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析微电影传播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范文

浅析微电影传播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微电影传播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析微电影传播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

[摘要]微电影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其传播渠道众多,社会影响力愈来愈大;传播机制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陣。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统计分析,从传播内容、传播途径等方面对当前微电影传播机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微电影传播机制研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关键词]微电影;传播机制;现状;趋势

一、研究问题

微电影作为“微时代”的典型代表,毫无疑问的成为电影与传播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111微电影对信息和意识形态的传播都有重要作用,其研究从2012年才开始出现,正处于发展阶段。[21微电影主要体现在“微”上,它的时长一般在30时分钟以内,5-10分钟为宜;因为压缩了开头和结尾,使内容短小精悍,中心突出,情节紧凑;并且制作周期短,相应影片制作成本也大大降低。m微电影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等各个传播要素中都有所创新,因此,作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系统分析微电影传播机制相关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期望通过微电影传播机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二、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重要研究方法,它具有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的特征。w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作者以“微电影”为主题,以“传播”为关键词,采用模糊搜索策略,搜索文献780篇,去除相关程度不高的文献和英文文献,最终获得关于传播机制的文献97篇,其中,期刊文章72篇,占74.2%,硕士论文有25篇,占25.8%。作者对这些文献从年发表数量的变化情况、研究内容的关注点、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未来研究趋势做出预测。

三、微电影传播机制研究现状

1.对“传播机制”问题的研究关注度比较低

截止到2018年10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微电影”为主题的文献资料有6644篇,其中,以“微电影”为关键词的文献资料有3110篇,这些文献中研究“传播机制”的文献仅有97篇。作者认为微电影也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它与物理硬件技术不同,它是一项基于硬技术环境而产生的软技术;“微电影”普遍被认为是诞生于2012年,作者通过对2012年至2018年发表文献数量分析,发现2012年至2014年研究者对“微电影”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之后明显下降,2015年比2014年减少81篇,2016年比2015年减少96篇,2017年比2016年减少139篇;从数据来看,“微电影”的研究热度在下降。

2.城市宣传、广告、公益微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

从微电影传播内容来看,针对电影广告的研究占的比例最大,有141篇,文献大部分是从传播学角度出发讨论营销模式和营销效果,其中不乏针对优秀作品的个案分析,如凯迪拉克首部微电影广告《一触即发》、百事可乐微电影广告《把爱带回家》、“益达”口香糖微电影广告《酸甜苦辣》的个案分析。其次,城市宣传的微电影传播研究也较多,具体包括城市形象(30篇)、城市文化(13篇)、城市经济(3篇)、城市营销(7篇)。再次是关于公益内容的微电影传播研究,主要针对传播内容的正能量和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3.缺少对传播过程和传播途径的深入分析

从传播过程来看,主要关注的研究问题是“传播渠道”(出现21次)和“传播模式”(出现15次),大部分研究指出微电影传播渠道广泛,但是有针对性,深入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微电影传播模式不再是单向,而是双向互动的,但是缺少对“双向互动模式”的深人探索。另外,“传播特征”(出现8次)和“传播特点”(出现7次)受到的关注也比较多,例如有的研究者指出广告微电影在投资方、制作方、广告内容、叙事策略、受众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再次是“传播策略”(出现4次)、“传播活动”(出现3次)和“传播机制”(出现3次)。

4.缺少对微电影传播主体特征和作用的分析

针对微电影传播主体的相关研究较少。部分研究者认为,微电影与在电影院播放的大电影在传播主体上是有显著差别的,影院大电影的传播主体是电影公司,而微电影的传播主体是观众,观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有研究者指出微电影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内容低俗、制作质量差等问题,因此,微电影的制作和传播需要规范化,呼吁政府应该成为城市宣传和公益微电影的传播主体,并出台相关标准;还有研究者指出可以通过成立专业微电影公司,保证微电影制作质量。

四、微电影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1.微电影“传播机制”的研究将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从数据来看,大众对微电影的关注热度在下降,而且,其在传播内容和质量上出现了一些负面新闻,那么是否意味着“微电影”前景堪忧呢?作者将用高德纳咨询公司创造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来回答这个问题,该观点认为新技术的成熟演变速度以及成熟所需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技术诞生触发期、公众期待峰值期、幻觉破灭低谷期、再度复苏爬升期和生产力髙台期。微电影与传统电影不同,需要在创作范式、传播机制、运营收益、绩效评估等多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后续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深层次的研究问题,因此,作者预测微电影“传播机制”将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2.研究的传播内容将更加广泛

除了常见的商品广告和公益宣传,近年来,微电影与城市宣传的结合,是一个重要创新点,并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深圳市代表作品《IN深圳》,厦门市代表作品《沧海英雄》,苏州市代表作品《苏州情书》等。受“中国城市电影节”和一些城市宣传主题微电影大赛的影响,每年都会有高质量的作品涌现,从叙事结构、故事情节、拍摄视角等多个方面都有所创新。

3.对传播过程和传播途径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有些研究者将微电影的传播特性归纳为“病毒式传播”,即通过多次的转发和分享进行传播扩散。随着优酷、爱奇艺、腾讯等视频网站的崛起,加上新近涌现的V电影、唯象网等专门微电影传播平台,微博微信社交网络平台的激烈竞争,将会出现一些成功的传播范例和典型范式,必将引起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可以通过个案分析对传播过程和传播途径开展更加系统深人的研究。

4.微电影传播主体的研究将更有针对性

作者认为微电影传播主体应该是一个有序的集合,不能缺少政府机构的积极引导和专业制作团队的参与支持。目前,中国国际微电影大赛,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中国青年微电影大赛等各类微电影比赛为规范微电影制作和传播,促进我国微电影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平台;在比赛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政府机构、各级各类电视台、网络电视台、协会、电影公司的合作。针对微电影传播主体的研究将更有针对性,传播主体的分类、引导、协作、共贏等微观层次的研究将更有利于指导实践活动,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注释:

[1]王瑞晨:《试论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传播机制》,《大众文艺》2018年第1期

[2]张婷婷:《微电影的叙事方式与传播机制初探》,《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第8期权亚楠:《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版

[4]许红梅、朱莉、刘学敏:《教育科学研究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孙崴 刘学敏 关玉兵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