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电视电影规律的传播特性分析范文

电视电影规律的传播特性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视电影规律的传播特性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电视电影规律的传播特性分析

一、电影电视传播的形成

电影电视化是“影视战争”最后走向融合的产物。电影业意识到电视媒体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来影院市场的萎缩,但却提供了一个更为稳定的产业发展契机与播出平台。电视媒体也清醒地认识到电影体验的不可替代性,而“电视电影”正是这样一种既符合媒体传播特性又兼顾电影艺术品格,既充分利用了电视的媒介特性,同时又探索和发展了电影的镜头语言和美学特征,追求一种有别于电影和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和审美体验。虽然电视电影的艺术创作是电影化的,但它的先天就具有了电视传媒的特征。与传统电影显著的文化特征相比,电视电影更通俗、时尚、快捷,它的播出方式是最快捷的电视媒体,因此,它可以最快速和灵活的方式向社会和大众传播,这就使一些社会热点以一种娱乐的方式反映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快捷是电视电影具有的独特的传媒特征,对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迅速结构成片播出,在观众中尽快引起注意,是电视电影优于电影和电视剧的所在。在题材选择上,电视电影通常选取社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以求比较迅速快捷地反映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带有新闻性、时代感的现实题材,或是表现真人真事的纪实题材,是电视电影的重要选材。电视电影所追求的文化定位是大众文化,更多的是大众文化心态的传达与宣泄。从正面去关注与大众息息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真实地呈现当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精神风貌、情感关系。

二、电影电视化传播的传播形态与媒体特性

(一)电视电影的传播形态电视电影的最终呈现媒介是电视,观众身处开放的家庭收视环境中,完全不同于影院的那种暂时遗忘自我的状态,而是具有切实的自我意识和现实感。基于此种传播环境和观赏方式,电视电影的传播形态需要符合电视的媒介特性和表现方式。首先在传播环境上,开放的家庭收视环境和影院封闭的环境相比,电视的观赏环境是开放和自然的。如果说观众观看电影的方式是仪式性的,那么观看电视的心理状况就是随意性的,这种收视的随意性使观众无法像在影院观看电影那样集中精力,完全融入到“梦境”中,这就需要电视电影以其紧凑的叙事结构和风格化的镜头语言来吸引观众的目光。而且,它的片长也不宜过长,通过插播广告让观众得到休息的时间。此外,由于电视电影的收视环境一般较明亮,这就需要画面多采用亮光来清晰地表现事物的轮廓和结构,满足家庭收视环境的需要。其次从传播媒介,也就是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来说,它又具有:

1.大众性和时效性电视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与电影追求“刺激”的审美体验、有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拉开距离是截然不同的。电视电影的观众是大量的、具有不同需求层次的群体,因此在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活化和通俗化倾向,贴近生活,适合大众。另外,由于电视电影没有拷贝、发行等过程,制作周期短,因此它可以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出及时地反映,这是电视电影优越于电影和电视剧的一个地方。

2.固定性当电视电影在电视上播出时,它已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形式,而是一个频道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需要符合电视的播出规律,在目标观众比较集中的时段(一般是黄金时间),在9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播出时间和时长的稳定性是电视电影作为电视节目最起码的要求,可以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再次从接收终端,也就是我们平常观看的低强度的电视屏幕来看,电视屏幕无论从大小、亮度、对比度,还是从信息的密集程度、屏幕与环境的分离感上都难以与电影屏幕相比,这就是麦克卢汉所称的“冷媒介”。因此,电视电影要选择适合小屏幕表现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更加注重故事、情节和动作等元素,多采用人物为主的中景、近景、特写等,符合电视的叙事规律和适应低强度的电视屏幕播出。

(二)电视电影的媒体特性尽管“电视电影”日益成为一个开放的概念,其外延不总是限定在电视屏幕,但电视作为第一平台是个前提,否则“电视电影”从实践到理论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因为电视的媒体特性会对影片的内容与形式形成一定的规范和约束力,而许多“为电视拍摄的影片”恰恰忽略或者漠视这一根本前提,在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许多的不适应。制作低成本影片既是电视电影从电视媒体特性出发的合理选择,也是中国内地电视电影实际情形的显现。低成本影片包括两类电视电影作品,由电影频道扶植制作的影片和以电视为第一平台而制作的国产影片,二者的制作渠道有差异,但在美学讨论上并没有必然的区分。本文以电影频道的电视电影作品为主,兼及为电影拍摄的低成本国产影片,并在二者的比照中探讨电视电影的媒体特性。二者有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都要尊重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法国著名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曾简洁地将电影表述为“一个女人加一把枪”,意指以性与暴力为代表的欲望是电影的核心驱动力。如果说影院电影的特定观影环境和观众心理机制使这一表述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话,那么,除非是特殊的影视频道,在公众的开放的电视媒体上赤裸裸地展示欲望则是一种不尊重观众的行为。影院电影可以有较大的空间展示个人的、私密的身心体验,但是电视媒体更多表现为一种公众资源,有着更强的社会性,尽管影片题材和艺术探索不应该设置禁区,但是,对于电视电影来说,不是任何题材和内容都可以无保留地搬到荧屏。这就是我们所说电影电视化传播的媒体特性。

三、案例分析

(一)国内外对比分析国外的电视电影制作,如美国,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题材和类型,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两类作品,一类以真人真事为基本素材,有很强的纪实色彩,特别强调题材的时效性,希望作品能同时事热点结合起来。如1995年1月末,著名前橄榄球星兼影视明星辛普森的谋杀案即将开庭,福克斯电视网就及时推出了《辛普森的故事》,讲述辛普森从童年直到成为犯罪嫌疑人的全部过程。这些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或案件,其本身就是很大的新闻热点,被认为特别适合于电视电影样式,成为这种样式的主流形态。另一类作品来自畅销书改编,美国的电视电影较少采用剧作家的原创剧本,大都由流行的传记、小说、历史著作、报告文学或新闻报道改编而来。以上两种题材与类型在我国电影频道的电视电影创作中虽都存在,但并不占主体。新闻纪实性作品更多展示一些正面的新闻性人物或事件,如2003年推出的一系列“非典”题材作品,如人物传记类的《王忠诚》等,主题立意良好,但素材本身缺少足够的戏剧性和可视点。《刑警张玉贵》系列也只是一种常规情节剧模式,没有新闻时效性。至于畅销书改编,成功的作品就更少。提出中外电视电影选材的差异,并非要认定孰是孰非,目的是要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中国电视电影事业方兴未艾,其题材与类型尚需摸索锤炼,另一方面,不同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相异的媒体生存环境都会带来创作理念的不同。

(二)大学生电影节选题分析电影频道的电视电影相比国外在选材上要丰富全面得多,仅以2005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电视电影评奖为例,虽然只有10部影片参赛,但涉及的题材十分丰富,包括都市题材的《合同父子》《秘密》《我爱杰西卡》,农村题材的《说话算话》《法官老张轶事之养老树》,警察题材的《悬剑》,青春校园题材的《八节课》《琴声暖洋洋》,主旋律作品《核电铁军》,以及历史怀旧片《划痕的岁月》。这只是年度百余部电视电影创作的一小部分,从中可以看到电视电影创作领域的广泛性。这些丰富多彩的电视电影相比那些同样低成本的传统意义电影,不仅毫不逊色,很多影片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部分。正是基于电视电影丰富的创作实践,将之与同时期中国电影的整体发展格局联系起来,才能更看清电影频道电视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意义与价值,某种程度上电影频道的电视电影已成为低成本国产影片的中坚力量,电影史没有理由忽略电视电影的存在及其深刻的影响力。电影频道的电视电影作品也显现出良好的艺术真诚和艺术品位,在国产大片疏离现实,流连于单一的武侠类型,内容越来越空洞苍白,在低成本影片整体素质不高、粗制滥造,再加之电视媒体业日渐浮躁,热衷“选秀”和娱乐的背景下,电视电影的大部分影片关注现实、亲近民生,注重艺术质量,显现了可贵的特立品格。许多作品有着感人的艺术效果,如《天籁》这部纯净诗意的影片表现藏区牧民的生活场景,自然美景与纯洁的心灵融为一体,给观众留下温馨静美的感觉。电影频道的电视电影在实现题材丰富多样性的同时,也有力地维系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国外的电视电影制作主要由各电视媒体自主完成,公众媒体对影片内容与形式上的规范性可以很好地控制与实现。在中国内地,来自不同投资方的大量的低成本影片作为“电视电影”进人电视媒体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现象。在此情形下,电影频道的电视电影除了自身发展之外,更应该发挥更大的对民族电影的支撑作用,对于国内低成本影片相对混乱无序的局面,有个正本清源的示范作用,使得低成本国产影片保持一定的艺术品位。这依靠的不是行政命令,而是电视媒体自身的影响力。

四、小结

电影电视的前景固然是光明的,但正如电视媒介本身面临的挑战一样,电影电视也面临着新型播放方式的挑战,在网络化普及的今天,“网剧”也在逐渐的兴起和发展。所谓“网剧”是通过因特网传送,在电脑网络上接收,实时、互动的进行影视剧播出的新型娱乐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电视剧相比,网剧有很大的优越性。它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观看,也可以任意选择播放点,甚至选择故事情节及结局。其实网剧的兴起就如同当年的电视电影的出现一样,只不过是一种新型媒介的传播方式,其本身的存在还要归结于电影主体的发展。所以说这又是媒介整合所面临的一个新机遇与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