛”的中国人经过多年的租界生活,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度越来越大,由最初的被迫接受到后来的主动接受,“他们对西方异域风的热烈拥抱倒把西方文化本身置换成了‘他者’。”也就是说,除了猎奇心理,上海市民是抱着自觉的心态去欣赏电影作品的。因此,《铁扇公主》才在“大上海”“新光”“沪光”三家电影院同时上映,并引发空前轰动。影片上映时,“盛况空前,票房收入超过了同期上映的所有故事片”。
《铁扇公主》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电影,是资本社会的产物,符合商业运作规则,有着商业投资和制作团队,并通过商业宣传手段如报纸、杂志、广告等来制造噱头和看点。从投资者要求影片在三个影院同时上映也明显可见其商业目的。此外,为了迎合市场,增加看点,以吸引更多观影人群,作品中还加入了大量的成人元素。颜慧和索亚斌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中就说:“影片中表现了很多属于成人世界的东西,不仅有怪力乱神,甚至还有隐讳的情色成分。”这些都是为迎合市民需求与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让步。对商家来说,动画电影只为达到商业目的,不为追求美与崇高。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还具有审美目的,其审美在于作品本身,包括剧本结构、形象设计以及题材内容等。“鲁迅指出,一切艺术的本质都在于‘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迪斯尼将白雪公主的形象设计为纯洁、善良、快乐且充满幻想的可爱小女孩,美丽的面容、娇小的身躯与华丽的衣服都使她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进而受到全世界儿童的喜爱。万氏兄弟却将铁扇公主设计成了一个武将的形象,身材笔挺,面容刚毅,感觉不像一位公主,而更像一位冲锋陷阵的将军,具有一种英武之美。因此从人物形象来看,两部影片追求着不同的美感。
《铁扇公主》的故事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故事情节本身,这是显性的,在造型、音乐、构图等方面使人愉悦,具有美的特质。二是隐喻式的革命内容,《铁扇公主》一开始就用文字介绍作品:“以示人生途径中之磨难,欲求经此磨难,则必须坚持信念,大众一心,始能获得此扑灭凶炎之芭蕉扇。”这是隐性的。有观点认为中国电影理论是以伦理精神为核心的功能美学,在隐性与显性的张力之间强调作品的叙事性及其故事背后的伦理道德精神。黑格尔曾说:“崇高起于感性形象不足以表现精神方面的无限,并且以此为象征型艺术的特征。”“而崇高感觉评判对象时却在它自身结合着心意运动。”这一伦理道德精神是无限的,因此它具有崇高精神。罗伯特•C•艾伦和道格拉斯•戈梅里在《电影史:理论与实践》中就说:“影片不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它们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被生产和消费。”因此,特殊的历史语境就使《铁扇公主》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铁扇公主》是一部商业运作下创作者自我意识占主导地位的动画电影,如同中国早期电影《孤儿救祖记》《空谷兰》《一串珍珠》一样,是具有“良心主义”的作品。虞吉在《“良心主义”的美学构建》一文中曾指出:“‘良心主义’应该是早期中国电影整体意识形态选择与基本认知状况的明确指认,是由《孤儿救祖记》的全面成功所生成和扩散的影办共识与宽泛标尺。”也就是说,它是创作者自我意识的主观选择,不受政治影响。这种选择来源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就内涵来说,‘良心主义’首先是注重观众与市场”,“其次是视电影为时代的艺术,要立足人性良善,有功世道人心,有斥社会劣弊”。虞吉还在《中国电影史》中分析了《孤儿救祖记》对儿媳角色的塑造,认为其“完整地体现了‘恭、宽、信、敏、惠,孝、智、礼、勇、忠’的儒道美德”。总之,“良心主义”是中国人自身的道德选择,它与中国传统教化一脉相承,受传统道德和美德的影响,最终形成“良心主义”电影美学观。
三、崇高精神的凸显
动画电影《铁扇公主》是一部具有崇高精神的作品。首先,康德将崇高分为“数的崇高”与“力的崇高”,这两种崇高有一个共同点,即没有界限。《铁扇公主》反映出来的精神价值同样没有界限。“黑格尔把这种无限精神意义与有限外在现实之间的对立造成前者得不到表达的情况概括为崇高。”这同时也说明了精神意义的无限性即崇高的表现。其次,主观性的价值判断让其具有了人的属性,人的情感和经历都成了判断标准,因此,它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现。再次,无法抗拒的外力也使得《铁扇公主》的价值超越了自身的电影属性,甚至超越了国家、民族等意识形态的界限。
黑格尔认为崇高只出现在艺术作品中,而且是在象征的层面上。黑格尔所谓的崇高不同于康德:“第一,美大于、高于崇高,崇高隶属于美;第二,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具体历史演进即艺术美术的发展历程中,崇高只是最初的象征型艺术发展中的一个小阶段与环节。”关于美和崇高之关系,康德与黑格尔的观点是有区别的,但也有一致性。康德并不认为艺术作品可以被称为崇高,但他在具体分析希腊艺术作品时也承认其具有崇高的精神内涵,可见崇高与美没有明确的界限。艺术也一样,由于时代背景、地域文化等不同,每部作品都有不一样的审美判断。首先是时代背景。由于各种原因,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即日军占领时期的上海外国租界被称为“孤岛”。外国租界有其自身的独立性,虽然对外它被日本军国主义封锁,文化受到严格审查,但它又不同于其他地区,仍有空隙可以生存和发展。其次是地域文化。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物质和精神力量达到的程度与方式,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文化等。狭义的文化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领域,也就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1941年的中国,一部分受西方影响的爱国人士看中西方先进文化,希望通过文化的方式实现救国图强。因此,文化在上海“孤岛”时期有着它得以发展的历史原因和地域条件。万氏兄弟在《闲话卡通》一文中谈及动画的特殊性:“欲灌输一般智识较浅的人们,以党义和新生活的纲要,似乎颇难着手;那末‘活动漫画’就得以抽象理论表演,尤能于兴趣中获得相当的效果。”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动画电影通过兴趣的方式发挥抗日宣传的作用是有理论依据的。
前文已经讲到,《铁扇公主》中隐喻的革命精神就是崇高。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指出:“崇高不存在于自然的事物里,而只能在我们的观念里去寻找。”于是,我们可以试着从影响国人价值观念的传统哲学中去考察,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儒家精神,这些中国传统精神与西方所讲的崇高精神有着相通之处。
“仁”的基本含义是爱。爱有大爱、小爱之分,大爱泛指国家、民族之爱,小爱则指家人、朋友之爱。“义是事之‘宜’,即‘应该’,它好比是康德的‘绝对的命令’。”“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有一定的应该做的事,必须为做而做,因为做这些事在道德上是对的。”“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它是一切德性的总和。“义”表现为兄弟情义,同时还有舍生取义的内涵。在《西游记》中,“仁”体现为师徒四人取经救赎民众之心,具有“仁爱”之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与“家”的内涵是统一的,“家国天下”的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影片《铁扇公主》中虽有孙悟空强行借扇,与牛魔王不顾兄弟之情相互打斗,猪八戒变换形象欺骗铁扇公主的行为,但这些在解救众生的意义面前皆可忽略。李泽厚曾说,伦理是站在时代的规范,这说明伦理道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电影中,解救众生恰恰是一种救国图强的方法,这就是大爱,不以个人意识为主导,而以国家和民族兴亡为先,为此,一切都应让位于国家,让位于民族大义。
“礼”也是一种道德规则与行为法则。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虽然孔子指的是人要知礼,才能立足,但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违背国际法,违背道德伦理,是不能立足的,必然遭到中国人民的反抗。“孤岛”时期,上海知识精英的反抗方式是精神层面的斗争,这种精神层面的斗争同样能体现意志的坚定和民众对国及家的崇高情感,正如朱光潜所说:“崇高感是一种自我尊严和精神胜利的感觉。”“文化工作者既有对抗战救亡运动展开的历史进行‘反思’的条件,又有深入对中国社会矛盾认识的可能。由此使‘孤岛’文化的成就表现出多样性。”1938年上海的“孤岛”文化就曾一度强势暴发,创造了辉煌的成绩。“这样的艺术环境与态度看似消极,却是对日伪当局高压政策最有效的反抗。同时,或许它就是抗战这一特殊时期上海戏剧繁荣发展的秘密所在。”由此,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在当时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不仅指正确把握事物的真与假、善与恶,还指要从道德层面去认识问题,用智慧的方式解决问题。从《铁扇公主》的故事情节来看,整部影片的中心是扇子,它代表着扑灭火焰的希望。为了得到扇子,师徒四人首先通过智慧去比拼。孙悟空好言相借未果,展示自己的能力又未果,最后只得变成小虫钻到铁扇公主的肚中用强硬的方式借扇,但铁扇公主却给了孙悟空一把假扇,第一次智慧比拼以孙悟空的失败告终。猪八戒偷取避水金睛兽,变作牛魔王骗得真扇,看似智取成功,但随后又被牛魔王重新骗回宝扇,第二次智慧比拼再次失败。电影通过这些情节隐喻地表明,中国的抗战仅仅通过谈判、迂回路线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同时也以隐语的方式说明,抗日战争是长期的,而且是艰难的,充满曲折,总要经历多次失败,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信”即诚信。言必行,行必果,真心实意,坚定信念。影片中,唐僧说:“要成功一件事总是有阻碍的,我们要做这样一件神圣的事,就要坚定我们的信念,不能因为有一点困难就中途改变。你们这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既不同心,又不合力,假使你们三个人一条心,合起力量和牛魔王决斗,事情一定可以成功的。”他又对村民说:“各位受他的害也不小了,希望大家能共同出力,免除永远的祸害。”“早走一步就早一步完成我们的任务。”笔者认为这几句话是全片的中心句,阐明了影片主题,目的是要点醒世人。那么,这些重要的话为什么要从唐僧口中讲出呢?这是因为在《西游记》中,他是佛教修行十世的高僧,而中国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因此由他说出是最具信服力的。影片最后,所有人都拿起武器,共同打败了牛魔王,取得了扇子,扑灭了火焰。这进一步说明,只有团结一心,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由此可见,影片呼吁全民抗战的主题是鲜明而生动的。
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告诉人们“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信念,而且也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影片中,我们没有看到丝毫的胆怯与懦弱,反而有很多娱乐场面,如沙僧被牛魔王打扁后扑在地上,猪八戒用吹气球的方式将其吹鼓后又活了过来;猪八戒把耳朵取下来当扇子,将避水金睛兽放气后打包偷走;孙悟空变成小虫,脖子打卷,身子分段等。由这些片段可知,其与迪斯尼卡通有着相似之处。上述娱乐场面也从侧面表明,其时上海民众仍然对生活保持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乐观并非人性的麻木,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对抗战必然胜利的信心。万籁鸣后来评价该片:“它在重重障碍的制约中,艰难却又华丽地诞生。它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唤起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它既民族又世界,独具审美价值,它既艺术又商业,全方位俘获观众。它就是《铁扇公主》,开启了中国美术电影一个新的时代。
作者: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