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环境与电力经济拉动形式范文

环境与电力经济拉动形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境与电力经济拉动形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环境与电力经济拉动形式

1我国电力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性

1.1社会经济及电力产业发展形势

我国出口经济为主的模式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冲击实体经济,如东部沿海非正常的小企业停产、歇业、破产等出现,经济下滑、失业严重等问题。能源经济面对危机,需要电力企业要抓住契机,推进企业改造重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产业发展水平,转变增长方式,开拓新市场,推动新需求,加大环境能源方面的技术投入与改造创新,扩大内需,实现科学发展,抵御风险,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化解经济危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基本保持总体平衡态势。2008年,电力行业经受了多重困难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全国经济运行和奥运的安全保电任务,全国电力建设与投资结构继续加快调整,电力新增生产能力持续较快提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电力消费需求减缓,发电量和用电量增速大幅回落;电力节能减排继续显现成效。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9051万千瓦,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253万千瓦,同比增长10.34%。全国发电量增长5.18%,用电量增长5.23%。全国电力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继续增加。2008年,电力基本建设总投资额达5763.29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电源、电网投资额分别为2878.73亿元和2884.56亿元,同比分别为下降10.78%和增长17.69%。电源基本建设投资呈现结构加快调整的态势,核电、风电基本建设投资额同比增长分别为71.85%和88.10%,火电基本建设投资额同比下降了21.99%。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占电力投资的比例达50.05%。面对当前全球的经济危机,结合能源与电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如加快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推进节能和科技装备进步;加强能源法制建设和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能源行业管理等,努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来破解危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2我国电力产业结构调整应对经济危机与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电力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对这次全球危机的对策,首先,要尽快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给,强力扩大投资规模,强力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防止经济下滑,防止企业倒闭,防止失业增加;其次,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上扩大内需,从结构上增强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实现经济科学发展。从长期均衡看,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能源消费每增加1%,会促使经济增长0.66%,能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效果明显;短期内,能源消费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变动有反向调整作用。当我国经济增长严重依靠能源消费、能源利用效率还很低的情况下,电力结构急需产业调整与优化升级[1]。运用多种赢利模式,把握好我国能源战略的安全性与发展优势,这在经济危机与经济发展中有利于形成经济增长的拉动模式。中国经济受经济陷入衰退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美国进口需求下降将会造成中国出口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和就业;一旦美元大幅贬值,将会造成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缩水;美国步入降息周期,将会加大中国使用加息来遏制通胀的难度;美国经济衰退,将会加大国际短期资本出入中国的规模和频率,加剧国内金融风险。我国电力加大产业投资与结构调整,可以合理地规避经济衰退影响,有效进行经济增长拉动,以及促进就业等。

2电力产业结构依存的能源战略框架影响因素

我国电力在能源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发展受制于及影响着能源的整体发展。在国际能源竞争的加剧和更加复杂,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情况下,各能源战略的影响因素应该进行资源合理匹配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高效的能源战略管理组织体系。我国的能源体制改革不断持续推进,包括煤炭的市场化、电力系统的改革、石油系统企业的战略重组等,特别是国家能源部的撤销,对我国的能源战略产生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深远影响。在当今乃至以后的几十年中,能源的紧张供求矛盾会更加尖锐,是否能建立起有效的能源战略管理部门来对能源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和能源布局,比激活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提高企业的营利能力水平将会更加重要。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决定能源利用效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4%,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仍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能源的利用率低[2]。能源关键技术方面,自主开发能力相对薄弱,科研投入也严重不足等。能源利用效率反映出我国能源战略中高技术含量的比重。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选择。我国煤炭行业整体规划不系统,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我国煤炭生产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矿区煤炭资源的综合开采回收率低,资源损失和浪费严重,煤炭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煤炭产业的发展应该向清洁、高效、煤化工等先进方向积极发展。越来越多的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石油供应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原油进口大国,石油供应愈加依赖国际市场。特别是国际原油进口价格不断攀升,2008年国际原油已经超过每桶100多美元,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石油消耗面临石油价格和消耗用量的双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对于能源消耗的依赖,以及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尚未发生作用,海外石油供应的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等因素,影响我国石油供应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重视环境与气候的世界潮流,要减少能源消费引起的污染物排放,新能源发展是最佳的选择。因资源、技术、效率、成本、缺乏由政府职能部门引导等原因,新能源作为替代能源发展缓慢。针对国际先进的能源技术发展和世界范围能源供应紧张形势,我国需要加快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以保证我国在世界各国大大加快新能源发展速度的形势下取得优势。

3电力产业结构调整与拉动经济模式分析

3.1电力发展与产业投资速度控制模式

电力是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电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控制电力工业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十五”期间的电力短缺的本质原因是未能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发展的需求,电源规划选点要与电网发展规划相协调,与目标网架相适应,保持电力产业的适度超前发展。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体现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关系的宏观指标,综合反映了经济增长对电力需求的拉动作用。预计未来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大体保持在1左右。到2020年总装机需要达到10亿千瓦,电力产业应当保持6%~7%的年增长速度,控制好电力发展与产业投资速度模式。

3.2优化电源结构匹配模式

我国的电源结构基本上是以火电为主、水电等为辅的格局。这种电源结构应当是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并为现有的资源所支撑,符合电力产业的运营要求的电源结构;是火电、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等各种资源发电,以及各种容量和技术水平的机组合理布局、相互补充的电源结构。如从燃煤机组74%,水电机组24%,核电机组1.70%,风电机组0.14%的结构来看,火电比例过大,因此要优化发展火电。加快水电开发的速度,尽快提高水电的比重。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时把开发利用核能、发展核电作为今后优化电源结构的一个重点。实现能源供给与消费的多元化,调整和优化电源结构,坚持积极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电力领域,将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电站,鼓励新能源发电,加快推广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实现电力的中心地位[3]。

3.3农业生物质-电力-生态经济模式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和资源。当今人类面临的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三大环境问题,都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密切相关,其中能源生产与消费(包括电力工业)对三大环境问题都有重大影响[4]。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机组效率,切实减少火电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要大力提高电力经营水平,形成电价与环保支出在一定程度上的联动机制。在环保政策要求下,需要重视生态学的研究视角,运用生态学理论,将企业看作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同类企业就形成种群,而区域范围的产业体系就可以形成生物群落[5]。通过物质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和信息共享,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通过以物质循环和能量分级流动为特征的闭路循环工艺构建电力生态产业。生物质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清洁能源,是未来重要的能源形式。科学家估计每年地球上的植物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消耗矿物能的20倍,相当于世界现有人口食物能量的160倍[6]。生物质能源生产与应用可以实现CO2的“零排放”。生物质能源开发符合农业经济的基本原则,同时生物质能的深层次应用如生物质-电力-生态经济形式,达到调整电力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提供一条农业与工业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4应用循环经济拉动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3R”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可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它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出于对能源价格和能源安全的考虑,需要不断提高煤电在电力工业中的比重,但防止环境污染则在于煤电生产企业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从煤的储存、传送(全封闭进行)、燃烧,到副产物的循环、加工、再利用都尽可能节约、清洁。循环经济模式要求从法律、体制、机制、政策、技术、观念、伦理等各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建立指导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工作,大力推动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城市与社会的试点发展。我国已经组织开展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实施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项目,希望通过循环经济模式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5应用节能减排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CDM)拉动经济增长模式

5.1节能减排经济模式的应用

中国经济虽取得了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依靠对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乃至过度消耗获得的。从中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即GDP与能源消费的比率)上看,中国能源消耗增长已大于GDP产值的增长,说明中国经济增长是能源高消耗支撑GDP的增长,这是一种落后的,难以持续、令人担忧的增长方式。据统计,中国万元产值平均能源消耗为1.445吨标准煤,万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3~4倍。降低能源消耗,向节省能源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努力开发替代石油、煤炭的新能源产业,才能大大地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向节省能源的先进化方向转变[7]。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可从两个方面来影响能源消耗:一是通过开发节能产品和推广应用节能技术降低能耗;二是开发可替代性资源、能源,降低现有能源的压力。因此,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加快技术更新改造,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科技贡献率,降低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节约能源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通过加强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在有效控制和科学优化投资(尤其是重化工工业)规模、减少重复建设的同时,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改变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走以人为本、集约化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准入管理,有效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完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体制,鼓励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节能减排。

5.2清洁发展机制(CDM)模式的应用

国际社会最近对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开发和应用十分关注。《京都议定书》第12条“清洁发展机制(CDM)”中规定发展中国家可以帮助发达国家实施减排项目,并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服务。CDM项目是可再生能源的天下,以规模较小的水电和风电项目为主。这些项目如同一个基础产业,不仅自身在发展,还带动了关联产业,如核实、认证、中介服务、咨询等一系列商业活动。先行的CDM项目在开发、准备、谈判、额外性评价、基准线确定、价格、融资方式、核实等各方面为中国实施CDM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经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发展中国家的实施将为绿色电力发展及其市场拓展提供一个机制。假如绿色电力能以一种经济成本有效的方式引入,达到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它将通过能源消费者快速形成能源消费需求,大力刺激经济发展,提供经济发展动力。

6应用新能源经济拉动经济增长模式

新能源作为常规化石燃料的一种替代能源,由于其清洁、无污染、可以再生和永续利用,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因此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迎来大发展的新阶段。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将有效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形势,同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发展。核电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利用铀裂变技术,但也是会枯竭。海水的利用技术,第四代或更新的核裂变发电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2050年前后核聚变发电技术有可能实现商业化。核电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力缓解煤炭消耗的压力和环境压力。太阳能的发展。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太阳每秒钟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1.28亿吨标准煤所放出的能量,每秒钟辐射地球表面的能量约为17万亿千瓦,相当于目前全世界一年能源总消耗量的3.5万倍。另外,太阳能资源的数量,分布的普遍性、清洁性和技术的可靠性,都优越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有热能和电能两种主要应用形式。太阳能热能应用在我国已经普及和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而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制约少、故障率低、维护简便等优点。我国应制订太阳能推广长远规划,尽快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结合各地实际,采取风光互补、小水电站与太阳能互补,户用光伏电源系统、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等多种形式,独立系统与并网双通,综合开发应用太阳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并打造新能源经济增长点。风能的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风力发电是新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风力发电几乎不消耗矿物质和水资源,与常规燃煤、燃油发电方式相比,具有可减排CO2、SO2、NOX及烟尘等污染物、调整改善电力工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等各种优点,风力发电的经济指标逐渐接近清洁煤发电,因此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世界风能协会预计到2010年,风电装机可达230吉瓦;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会达到1231吉瓦,年发电量相当于届时世界电力需求的12%。而目前世界上风电仅提供约0.4%的电能。风电会向满足世界20%电力需求的方向发展,并创造179万个就业机会,风电成本下降40%,减少排放10多亿吨二氧化碳废气。因此,风力发电已不再是无足轻重的补充能源,而是最具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新兴能源产业。

7结论

我国正大力推行生态经济模式,节能减排、科技改造、电网节能调度等节能经济模式,清洁发展机制(CDM)模式,发展核电技术、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应用。面对世界经济形势,需加快电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运用多种集成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我国能源战略体系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应对和破解目前经济危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