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发端于美国的《60分钟》,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媒介融合。第一次是平面媒体与电视的融合,第二次是电视与网络的融合。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紧跟时代潮流,不仅获得了自身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深刻的改变着关注的看新闻、参与新闻的方式。在媒介融合不断加强,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应当还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媒介融合网络
新闻杂志型节目的英文中全称是magazine-formatdocumentaryseries,直译可译作“杂志型系列新闻纪录片”,按照我国《广播电视简明辞典》的解释:新闻杂志型节目是“电视屏幕上的综合性新闻性节目。它在固定栏目时间内采用杂志综合编排方式,以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播出……这类节目由主持人把内容串联为有机整体,并对重要的新闻作简要的评述,有利于充分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①]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发展历程,体现出不同时代媒体发展的特点,而比较不同时期此类节目的发展状况,则是各时期媒介融合的缩影。
创立与第一次融合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创立之初,就有着媒介融合的特点。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在西方电视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8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创办的颇有影响的杂志节目《六十分钟》,美国观众把它称为杂志的电视翻。在我国,中央电视台于1993年5月1日创办《东方时空》,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新闻杂志类节目。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世界各大电视台的重要节目类型,它深刻地影响着观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此类节目借鉴杂志的特点。从结构上看,它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报道、评述手法、按栏目的宗旨,将不同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小栏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②]
以《60分钟》为例,《60分钟》每期节目的开头部分是本期节目介绍,用几分钟的时间把当晚将要播出的报道中的精彩段落展示出来,以声音和画面的最佳组合来吸引观众。随后《60分钟》的记者们一个个出现在黑色背景前自报家门,每位记者分别担任自己采访的节目的主持人。
通常来说,每期节目都由3则深入报道组成:第一则报道是当晚的重头戏,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时效性,往往由经验丰富的人担任记者和制片人,它所占的时间也最长,约为20分钟左右;第二则报道略短,但仍然较为严肃;第三则报道可视作当晚节目的闪亮点,它富有浓郁的人情味,风格也颇为轻松。
不论报道风格怎样,每则报道的开头都是主持人或记者本人坐在一幅斜过整个电视屏幕的故事书框架前作提纲挈领的介绍;报道结束时,记者主持人又回到故事书框架前作总结或预测。
节目在形式上是一本打开的杂志,以大号字标明报道的题目,中号字注明制片人,下有几行小号字,似乎是杂志中新闻故事的报道。
三则新闻报道结束后,主持人出现在黑色的背景上,以几句简洁而有趣的话引出当晚的评论。这一段落一般在5分钟左右。最后,如果有必要,主持人会出现在一张堆满信件的工作台前,介绍前几期节目播出后观众发来的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意见。
整个节目由一只滴答走动的跑表来衔接各个小段落,它的出现既告诉观众还剩下多长时间的节目,又提醒观众30秒至1分钟的广告已经结束,报道即将开始。
这样的形式具有很突出的特点,整期节目用杂志的形式串联各环节,无论从外形还是环节编排上都极具杂志的特征,而正是这种“杂志式”结构,给予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紧凑而完整的特点,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给观众很强是视觉冲击力和思维连贯性。可以说,杂志与电视的融合,最初而且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此。
从内容上看,它不仅是播报新近发生的事件或突发性新闻,更是围绕着当前社会大众感兴趣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较广泛深入的报道。
新闻杂志型节目于普通的报道节目的最显著区别就是其报道内容的深刻性以及话题的针对性。此类节目善于对事物本质进行挖掘,揭露表层之下的实质问题。以《60分钟》为例,《60分钟》的叙述模式归结为三种:侦探式、分析者式和游客式的叙述模式。[③]这三种模式分别赋予记者们侦探、分析者和游客三种隐喻身份。凭借这些隐喻身份,记者们报道叙述,通过协调自然与文明、善良与邪恶、英雄与恶棍、个人与集体、抽象与具体、到场与缺席等基本叙述冲突,传达或再次肯定那些为美国社会所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念。
再以《东方时空》为例,其中《百姓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镜头记录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关注处于社会转型之中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是《东方时空》节目中最为接近大众媒体基本属性特点的,展示了普通人的生活,表达对每一个人的尊重,那种需要以平等和真切才能体现的尊重。这样的栏目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专访,而是新闻节目的一种深入报道的方式。看似不如其他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强,但从节目对普通人的深入挖掘中,依然能展现出社会的发展进程,而展现出的问题的深度,是一般时效性新闻做不到的。
此类节目总是在表现人或事的情节中注意让更深层次的东西一步一步地显现。引导观众逐层深入地接近主题,完成“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认识过程。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显示出不同于且高于其他类型新闻节目的姿态,对杂志特点的借鉴功不可没。杂志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状况的深入报道融入电视新闻中,给电视新闻带来了质的飞跃,电视新闻再只是人们在茶余饭后了解各方面信息的方式,而变成了引起观众对社会关注,启发观众对社会问题思考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说,在电视类新闻杂志在创办初期,对于电视新闻而言,杂志在内容上的深刻性融入电视,是最具价值和意义的。
不难看出,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在诞生和发展初期经历的第一次媒介融合就是杂志与电视的融合,这种融合给予了电视节目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改变电视节目表现方式和内容深度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和人们看社会的视角和态度。
网络时代与第二次融合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娱乐业迅速发展,电视无疑要顺应这一潮流,因此,新闻杂志型节目在娱乐节目迅速崛起的时代面临巨大的冲击。在电视节目策划编排中对新闻类节目地位的弱化严重制约了新世纪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良好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各电视新闻节目之间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也迫使他们不得不对节目进行重组改革,力争在媒介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幸运的是,许多新闻杂志节目选择了与网络的媒介融合。网络时代的到来,带来的普通人与媒体关系的巨大变革,草根的民众不再是简单的接受讯息,更是媒体的参与者。电视互动情景剧和真人秀节目的迅速崛起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媒体只有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才能在网络时代生存下去。
迫于生存的压力,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NBC)的《日界线》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该节目于2006年开辟了一个特别板块,其中有一叫“抓捕变态者”系列,节目播出后获得了很大成功,收视率一路飙升。该节目组和一民间监察组织合作,其节目的初衷是旨在保护青少年免遭恋童癖者的性侵害。在这一节目中,由来自该组织的志愿者“扮演”未成年少年,在网上聊天室中与那些有恋童癖倾向的成人结识,然后,引诱他们某一时间到位于俄亥俄州某处的一个房屋内与这些“儿童”会面。当这些“嫌疑犯”出现时,暗藏在屋内的摄像机就把整个场景都拍摄下来了。有批评家指出,NBC的这种行为使得《日界线》栏目记者充当的更多是执法人员的角色,而不是中立、客观的报道者。但正是这一引起巨大争议的节目内容激起了众多观众的兴趣,大约有1030万观众收看了2006年5月10日播出的这期专题节目,是平时收看该节目人数的两倍左右。2006年NBC总共制作了至少6期“抓捕变态者”系列专题新闻节目。
“抓捕变态者”系列专题新闻节目昭示着一种新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形态的出现,它是互联网、真人秀节目与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杂交品种。虽然它包含新闻节目的元素,属于新闻节目的范畴,但与此同时利用网络,让普通人能参与到节目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节目的主角,这是新闻节目对网络营造的虚拟世界的一次大但利用。其是否复合新闻伦理暂且不论,就这样的尝试及其产生的效果而言,借助网络与电视的融合,是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明智选择。
网络的发达,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网络上新闻的速度可以精确到秒。作为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如何在资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获得生存的空间?毫无疑问,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必须保持其对新闻和社会现象观察的深度,并且把它发挥到极致,而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把节目更好、更快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也成为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必然选择。
2005年CBS新闻频道,宣布了自己的宽带网站计划。这对于试图网络化的电视频道,尤其是新闻频道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举动。而作为CBS的王牌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也是最早的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也在CBS电视台与网络的融合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鲍勃·希弗,将为网站上较短时间的节目做主持。而该网站最主要的服务,是通过提供众多的新闻报道视频选择,让浏览者有机会自己制作自己的网络新闻报道。[④]这一举措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的编排不再是由编导说了算,普通观众在网络的一端,就能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编排自己需要的电视新闻杂志。这样的改变,不仅克服了电视节目单向传播与受众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更加快了新闻的传播速度,提高了观众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效率。美联社评论说:“CBS新闻正在向网络激进扩张。它通过提供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视频内容,使消费者有可能建立自己偏好的不同形式的网络新闻视频播报。在这一方面CBS已经落后于竞争对手ABC。但是CBS声称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大控制权的新闻消费经历,尽管ABC旗下没有附属电视频道,因此可以不受和约限制在网站上放更多传统的电视新闻视频。”[⑤]
可见,电视节目与网络的融合,即给网络时代给电视带来的新的机遇,也给观众接收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提供了更加个性、高效的途径。
融合与影响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在诞生和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媒介融合,第一次是与纸质媒介杂志的融合,第二次则是与互联网媒介的融合。不同时代下的融合,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发展水平总体上趋于稳定,其中有些栏目的运作还相当成功,不仅让电视新闻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还深刻地影响着观众利用媒介看世界的方式和习惯,这足以说明了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在媒介融合不断加强,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应当还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①]赵玉明主编《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8月版
[②]赵玉明主编《广播电视简明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8月版
[③]王玮主编《镜头里的第四势力:美国电视新闻节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4月版
[④]《纽约时报》2005年7月12日
[⑤]《商业周刊》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