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中小成本电影的成功与失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其实从表面上看,中小成本影片由于资金的原因,从制作团队的组成到最终影像的冲击力上没法跟大片相提并论。但幸运的是感观上的刺激从来不是电影的全部,更何况中小成本影片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有更多的自由度,能给观众不同的视听感受。如果我们分析一下这些以“黑马”身份出现的中小成本影片,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从题材上看,影片的内容主要是反映普通人的生活,这些内容都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这种选题的方式也几乎成了中小成本电影成功的共同法宝。中小成本影片的这种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的方式,应该是由一些现实的原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在3000万以下投资拍摄的电影因为受到资金的限制,不可能像大片一样计划制作宏大场面的情节,开着超级跑车在闹市追逐的场面是肯定和中小成本影片无缘的,而且聘请当红影星的费用对于中小成本影片也是不可承担的重负。所以大部分中小成本影片都会选择制作表现真实社会生活为题材的电影,电影里主要情节和角色设定多为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在演员的选择上也多是一些没有太大名气的演员。就题材而言,并非只要是关于平民大众的故事内容就一定会被观众接受,像2012上半年上演的《飞越老人院》就是一个好例子,这部电影在影院排期和票房上都遇到困难。是这部影片的题材没有贴近社会现实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是近年来的社会热门话题,而且关于老年人题材的电影是国产电影中比较少出现的。在有题材优势的情况下《飞越老人院》依然没有能够吸引足够的观众进行消费,这只能说明题材不是保证票房的惟一法宝。我们可能在创作过程中过多地考虑了拍什么题材,而没有把精力放在怎么拍。一部电影在创作初期,投资方和制作方都非常关心电影的题材是否对观众有足够的吸引力,是否有市场空间,最后对电影的拍摄方式反而没有太多的研究,成了导演一个人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导演执著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不愿意向商业要求或者大众审美需要妥协,将直接导致影片本身受众面狭窄,即使是表现一个时髦的社会题材,也会由于理解上的困难而导致无法引起观众共鸣。
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下,主打类型片和有效营销渐成决定中小成本商业前景的重要原因。现在中小成本影片,不仅仅是在影片内容上越来越注意影片中商业元素的运用,在使用推广营销和增加曝光率上都有加大投入的趋势。使用这些手段实际上是因为,中国观众已经被好莱坞的宣传包装提高了胃口,在看电影前主动去了解电影内容的观众还是少数,大部分都是跟着宣传走,被各种各样的广告营销手段所吸引,怀着对某些特定“看点”的兴趣而来。这就要求电影制作者不仅需要在内容上动脑筋想办法,还要考虑到现在观众的审美趣味。从电影市场调查中可以得知,现在年轻人是国内电影的主要消费群体,那么我们就知道很多电影的大众趣味实则是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如果希望制作的电影能够获得好的票房,在电影题材的表现形式上,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年消费群体。而且随着国内电影娱乐时代的到来,电影制作者就必须有集成流行文化信息和表现手法,把各种商业卖座元素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的能力。只有内容和形式都符合现代观众审美趣味的电影,才有可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二、大片的困境
其实真正对国产大片有威胁的只有好莱坞分账片,从网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知,超过9成的观众更愿意观看好莱坞电影,其主要原因除了画面效果华丽外,还有故事题材比较新颖。和好莱坞比电影制作可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好莱坞有一套完整的工业制作流程,管理和技术水平上都是世界一流,国产电影想赶上好莱坞的制作水平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事情。关于题材新颖,对于国产电影来说可是一个老问题,似乎大家都不愿意去创造新的题材,希望通过翻拍以前的题材或者拍续集来赚快钱,这一点在国产大片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如果说国产影片的形式和内容非常单一,那一定是指国产大片。现在国产大片基本上都是以年代剧为主,好像当代中国文化里是没有什么值得表现的内容,又或者中国文化中精粹部分是无法通过现代的表现元素来体现。从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开始到2012年冯小刚导演的最新作品《1942》,我们的电影制作人可以做到不论是武侠片还是灾难片,都是以年代剧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的创作模式极大地影响了电影创作的丰富性,观众在看这样的电影时,可能会被其中的某些大场面所震撼,但观众不可能被一个老故事真正从心底震撼。设想如果《变形金刚》是在中国拍,那一定发生在古代。
从这一现象来看中国大片是有类型的,那就是“年代型”。当然从故事情节和影像设计上,历史又或者虚构的情节可以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让电影制作者有机会用千上万的人民币堆砌出一个梦幻场景,给观众提供更高的视觉快感和享受,而且故事情节也可以更加诡异甚至漏洞百出。这种貌似符合商业片创作要求的作法,能够在一段时间里起到吸引观众看大片的效果,满足投资方对回报的要求,但这种把电影娱乐性发挥到极致的创作方式,即使在如今大众娱乐时代下,最终也会被审美疲劳。其实,不论投入多少资金,今天最受欢迎的电影类型,随着审美疲劳最终都会被观众遗弃。这就像戴立忍所说:“我个人觉得电影不是一个民生必需品,民生必需品可能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之后,它可以不断地复制,但是电影必须不断地提供新的刺激。”①如果我们的大片创作始终都局限于年代戏,在文化视角上就受到了限制,即使我们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也终有枯竭的一天。这就要求我们的电影创作人员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有历史,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民族风情,广阔丰富的人民生活,都是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对于大片而言除了题材外,资本的控制也是影响创作的主要因素。相对于中小成本影片,资金对于大片创作人员的压力是巨大的。电影制作的商业化,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电影导演要面对有限的资金和时间的压力下,协调制作进度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一个“快手”的导演是制片方选择导演的主要评判因素。一天能拍几页剧本,成为衡量一个导演水平高低的量化指标。这样的创作生态,直接产生许多一条过的拍摄传说。我们都知道一个合格的镜头,需要演员、摄像、录音等各部门的完美配合,如果想保证一条过,在实际操作中就不能希望导演会打破常规,去尝试新的创作手法。大量的导演抱着做行活的态度下,使得我们的电影从表现手法和审美风格上,都显得不够丰富,更谈不上什么表现方法上的突破。在这样的制作环境下,国产电影虽然度过了几年的好时光,但实际上在制作能力和影片本身表达方式上都没有什么实质的进步。许多所谓国产大制作电影不能达到观众的期望,当观众每次考虑观看国产电影的时候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实在是不能责备我们的观众喜欢看进口大片。
三、大家都爱的喜剧
国产影片里还有一个被资本青睐的种类———喜剧,即使不是喜剧观众也多半可以在剧中看到搞笑的情节。我们能够理解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观众对喜剧的需要,但是现在国产喜剧变成对滑稽和嘲讽表现方式的简单放大版。无限制的夸张,甚至夸张到荒诞的地步,是可以造成一种“无厘头”的审美趣味,达到狂欢化的喜剧效果。但是这种完全没有合理性的夸张情节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国产喜剧并不是一直都这样,20世纪末的国产喜剧电影,大都与大的时代背景和精神面貌有着紧密联系,从王秉林导演的《二子开店》、夏刚导演的《大撒把》和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等许多影片中,我们都能看到当时的时代特征和人们日常生活面貌。影片的喜剧形态只不过是用来表现社会现实的一种方式,对某些社会现象夸张的嘲讽是有控制的,符合生活的基本逻辑。反观现在国产喜剧大部分变成了一种完全的闹剧,里面充满粗俗的逗乐行为和不知所云的调笑,殊不知喜剧审美也是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当大量这种低级喜剧充斥影院的时候,观众对喜剧的非议和指责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其实资金青睐喜剧是一种本能的选择,因为观众喜欢看,希望能够在90分钟里身心愉快,而且喜剧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投资,却有可能给投资方带来巨大的回报。从徐峥导演的《泰囧》创出国产喜剧首日票房新纪录,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电影喜剧有着巨大的市场,只要剧中情节能紧跟时代文化观念引发观众内心的共鸣,能创造出新的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一定能取得非常好的票房成绩。
电影最后还是要观众欣赏的,想要从电影中赚钱就需要尊重观众的感受,尊重电影的表现规律。中国的电影工业必须抓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大好时机,积极学习先进的电影商业运作和制作流程,尽快建立专业高效的工业链,提高创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制作出更多不同类型的电影满足观众的需要。只有这样,国产电影才能在与进口大片的竞争中得到发展。(本文作者:张弢单位:暨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