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议影视剧的翻译方法范文

小议影视剧的翻译方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议影视剧的翻译方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议影视剧的翻译方法

字幕翻译面临着时空的制约。这是因为字幕必须与台词语音、动作、画面等同步播放,并随着画面的变换而迅速转换字幕;字幕还应该随着演员情绪、语速的变化而改变,字幕放映速度过慢会使观众重复阅读,从而产生厌烦的感觉,放映过快会使观众阅读困难。影视字幕的时空限制给翻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字幕精炼、简洁生动、通俗易懂、与画面同步等。在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时,还需根据观众的认知能力、阅读习惯等,在原文信息的取舍、行文布局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影视剧的字幕应在屏幕最下方,一般不超过36字。而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与转换,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在长期发展中,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并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经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在影视翻译中,从一种社会文化语境进入另一种社会文化语境,实现了不同文化的对话,因而在字幕翻译中译者应考虑不同文化的差异,从目的语受众出发来选择恰当的语言。

关联理论是美国学者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解释有关语言和交际的认知理论,它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说话人通过话语向听话人表明自己的意图,听话人结合相关语境推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从而实现交际目的。关联理论的核心是关联原则,即交际行为应和其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听者可以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学者Gutt将关联理论应用到翻译活动中,并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文中做了详细的论述,从而开启了翻译研究的新篇章。Gutt指出翻译不仅是语码转化,更是一种动态推理,其依据就是关联性。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涉及两个交际活动,译者扮演着双重身份,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对原文的作者明示交际行为,并根据认知语境进行推理,找出关联性;当用目的语阐述原文时,翻译者要根据译文读者的语境,把原文中的信息明示给读者,这时译者变成了交际者。[2]因而,译者应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进行取舍,以达到成功的交际效果。关联理论的翻译观采用的是动态阐述法,相关性则是翻译过程的基本准则,译者要保证交际成功就必须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追求最佳关联性,使译文与原文在最大限度内契合。

关联理论在我国影视剧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引入了许多西方大片,同时也将许多优秀的中国影视剧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观众,从而使字幕翻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影视剧字幕翻译中,翻译者既是受话者,又是交际者,他们需要根据目的语观众的认知语境和字幕特点,将原文翻译给观众,以求获取最大的关联。例如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夜宴》在美国获得了巨大成功,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分考虑了字幕特点与观众期待,为观众提供了通俗易懂的英文字幕。如在影片结尾有这样的独白:多少人的生命被它吞噬,唯有朕因它的燃烧而辉煌,翻译成英文就是“Howmanyliveshavebeenconsumedbythisflame?OnlyIshallriseoutofitlikeaphoe-nix”。在原文中没用凤凰一词,但在翻译中却用了“likeaphoenix”,这和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是一致的。因为西方神话中“phoenix”与再生、复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神话中传说凤凰生存600年以后就要将自己烧成灰烬,在烈火中实现重生;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象征着吉祥与美好。影片中婉后夺取了王位,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像凤凰在烈火中重生一样,获取了强大生命力,因而用“凤凰”一词就十分恰当。可以看出,将关联理论应用到影视字幕翻译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从对原文的解读来看

影视剧的翻译首先是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交际,前者是主体,它向译者提供了新的语境假设,译者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形成最具关联性的认知假设。在影片《英雄》中就很好地体现了关联理论,《英雄》是一部以战国末期七国纷争为背景的影片,讲述了刺客刺杀秦王嬴政的一段故事,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西方观众很难理解。在字幕翻译中很好地体现了关联理论的主体性原则,如“在寡人看来,这二人光明磊落、气度不凡”翻译成英文就是“Iwasimpressed,Bytheirvaloranddignity”。像“光明磊落”“气度不凡”等成语的含义比较抽象,西方人很难理解,需要译者对其进行解读,将中文语境信息转化成英文语境信息,将其翻译成“valoranddignity”既符合了英语表达习惯,又表现出良好的语境效果;再如“我们再不会浪迹江湖了”中的江湖,如果直译成“riverandlake”显然不合适,因为这同汉语中“江湖”的含义相差太远了。这就需要深刻理解汉语中江湖的含义,结合语境的不同来翻译“浪迹江湖”,将其译成“driftingandroaming”,就可以实现最佳关联。由此可以看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原作的思想文化内涵与精髓,准确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

(二)从对受众进行语言表达来看

关联理论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所处的环境、自身经历、知识背景等并不相同,[3]因而在影视剧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将原文的内涵传达给读者,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就必须考虑受众的文化环境,了解东西方文化认知环境的差异,做出一定的语境取舍。对于两种文化之间的空缺现象,译者应采取适当的翻译措施进行补偿,以实现最佳的语境效果。如电影《英雄》中,“先父临终留下遗愿”“在下赵国易县人”,这里的“先父”“在下”是我国古汉语中的词汇,不容易被外国人所理解,要将其翻译成“Myfather”与“I”,这样就可以使外国观众在最大限度内理解原文,达到最佳关联。同时,为了充分实现翻译的价值,使译文在本土化阅读中发挥作用,翻译过程中还应体现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应根据观众的阅读兴趣采取相应的翻译方式,如采用平白简单的语言将作者的意图传达给读者。

关联理论指导下我国影视剧的翻译方法

(一)浓缩法

影视剧字幕受到时空的限制,因而,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应尽量删减无关紧要的信息,突出主要信息。例如在电影《赤壁》中,“瑜是瑜,亮是亮,你我各为其主”,这里的“瑜是瑜,亮是亮”实质上与后边的“你我各为其主”的语义是重复的,用浓缩法将前半句省略,既可以节约画面空间,又不影响观众的理解。[4]当源语文本信息量很大时,也可以进行压缩性意译,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原文的含义。如影片《功夫熊猫》中,“LegendtalesoflegendarywarriorwhoseKungFuskillswiththestuffoflegend.Hetraveledthelandinsearchofworthyfoes”,如果选择直译的话会显得繁琐、拖拉、不容易理解,将其翻译成“传说中有位侠客,武功高深莫测,浪迹江湖,行侠仗义”,这样就能与中国观众产生最佳关联。

(二)增译法

在影视剧字幕翻译中,应言简意赅,减少目的语观众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但有时也需要适当的增译,在字幕中直接添加信息,使目的语受众能更好地理解内容,以求达到最佳关联。[5]如《廊桥遗梦》中的“Why''''dyouquit?Mychildren,mykids.”就可以翻译成为“后来为什么不教书了?为了我的孩子”。在翻译中添加了“为了”二字,使逻辑关系更清晰,表达更流畅、更明确。有时通过在翻译中直接添加注释来产生与原作相同的语境,使原作简洁自然。

(三)替换法

当影片中出现民族文化色彩浓郁的词语时应采用替换法,用相近交际效果的词语来替换原有的词语。如在电影《赤壁》中,“老百姓行动缓慢,我想最少还要两个时辰才能撤走”,这里的“时辰”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在翻译中就需要将其转化成西方人熟知的“hour”。在《唐山大地震》中,“什么师不重要,我最关心的是他对你好不好”,在翻译中就将“师”翻译成“工作”。因为在汉语中“师”有多种含义,可以指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指工程师、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语境中“师”明显是指某种职业,因而应翻译成“工作”。在字幕翻译过程中,有时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匹配的词语,这时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以减少误解。如电影《赤壁》中,“这两个人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这句话在中国家喻户晓,指那些立场不稳定、没有主见的人,但西方人并不理解这句话,因而,可以用“untrustworthy”来替代这句俗语。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国产影视作品走向世界,字幕翻译的重要性将会更加凸显,而关联理论为影视字幕翻译开拓了新视野,注入了新血液。翻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他既是原文的读者也是译文的创造者。在影视剧字幕翻译中,翻译者应以最佳关联原则为指导,以观众的认知能力与期待为原则,使源语交际者的交际意图与目的语观众的期待相吻合,力求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本文作者:陈华单位:安阳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