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析赵季平作品中的音乐元素范文

浅析赵季平作品中的音乐元素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赵季平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析赵季平作品中的音乐元素

一、赵季平创作中的戏曲音乐元素

赵季平与陈凯歌于1984年合作电影《黄土地》,8年后合作《霸王别姬》,16年后合作《梅兰芳》。《霸王别姬》和《梅兰芳》都是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其音乐也都采用了京剧元素,区别在于,《梅兰芳》中的音乐吸收了西方的管弦乐等元素,将中西方音乐文化结合在一起,而《霸王别姬》中的京剧元素则很纯粹。《霸王别姬》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史诗级的作品,无论是从电影本身还是配乐来说。配乐采用了京剧和昆曲等古典戏曲的元素,以《启幕》和《落幕》为代表,打击乐开篇,随即弦乐效果散开出现京胡(京剧元素),弦乐与京胡多次碰撞协调,京胡与弦乐、打击乐相对峙,形成强烈对比。音乐中京胡从常态转为离经叛道、执迷不悟、执拗脆弱是与程蝶衣的人物形象相对应的;而弦乐与打击乐可以看做是程蝶衣悲剧的命运和无奈的社会现状。音乐与电影同样大气磅礴,让观众赞叹不已。《大红灯笼高高挂》则展现了一个封建家庭中四位妻妾争风吃醋,却无法逃脱悲剧的宿命的故事。该片中,四位太太在过门前都曾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但都在不断重复前一位的悲惨命运,第五位太太过门只是一个新的轮回,赵季平采用京剧的过场音乐为配乐,婉转的女声演绎出不断轮回、转变的节奏和曲调,与剧中人物反抗、挣扎的内心状态和无法逃脱的悲剧现实,最终趋于同化、逐渐消亡的悲剧命运相契合。电影《活着》中,为了配合张艺谋使用的大量的皮影戏艺人的表演,赵季平也以皮影戏中的唱腔和秦腔为元素进行配乐的创作。

二、赵季平创作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元素

仔细聆听赵季平先生的电影音乐,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发现大量的民族音乐的素材,体会到他对民族音乐灵魂的把握和挖掘,同时也能在赵季平先生的作品里感受到他对西方古典音乐技法的熟练把握。通观他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元素随处可见。例如《庆典序曲》作为其民族管弦乐曲的代表,其中的很多技法都是在吸收西方古典音乐的演奏形式上形成的;同样的还有《乔家大院组曲》,这是为电视剧《乔家大院》所做的音乐,我们从音乐的和声、复调、乐器上也可以深刻感受到西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和谐的交融,有机结合。赵季平先生的音乐作品我们经常能听到一段重复的音乐,这是赵季平先生音乐的一大特色,也正是其吸收西方古典音乐元素的一个表现。赵季平先生的电影配乐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音乐构筑方法,而是积极吸收西方古典音乐的调性,例如巧妙运用各种远关系转调、调性对比、离调模进等各种手法。这种将中国音乐元素和西方音乐结构构筑相结合的形式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完美体现。仔细分析赵季平先生电影音乐中的材料的发展手法,会对作品中的材料的放大和紧缩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因为这两者正是赵季平音乐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他会选取一些平常他人或许已经用惯的短小音乐材料,在其基础上有意识地对这部分音乐做在不同的调性上的发展变化,例如采用扩大这个材料的时值或者是刻意缩小,甚至是对这个材料进行一个完全的变形。从赵季平先生音乐整体上看,我们可以发现赵季平先生对曲式结构的处理一般是沿用西方和中国民族音乐中多采用的较为短小的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步曲式,但是他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又做了革新,主要表现在他对各段音乐材料的引入和衔接以及尾声的处理上都带有自己鲜明的印记。赵季平先生整体安排调性逻辑,体现不同调性色彩对比不仅体现在上述两个方面,而且也表现在配器的手法,我们很难发现在赵季平先生的电影音乐作品中有单纯的民族乐器或者是西方的管弦乐队。在他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是将中西方的乐器完美结合,在以管弦乐器为乐器的基础上结合民族乐器,使其带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以电影《梅兰芳》的配乐为例,这首被陈凯歌导演评价为“风情万种”的电影音乐配乐正是他将中国国粹京剧元素和西方古典音乐相结合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很多音乐家也曾经尝试过将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相结合,但是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乐器放在一起往往会发生音色“打架”的现象,音乐十分刺耳。但是赵季平在《梅兰芳》中却巧妙以西方管弦乐队为主要形式,结合了包括琵琶、箫在内的民族乐器,两种不同风格的乐器在赵季平先生的精妙的安排下。达到了水乳交融的效果。这部电影音乐作品之所以出彩很大程度还在于赵季平先生做了一个新的尝试。他突破了以往传统的将每个人物根据固定主题发展情节的安排,而是大胆创新,将重点放在了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上,致力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刻画。除此之外,赵季平先生对电影音乐的创新表现在他将作品融合进电影中的情节,在此基础上将传统的写作手法和西方古典音乐的音乐形式结合在一起,《轮回》(《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插曲)就是很好的例证。在这部作品中,中西元素再次完美结合,管弦乐和京剧、女生合唱达到一个新的和谐高度。作品的形式也采用了固定主题变奏,一个下行的小三度作为主题的动机表现出叹息音调以此来展现人物的悲剧命运,这些都是赵季平先生这部音乐作品中独有的形式,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彰显电影主题,表现几位太太的悲剧的轮回命运。

三、结语

作品《黄土坡》作为赵季平先生电影音乐的起点代表作,我们从其以及以后的作品都能体会到创作者身上对民族音乐的热忱,作者始终坚持通过音乐来表达一种真挚、质朴、鲜活的民族情感。民间艺术、民间曲艺都被赵季平先生以高超的手法和谐地融入陕北的音乐之中,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将这些音乐素材以西方古典音乐的调性逻辑、曲式结构以及和声方式来组合。使其作品既体现浓厚的民族风格,又有异域风情。作品如人品,赵季平先生之所以在电影音乐上有如此高的成就与其内在品性有很大的关系。他对音乐的造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和积累。因为其正直和厚道的品性,也得到了很多导演的赞扬,获得了很多的合作机会。不故步自封,虚心学习,与时俱进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使其创作手法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古为今用,中西合璧。”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赵季平先生的电影音乐跌宕起伏广受赞扬脍炙人口。(本文作者:曹云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