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影名狐狸精的发展历程范文

影名狐狸精的发展历程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影名狐狸精的发展历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影名狐狸精的发展历程

狐狸精”在东方国家(尤其是韩国、日本和中国)的妖怪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韩国,广为流传的有九尾狐精等传说。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有稻荷神、杀生石、白藏主等“狐狸精”传说。在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山海经》中里就有狐狸成妖的记载。先秦以后,“狐狸精”逐渐演变为中国传统妖怪文化中主要的角色之一,“狐狸精”在现代影视作品中也是重要的演绎对象。

一、中国有关“狐狸精”的电影片名

妖怪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妖怪电影中以“狐狸精”为主角或者重要配角的电影更是层出不穷。在所有的与“狐狸精”有关的电影中,从电影片名上来统计,以“狐”和其他词汇组合命名的电影数量,远远大于以“狐狸精”和其他词汇组合命名的数量。纵视中国电影界,以“狐”和其他词汇组合命名的电影几乎占据“狐狸精”电影的五分之四乃至更多,如1985年陈勋奇主演的《小狐仙》、1986年孔爱萍主演的《狐缘》、1991年王祖贤主演的《灵狐》、1992年吕小龙主演的《狐仙》和朱一龙主演即将上映的《白狐仙》等。以“狐狸精”和其他词汇组合命名的电影数量相对比较少,仅仅有1989年陈加玲主演《猛鬼狐狸精》等。很多与“狐狸精”有关的电影仅仅从名称上就可以判断出“狐狸精”角色的正义与邪恶。从统计结果上来看,凡是以“狐”和其他词汇组合命名的电影,“狐狸精”角色属于正义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如《小狐仙》中的小狐仙、《狐缘》十四娘、《灵狐》中的胡雪姬、《狐仙》中的银狐长亭、《白狐仙》中的白狐仙等都是正义或者开始亦正亦邪结果归从正义的。以“狐狸精”和其他词汇组合命名的电影,“狐狸精”角色属于邪恶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如《猛鬼狐狸精》里面的重要配角“狐狸精”,外貌妖艳绝伦,内心却丑恶无比,草菅人命。这些统计结果基本上可以反映出中国电影业界在电影命名上对“狐”和“狐狸精”这两个语词的好恶。

二、语词“狐狸精”的历史发展

(一)狐

狐,《汉语大字典》解释为“哺乳动物,犬科……皮可制裘”[1]。从先秦到西汉后期,语词“狐”基本上是伴随着“仁兽”和祥瑞的正面形象出现的。从西汉后期开始,“狐”开始被妖怪化。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刘歆在《西京杂记•栾书冢》记叙了白狐化为人形报复人类的故事。这是中国最早的狐妖化为人形的记载。其后关于狐妖的记载开始慢慢多了起来,如西汉著名易学家焦延寿在他的著作《易林》中就有不少狐作妖为鬼为蛊怪的记载,东汉著名文字家许慎甚至在他的《说文解字》里直斥“狐”为:“妖兽也,鬼所乘之。”[2]魏晋南北朝时期“狐”的形象开始出现多元化、人性化发展趋势。“狐”大多仍被描写为祸害人间、吸人精气的妖祟和淫乱的妖媚,或男或女。如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卷十八》里记载的变鬼恐吓路人的老狐和女淫狐阿紫,又如东晋陶渊明所撰《搜神後记•卷九》顾旃所射杀遍淫吴郡贵女的老狐等。此时期的“狐”也偶见被描叙为风采卓然、智慧的狐博士,如《搜神记•卷十八》张华所碰到的斑狐。但是,古人描述这些狐妖仍然大多还是用“魑魅”“妖魅”等词,“狐”最终免不了被人烹煮猎杀的下场。从唐代开始,古人对“狐”的态度有了巨大的改变。“狐”的形象开始好转,从称呼上来看,“狐”还是被视作“妖”“媚”,但也慢慢开始和“天人(仙人)或用来形容人的褒义词一起出现。如唐代沈既济所作《任氏传》,首句虽称:任氏,女妖也。”但文中却借市人张大之口对女狐任氏进行褒扬:“此必天人贵戚,为郎所窃。且非人间所宜有者。”又如唐人张读所撰《宣室志•计真》描写狐精李外郎:“仪状甚伟”,描写狐精李外郎女“聪敏柔婉”。从这些用语上来看,唐代人已经对“狐”精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宋、元、明三代,谈“狐”的作品甚少,没有大的发展。从清代开始,谈“狐”之风又大为盛行,尤其是在一些文言作品里,“狐”更是被赋予人物的各种性格,相对清以前的“狐”形象,这些文言作品里的“狐”的形象得到了升华。清代谈“狐”最著名的文言作品当属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在蒲松龄和纪昀的笔下,“狐”具有人的一切美德。如蒲松龄笔下的狐红玉、小崔等;又如纪昀笔下的智狐、友狐、义狐等。在纪昀笔下,“狐”第一次由妖、魅、精、怪上升为“神”,如《阅微草堂笔记•狐神》篇。清代以后,在影视文学和现代网络文学中,谈“狐”之风继续大为盛行,基本继承清代风格,但有所延伸和升华。很多作品谈及的“狐”主角已经由“女狐”延伸到了“男狐”,这些“男狐”们也被赋予了人的各种品德,如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狐帝家英俊、睿智的狐王子,又如施定柔《结爱•异客逢欢》中忠于爱情的狐仙贺兰静霆等。

(二)狐狸

狐狸,《辞源》解释说:“兽名,狐和狸本为两种动物,后合指狐。”[3]从《辞源》的解释可以看出,现代社会已经有将“狐”称呼为“狐狸”的话语习惯。在中国古代“狐”和“狸”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在称呼上泾渭分明。“狐”和“狸”连说最早可见于魏晋南北朝,如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中就有“狐”和“狸”组合成“狐狸”的情况。《搜神记•卷十八》:“舒戏之曰:‘巢居知风,穴居知雨。卿非狐狸,则是鼷鼠。’客遂化为老狸。”《搜神记•卷十八》:“天下岂有此少年!若非鬼魅则是狐狸。”在第一个例子中,“狐狸”很明显是分指“狐”和“狸”。在第二个例子中,“鬼魅”和“狐狸”对举,“鬼”“魅”是两个词,“狐狸”自然也是分别指“狐”和“狸”。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有的谈“狐狸”的文献中,“狐”和“狸”也是绝然分开的。魏晋南北朝几部重要的志怪小说中,《列异传》《甄异传》中只写狸怪故事,不涉及狐怪,《幽明录》《搜神记》狐怪、狸怪故事都有,但决然分写,同一故事中不同时写及狸、狐。《搜神後记》只写狐怪故事,不涉及狸怪。这些足可以证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狐狸”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词。“狐”“狸”组合成词专指“狐”最早应该是在唐代,在唐人张读编写的传奇小说集《宣室志》就有这样的用例。如《宣室志•计真》中,计真狐妻称己为“狐狸”:“且妾……得以狐狸贱质奉箕帚二十年。”这说明在当时已经有把“狐”称作“狐狸”的用法。唐代以后,将“狐”称作“狐狸”的用法渐渐多了起来,如宋人所编《太平广记》中谈“狐”494次,“狐狸”意指“狐”的次数有19次之多,比例4%。元代平话集《全相平话》中谈“狐”次数14次,“狐狸”意指“狐”的次数有5次,比例36%。明代小说如《三遂平妖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文中除了少数几个成语之外,通篇只见用“狐狸”指称“狐”而不见用“狐狸”词。但是,用“狐狸”来指称“狐”的用法一般只见于口语性比较强的文献,在文言性质比较强的文献里,还是保留了唐代以前的用法,“狐”即是“狐”,“狸”即是“狸”,二者分明。如同是清代小说,文言作品《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就只有“狐”而没有“狐狸”一词。口语性比较强的小说《红楼梦》就见有多例以“狐狸”指称“狐”的例子,如《红楼梦•第七回》: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现代社会口语中人们基本上以“狐狸”来指代“狐”,和口语一致的文献也大致如此。

(三)“狐狸精”

语词“狐狸精”中,最早组合出现的是“狐精”。“狐精”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人所编辑的小说集《湖海新闻夷坚志》中,如“乃知一狐精为怪,断治后无事”。“狐精”一词出现以后,因口语中人们习以“狐狸”指称“狐”,所以语词“狐狸精”在口语中就慢慢应用开来。语词“狐狸精”最早出现在元末明初的白话小说之中,如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撰《三遂平妖传•十五回》:“却不知那妲己已不是真的,是个多年玉面狐狸精。”明代以后,在白话小说中语词“狐狸精”的应用就开始多了起来。如《西游记•三十五回》:“急拖来剥了衣服看处,原来也是个狐狸精。”又如《封神演义•九十六回》:“雉鸡精举剑来迎,雷震子黄金棍打来,早有九尾狐狸精双刀架住。”等。由于这些白话文献中描写的“狐狸精”形象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以美色淫惑男人、祸人家国、害人性命的女狐妖,所以,“狐狸精”在民间就成了“祸水”“害人精”的代名词。清代以后,白话小说中的“狐狸精”一词的词义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引申为以美色勾引诱惑男人的女子,如《红楼梦•第七回》: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语词“狐狸精”的意义发展为二:一是美色淫惑男人、祸人家国、害人性命的女狐妖;一是以美色勾引诱惑男人的女子。现代社会由于婚恋关系中的女性第三者经常是伴随以两性关系勾引诱惑男人的形象出现,所以语词“狐狸精”有了新的意义———第三者(女性)。如荆楚网:“之所以称安吉丽娜为‘挖墙角之最高境界’,是因为虽然她是个最标准的第三者、狐狸精……”[4]语词“狐狸精”自形成伊始就是一个贬义词,即使现代社会已经出现了美化“狐狸精”的迹象,但总体仍然改变不了世俗对语词“狐狸精”的偏见。

三、结语

文言作品和白话作品中“狐狸精”形象的差异和称呼上的绝然不同影响了当今社会主体文化中对语词“狐”和“狐狸精”的态度。人们习惯称具有人的美德的“狐狸精”为“狐”,指称违背人的美德的“狐狸精”为“狐狸精”。即使是那些亦正亦邪的“狐狸精”,只要具有人的美好品质,在指称上就绝对和“狐狸精”区别开来。中国与“狐狸精”有关的电影影名是如此,在电影内角色的命名上也是如此,如2008年赵薇主演的电影《画皮》里的“狐狸精”小唯,小唯喜嗜人心,残忍好杀;因喜爱王生而充当不道德的第三者。但在故事的结尾,小唯见爱情无望,甘愿被王生杀死,临终以体内元丹救活所有因她而死的人们,自己却被打回狐狸原形。编剧所以将其命名为“九霄美狐”。2001年梅艳芳主演的电影《钟无艳》中也有一个第三者“狐狸精”,由于这个“狐狸精”面目可憎、死缠烂打扰人婚姻,所以就被命名为“狐狸精”。电影界对语词“狐”和“狐狸精”的态度直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