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路电影创作类型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戏剧化叙事形态一般说来,公路电影的叙事发展是以一段旅程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的戏剧冲突和矛盾的发展来建构整个故事。电影主人公在占电影绝对篇幅的公路旅行情节中,在与别人的或与自我的心灵交流过程中,完成生命体验、思想变化、性格塑造和情感升华。诚然,《人在囧途》系列的故事情节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公路电影的基本叙事模式来进行展开的。无论从人物关系的发展,还是情节环境的架构、矛盾冲突的建置和演变等诸多方面而言,它还是有别于传统好莱坞类型意识和模式上的公路电影。同时,受中国传统“影戏”观念和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类型电影)戏剧性叙述方式的长期影响,《人在囧途》系列在叙事形态和表现方式上呈现出一种戏剧化的情节叙事策略,以一种更为观众所接受的戏剧性结构来讲述故事。《人在囧途》的主人公李成功与牛耿和《泰囧》的主人公徐朗和王宝都本是毫无关系的两对人,甚至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两对人,因缘际会,竟然撞在了一起,并发生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也正是因为主人公们在旅途中遭遇的一连串千奇百怪的囧事,让两对人慢慢从“萍水相逢”到逐渐互相认知和帮助以致最后成为朋友。诸多的突发事件和人物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构成潜在的叙事文本,让受众沉浸在一种戏剧式观影体验中。(二)差异化人物设计“在类型中,人物的叙事功能,观众对某个人物是否认同及认同程度,都是由人物的价值观和其在类型社区中作用所决定的。”美国公路电影中的主人公多以“漫游者和旅伴”的姿态出现,影片多以社会边缘者为叙事主人公,这些人包括吸毒者、同性恋者、流亡者等,从《邦尼与克莱德》的“鸳鸯大盗”到《逍遥骑士》中的“吸毒贩毒的兄弟”,再到《天生杀人狂》里面的“冷血杀手”,无不以边缘化、叛逆性的人物形象呈现。他们大多都是被社会抛弃的人群,缺少关爱,充满孤独、困惑、叛逆和厌世的情绪。与美国传统类型公路电影的主人公选择类型不同的是,《人在囧途》系列的主人公选择上强调的是一种差异性和对比性而不是对抗性或反叛性。牛耿是小农场里的一个被老板拖欠工资的挤奶工,王宝是一个想要完成母亲夙愿的小商贩,而李成功是一个拥有一家文化集团的CEO,徐朗是一家科技公司的精英骨干。(三)多元化类型糅合公路电影几乎可以说从一开始创作就包含了其他类型元素在里面,只是说其他“同构性”的元素特征在叙事时空中展现得相对来说不那么明显,或者说并不构成影片的实质性的主体内容,如《邦妮和克莱德》和《天生杀人狂》“公路+犯罪”、《末路狂花》“公路+女性主义”以及《关于施密特》和《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公路+家庭情感”的形式等。一直发展到今天,公路片中的类型融合化程度更高,表达的主题也更为深刻,《阳光小美女》“公路+喜剧”的糅合将公路片一以贯之的多元化精神延续了下来。同样,《人在囧途》系列中除了“公路”这一叙事基础性元素外,还包含了喜剧、家庭伦理等电影类型的特征和样式,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段段公路上稀奇古怪的闹剧、一个个引人发笑的故事的拼贴和一群类型各异的小人物的展现,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基于对牛耿和李成功、王宝和徐朗在“公路”上的感知,在细节和语言上融入温情、幽默,让受众发笑的同时又为之感动,呈现出一种“含泪的微笑”式的情感表达。通过对多种类型元素的巧妙组合,在带给观众趣味性和思考性的同时,摆脱了以往众多喜剧片依靠矫揉造作的对白表述、生硬的笑料堆砌和多个故事的机械拼凑等旧习来达到喜剧化效果的影响,真正地迎合了不同层次的受众的观影需求。在结构上,旅途的“奇观性”、喜剧风格、家庭亲情和社会问题等交织在一起,虽然表达得不是那么的细腻,但以足够的诚意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观众。来自于生活的故事、情感元素和电影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果能贴切结合,是能够展现生活,更好赞美生活的。
二、中国公路电影“在路上”
《人在囧途》系列通过学习国外电影成熟类型机制的经验,并注重汲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养分,在符合主流价值观念、大众文化审美视角的情况下,调动各方面的类型创作元素,创造了具有跨国文化经验的叙事文本空间,为公路电影在中国的创作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范例,同时也树立起了中国商业电影和贺岁片制作的新标杆。在欢欣鼓舞之时我们也应该同样看到,我们在公路电影的创作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类型观念模糊和实践创作滞后的情况,许多包含“公路”元素的影片在借鉴“公路”这一题材和元素时,并没有确立起影片主题思想内核和情感诉求,更多的只是在形式上与其他电影类型中的元素进行机械杂糅或盲目对国外作品进行简单的本土化“移植和改造”,致使公路电影这一电影样式至今仍未在中国创作出真正具有类型系统意义上的电影作品。然而,我们对公路电影的探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类型意义上或者电影文本上,应该从文化的深层次意义上去发掘其可行性创作的生命力和意义,积极主动地规避意识形态的影响,向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靠拢,以一种宏观的、历时性的文化观念和视野去看待公路电影的创作。任何有益的尝试总是好的,《人在囧途》系列或许仅仅是个开始,要形成一套稳定的类型系统和创作规律,公路电影在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任何观众对类型的熟悉当然都是一种累积的结果”。希望一路上它能披荆斩棘,在类型发展的道路上向着光明走下去,创造真正属于中国自己并且具有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公路电影”。
作者:周勇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