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影创作对草原品牌文化传播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新世纪以来,蒙古族题材电影在创作方式、内容展现、文化传承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蒙古族题材电影成为受众了解草原文化、展示草原人民生活风貌、传播蒙古族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源于草原文化在蒙古族题材电影中的呈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亲近草原、了解草原文化。在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传播草原品牌文化十分必要,而蒙古族题材电影创作无疑与草原品牌文化的传播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草原品牌文化;蒙古族题材电影;传播
近些年,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核心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草原文化建设、对草原文化内涵有了深入了解。凭借旅游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亲近草原、接受草原,感受草原带来的心旷神怡、感受草原的宽广与神秘。自治区也不遗余力地努力打造草原品牌文化,积极开发草原文化资源和草原文化产品,期间蒙古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无疑成为传播草原品牌文化的重要途径,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塑造典型形象弘扬民族精神
草原文化的核心是草原人民在漫长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代表本民族特点的精神实质。这种民族精神在每一代草原儿女中得到传承,成为草原儿女道德与人格形成的基础,也是民族发展强大的内在动力。因此,在草原品牌文化的塑造与传播中,民族精神是贯穿其中的灵魂,作为传播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蒙古族题材电影更是采用不同方式来弘扬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为对于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新世纪以来,大批的蒙古族题材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与之前相比有了新的突破,从之前的“英雄主义”形象转投于对普通牧民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小人物的生活、情感、思想等刻画来反映植根于草原人民身上亘古不变的淳朴、博爱、勇敢、善良、崇尚自然、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电影《额吉》取材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上海、浙江三千孤儿在国家统一安排下来到锡林郭勒大草原开始自己新的生活。草原额吉张开双臂用自己的宽广的怀抱接纳了那些挣扎于死亡线上的孩子们,用无尽、无私的爱养育着他们,让他们重新拥有了家庭让他们体味到亲情的温暖。
居中额吉其其格玛不顾丈夫的极力反对毅然抚养了小男孩雨声和小女孩珍珍。在老额吉的精心照顾与爱护下,两个孩子茁壮成长为优秀的草原青年锡林夫和锡林高娃。在草原恶略的生存环境下,额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捡着牛粪、打理着羊圈、守着蒙古包养育着孩子们。伴随着他们一天天的成长,额吉在一天天的苍老。在平凡的岁月中,她善良、坚毅和宽广的胸怀深深地影响着锡林夫和锡林高娃。而这种无私、奉献、博爱的精神就是所有草原人民与生俱来的品质。影片通过对其其格玛、锡林夫、锡林高娃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他们的言行、思想、行为来传递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而这种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与延续民族本真。通过影片形式的传达,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草原文化、体味草原文化精髓,从而构筑起文化心理认同、并产生共鸣。使草原文化深入人心,让蒙古族精神世代传承,让世人只要想到蒙古民族就与博爱、正直、善良、勇敢的民族精神相联系,而这种民族精神正是草原品牌文化的象征,是一种品牌效应。
二、关注社会现实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蒙古族著名母语作家满都麦先生在自己的多部作品中描述了草原游牧文化与现代进程所带来的生态问题之间的激烈矛盾,这是上个世纪末期时至今日都一直存在的问题。草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生存法则,认为万物生灵能够天长地久、生生不息,拥有绚丽多姿、蓬勃生机,是赖以恩重如山的大自然,而大自然本身是富有博大母爱的生命体,她的喜怒哀乐与吉凶祸福之现象,完全取决于我们人类面对大自然的行为结果。人类如果违背自然、违背生存准则,最后势必要被环境所抛弃、换来的必定将是人类无法承受的后果。如何唤醒人类与自认和谐共存的认知成为新世界以来蒙古族题材电影所关注的话题。多部蒙古族题材电影立足揭露城市化进程对草原生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从侧面折射不蒙古文化中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电影《季风中的马》通过主人公乌日根一家生活的描述,展示出传统游牧民族在面对城市化进程所作出的艰难选择。从思想内涵上来看,电影反映了蒙古族牧民生态移民政策中的无奈与被迫、反映了草原生活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实则反映了草原生态文明在逐日被破坏,游牧民族历代延续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在被现实无情改变的现实。曾经水草丰美、马嘶牛鸣、蓝天白云、水烟袅袅的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黄沙漫天、寸草不生、满目疮痍。看着草原深处渐渐耸起的烟囱、蓝天已变为灰色穹顶、牛羊不见、草原再无宁静。在这样的生存北背景下,牧民不得不离开熟悉的家园,背井离乡开始新的、陌生的生活。诸多的不适应让他们倍感无助,城市生活的无奈更是不言而喻、悲凉油然而生。而这种悲凉不仅是牧民的、草原的,更是人类自己的。这样的生存现状是现代人对环境和自然的的严重破坏所造成的,不仅草原内地亦如此。汽车尾气、砍树伐山、雾霾漫天、河水变臭……这与草原文化“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相违背,相信不仅是蒙古族牧民的切身感悟,也是全国人民对生存问题所达成的共识。众多反映生态问题的蒙古族题材电影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描述催人深思,用对比的手法呈现了草原文化崇尚自然的理念,也揭示了全人类通用的生存法则。
三、传播草原文化展示草原风情
草原与生俱来的地域风貌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蓝天、白云、牛羊成群,落日、炊烟、草原雄鹰,蜿蜒小道、勒勒车、神秘敖包……这些都是草原文化独有的内容,也正是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对于草原的探寻,对于草原文化的学习与接收。更是这些草原风情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草原、享受草原带来的宁静、体味草原胸怀的宽广。蒙古族题材电影在影片当中为观众展示了优美的草原风景,同时也通过不同内容向受众展示蒙古族牧民的饮食、服饰、音乐,传播草原文化精髓,展示草原风情。大部分新世纪蒙古族题材电影无一例外地将草原作为电影的重要环境依托,草原因素、蒙古族音乐、色彩、服饰、饮食是电影提供给观众草原文化的直接呈现。影片《天上草原》中,汉族少年虎子被刚出狱的蒙古族牧民朝鲁来到草原后,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他无声地躺在辘轳车上,行走在无尽的草原。一望无际的绿色、成群的羊群,将汉族少年的无言心声与草原宽广形成对比,折射出城市文明与草原文明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怀。电影中蒙古族阿妈宝日玛为虎子换上的蒙古族长袍是所有蒙古族电影中最重要的服饰造型。
长长的衣襟、漂亮的盘扣、腰间扎着的腰带,蒙古族妇女胸前挂的银饰项链均是蒙古族最具代表的因素。这些符号的传递,让受众直面草原文化带来的视觉感受。而亘古不变得蓝色更是草原独有的象征。蓝天、蓝蓝的湖泊、蓝色的蒙古族长袍……蒙古族崇尚“长生天”,“长生天”即为“苍天”,“苍天”是蒙古族永恒的神灵,神圣而不可侵犯,同时更是草原的守护神。而能够代表“长生天”的颜色无外乎蓝色、绿色、白色这些生命的本色,因此这些颜色也成为蒙古族题材电影的主要色调,让受众有不同寻常的感觉。蒙古族题材电影中的蒙古族音乐是草原文化(接102)的又一突出表现。舒缓的长调、低沉的呼麦、悠扬的马头琴……凸显草原风情、展示草原人民宽广、博爱的胸怀。蒙古族音乐植根于草原故土,展示了蒙古族人民依草而生的原生态生活。音乐多半充满了闲适、深深眷恋、浸透人灵魂的情感。如影片中,叔叔腾格里离家时电影选择蒙古族长调《脊梁丰满的白骏马》作为背景音乐,长调在悠扬中透露着淡淡的哀伤。音乐既突出人物朴实的情感同时也与空旷的原野交相呼应。马头琴传送着离别的情思,渐去渐远的背影包含着太多的往昔回忆。背景音乐是一部电影的重要组成,蒙古族题材电影中蒙古族音乐的展示不仅是影片的需求、于景于音相得益彰,同时也用蒙古族民族器乐之美为受众带来听觉享受,从而展示了草原音乐的神奇之美。新世纪以来,蒙古族题材电影成为传播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草原品牌文化在塑造的过程中蒙古族题材电影起到了重要的传播作用。民族精神、草原风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能够代表草原文化的因素在蒙古族题材电影中得到了广泛地传播与呈现,让它成为世人对于草原的最直观认识。通过这样的认识让人们开始关注草原、关注草原生存,同时也将这片蒙古族人民长久以来生存的热土与现代文明相架构,进而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种文化共识就是草原文化品牌的本真体现,更是草原文化品牌的所带来的无声力量。
参考文献
[1]宋生贵.当代民族艺术之路——传承与超越[M].人民出版社,2007,8.
[2]满都麦.敖包:草原生态文明的守护神——游牧文化感悟录[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3,10.
[3]马明奎.游牧文明的优思——满都麦小说评论选[M].远方出版社,2013,4.
作者:银燕 赵悦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