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视听语言中电影艺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彰显特色的细节展示
在电影的开篇出现的是一把锈蚀的铜剑,那些斑斑锈迹正在慢慢剥落。宝剑逐渐显露出原初的锋芒。这把古剑的纹样雕刻精美,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兵器,象征权利的争夺与智慧的交锋。接着曹操的出场镜头是腰部的特写,把观众的视线集中到他佩戴的一大串玉坠上。玉在中国古代使用时有明显的等级地位,君臣佩戴玉的规格和形制都有明确的规定。这里用曹操佩戴的玉之多凸显其至尊贵的地位,大权在握的他极为嚣张,容不下半句反对的言论,为后文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打下铺垫。在第一次周瑜和诸葛亮上一阵法时,乌龟出现留下悬念。之后在八卦阵启用之时揭示了谜底,原来这种阵法源于乌龟背上的纹理,隐喻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和用兵的神奇。林志玲扮演的小乔尽显江南美女的婉约与柔媚,其服装的设计以柔和的波浪线表现古典婉约,色彩上华丽典雅。同时也不乏朴素。这种独有的凸显人物性格的纹样设计,也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在《赤壁(上)》的结尾出现了很多自由飞翔的白鸽,它们从两军对峙的江水上轻轻飞过。就好像跨越了战争飞向人类共同追求的和平。
二、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
三国鼎立时期的英雄层出不穷,但却性格迥异。电影《赤壁》抓住了各个人物身上的主要特点,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恰当的附加在他们身上,表现出对和平、自由、团结等精神的向往。在影片中首要表现的是人物的重情重义,在危难之时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强大的敌人。周瑜在练兵时就强调“东吴军队需要的,就是齐心”,之后又用编草鞋的草告诉大家团结就是力量。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和诸葛亮本是不合的,周瑜不能忍受诸葛亮比自己更有才华。但在赤壁中的他们是彼此的知音,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在合奏的曲子中就能读懂对方的心思。在《赤壁》中除了表现英雄人物在战场上的神勇和在战术方面的智慧,还表现了不少他们的个人生活,这样就摆脱了好莱坞电影平面的人物形象,使人物更有立体感。刘备多年保持编草鞋的习惯,拿起课本教书的关羽与在战场上勇猛无敌的他判若两人,而张飞放下丈八的长矛竟然拿起毛笔也挥洒自如,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亲自给鸽子洗澡并用扇子为其晾干。这些情节不仅让三国中的人物走下神坛,成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而且在无形中融入了我国的历史文化,也是带有现代精神的历史传奇。
三、张弛有序的节奏剪辑
电影《赤壁》的节奏发展非常有规律,与好莱坞电影的节奏有几分相像。在松紧交替的节奏剪辑啊中,导演将中国的文化与故事情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总的来看几场战役是紧张而激烈的,其中穿插了很多缓和观众紧张情绪的段落,从而防止审美疲劳。比如在紧张的练兵场忽然传来悠扬的笛声,随后摇入的几个远景镜头就像中国的水墨画,表现出大山的巍峨壮美、云雾朦胧。待笛声停止后。丢牛事件又让观众不由得的紧张起来,而为小马接生和小乔的出场又让观众悬着的心放松下来。接下来一段瑜亮的合奏非常激烈,用琴声展示了中国的古典文化。在《赤壁(下)》中主要是影片的情绪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或愁或忧,穿插变换,同时用两条主线叙述两军战前的准备过程。在孙权为染伤寒病去世的战士而忧虑时,曹操却大声吟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无形中也传播了我国的诗歌文化,表现出曹操豪迈的气概。在赤壁之战的高潮到来之前,小乔尽力为风向的转变拖延时间,劝曹操喝杯茶再去打仗,通过这一情节将中国的茶文化展示给世界。新晨
四、超越时代的台词设计
我国的古文晦涩难懂,三国时代的人物说话句句不离“之乎者也”,不仅外国的观众不愿意接受,连国内的观众也不再认同。电影《赤壁》能取得如此高的票房收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台词能够让国内外的观众都理解、发笑。像成语是中国特有的承载文化的词语,在《赤壁》中做了形象而贴切的创新。比如“匹女有责”是从“匹夫有责”改过来的,“如虎添蹼”是由“如虎添翼”改过来的,这样就让外国人结合语境理解了成语的意思,同时也在成语中添加了新意而使国觉得很有意思。在片中有很多现代的词汇从古人的口中说出,如“过时”、“略懂”、“哇靠”、“有个性”等等都让观众捧腹大笑。通过语言制造幽默是好莱坞电影的常用手法,观众喜欢在轻松愉悦的语境中获得审美体验。在《赤壁》中即便是英雄也是常人中的一员,也说常人的语言。比如周瑜说:“我有一个梦想……这是我唯一的梦想,也是大家共同的梦想……”这句话就是现代人常说的话,体现出现实语言对历史语境超越。
综上,影视文化精神的传承是所有导演的共同使命,是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基础条件。当今我国的电影中已经表现出中西合璧的文化取向,在汲取好莱坞营养的同时也坚持了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民族风格。电影《赤壁》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云,在世界范围内较好的完成了跨文化交流。这是一部从现代人的视角演绎三国故事的电影,不但传承了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也彰显出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赤壁》将引领更多的大片在银幕上表现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把中国的史实用世界普遍认可的视听语言最大限度的传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