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影创作中山西方言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近些年来,一大批方言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成绩,深受观众喜欢,如《疯狂的石头》《人在囧途》《让子弹飞》等。由于各地方言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所以更贴近百姓生活,更能展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真实状态。本文即从声音创作的角度来解析山西方言在电影中的运用。
关键词:
山西方言;电影;声音创作
在普通话已普及的现在,我们却看到各种各样的汉语方言越来越受到中国电影的青睐。例如:《寻枪》中讲贵阳话的马山,《白鹿原》中说陕西话的白嘉轩等人,《没事偷着乐》中说着一口令人捧腹的天津话的主演们,《小武》中满口山西汾阳话的小武,还有《秋菊打官司》中操着一口地道陕西话的秋菊等,这些电影中的角色在观众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想起他们的同时,也会想起那些可以传达出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方言。方言是地方本土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是还原真实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在情感和内容的表现上具有明显优势。当电影中的角色人物操着各具特色的方言时,电影即可以自然生动地传达一方风土人情,例如:地方人民性格、习俗习惯、趣味生活等等。电影利用方言的表现力,能体现不同人物的个性特色和文化背景,可以塑造出独具特点的人物,提升影片的质感。
一、方言在电影中的作用
语言是声音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在影视作品中起到交流思想、交代情节、抒发感情、刻画人物等作用,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其中地域特点是人物、场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方言正是体现人物地域特点的重要因素。在影片中,为了体现不同地域的风俗文化特征,有时仅仅依靠一些场景是不够的,况且很多地域的自然风貌本身就没有太大的差别。方言则不同,不同地域之间的方言差别是很大的,而且方言之间的差别通常与地域之间的远近无关,很多相隔并不远的地区,方言却千差万别。因此方言在电影中是最能体现人物地域特征的一个因素。
二、山西方言特点
山西地区的方言内容十分丰富,种类多,变化较大,相邻市区县发音差异较大。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种非官话方言。晋语使用人口约6305万,晋语区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南至黄河汾渭河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山西方言中还保留大量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和俗称语,而且带有鲜明的方言语音习惯以及语法特点,在电影中使用可以真实地反映地方文化。除此之外,山西话继承了汉语的古韵,“平水韵”就是出在临汾地区。由于地理和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山西话至今还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比如:两人一起走叫“厮跟上”,家里穷困叫“家寒”。
三、山西方言在电影中的作用
(一)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
使用方言对人物形象和性格进行塑造已经是电影创作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模式。近十年来,使用方言的电影不在少数,比较有名的有以下这些:《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使用上海、东北、湖北方言)、《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使用天津方言)、《落叶归根》(使用东北、河南、云南方言)、《疯狂的石头》(使用重庆、河北、广东方言)、《鸡犬不宁》(使用河南方言)、《三峡好人》(使用山西方言)、《江城夏日》(使用武汉方言)、《芳香之旅》(使用云南方言)、《寻枪》(使用贵州方言)、《秋菊打官司》(使用陕西方言)、《巴尔扎克和小裁缝》(使用四川方言)。举个具体的例子,电影《天注定》反映了中国社会底层人物生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里面方言运用也较多,电影从山西煤矿血案到东莞事件,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影片由四个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中的大海一直对村里的煤矿被富豪侵占,感到非常愤怒。他试图写信到中南海告状,但因为不知道中纪委的具体地址,导致无法寄信;他试图挑衅曾是自己同学的富豪,却又被人用铁锹像打高尔夫球一样打得头破血流,从此多了一个“高尔夫球”的外号;戏台上,林冲被高衙内逼上梁山,戏台下,大海拿出了自己的猎枪,踏上了快意恩仇之路,将那些不把自己的维权当回事的人一一枪杀,包括那个鞭打马的主人,一声声枪响过后,他终于露出了笑容。大海这个人物的语言运用的就是山西方言,他的一系列语言———腻歪、咋啦、利索些、快些、牲口、狗日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方言。这样的使用既能显示人物的真实感,又能将大海这一角色没有文化却耿直、愣头的性格塑造出来。当大海来到邮局要邮寄揭发村长和煤老板的挂号信时,说:“姑娘,寄信。”对方问:“寄到哪儿?”大海答:“北京,中南海,中纪委。”对方说:“不行,要有具体的地址。”大海不耐烦地说:“北京谁不知道中南海中纪委呀,姑娘,你和村长是一伙儿的吧,他贪污的钱你花了?你是老板的二奶他给你买房买车啦?”没成功后一路大喊:“没(mu)天理啦!”正是方言的使用和语言的发音习惯,使得大海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对话中的汾阳方言虽然听起来有点“土气”,但是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敦厚质朴的形象,这也恰恰符合电影对于人物的定位。
(二)表达电影思想和情感
贾樟柯的早期影片《小武》以完全纪实的风格完成了他对自己的故乡汾阳中小人物生活的展现和弱势群体话语权的转述,他以一个边缘人物小武为创作中心人物,企望通过电影与在社会大潮中求得生存的底层人物直接对话。本片的主角小武,是一个身份卑贱的小偷。故事中的他终日在大街上游荡,之后被自己的女友、朋友和父母抛弃,慢慢失去自我沦落到底,甚至丧失尊严。故事表述的是社会转型中,传统社会慢慢被现代化的都市社会所影响、代替、冲击,小武代表的正是一个个被这种冲击所挤压变型的个体。电影中的小武,这个形象本身就具有典型的符号化,他代表部分的传统。他的存在与现实社会最大的冲突就是他怎样也适应不了新的社会,他所有的内心想法都与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显得尤为别扭。电影全片使用方言,很多语音的习惯都直接表现现实生活。山西籍导演贾樟柯在电影处理时加入贯穿全片的山西方言对白,刻意弱化了普通话标准用语,并且还出现了对一些说普通话人的嘲笑和讽刺,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本土方言极具特点地表现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样创作的深层意义,就是替广大弱势群体代言,表现最普通的边缘人物的本质生活。生活中我们看到,这些语言在一些公开场合和大的城市,已经完全被淹没和遗忘,没有话语权的他们无法用语言排遣他们内心的彷徨与苦痛。而贾樟柯的电影,就是要替这样沉默许久的人代言,他自称“民工”导演,他要替广大的以农民工为主的弱势群体呼吁和发声,为这类人群争取更多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语言是体现思想和表达感情最直接的方式,导演借助方言的表达,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出一种强有力的人文主义关怀,他的电影也集中地刻画出了一个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心路历程,表现出他对普通人物的怜悯、关护和尊重。
(三)表现地域特征,还原真实感
山西各地浩繁的语言习惯是山西各地人们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民间语汇,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山西农耕经济的普遍特点,因此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电影《杏花》,讲的是上世纪70年代,县城里的电影放映员林阳在各村巡回放映时,在一个山沟小村遇上了酷爱电影的女孩九香,两人纯真相爱,约定厮守一生。但即将成婚时,由于别人从中作梗,一人进了牢房,另一人因爱成痴。多年后,林阳获得自由,把九香接回县城治病、悉心呵护,并通过电影再现当年村里演电影的情景。电影里利用大同阳高方言演绎一些经典桥段,使得观众有一种亲切感、代入感、真实感。再如,《山河故人》是由贾樟柯编剧并执导的一部家庭剧情现实题材的电影,该片讲述了汾阳姑娘沈涛一家三代人从1999年到2025年情感、时代变化的故事。电影中的山西方言的使用更是影片的一个亮点,配上旧时的火车站、老房子、老街道,以及带有时代特点的室内摆设,真实地还原一个时代一种乡音。所以对于导演来说,这部电影看的不光是时代的变革对个人命运的撕扯,更是对故土的怀念。
四、结语
有导演曾说过:“方言是人的母语,我喜欢使用方言。而且演员用母语表演的时候会非常地自然,有一种语言上的自由感。所以说在电影中使用方言,会使得电影所表达的情形更加逼真,使观众们也更容易进入影片中的世界。”山西方言在一系列电影作品中的运用,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提升了影片的内涵和品质。
参考文献:
1.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陈波.寻找电影之美:贾樟柯十年电影之路[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6)
作者:汤瑞 单位:山西传媒学院录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