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管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文章从当前电力信息化的现状与需求分析全面推进电力信息化进程的具体措施,强调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字:电力信息化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管控一体化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在入世后更直接地面临国际与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使用信息技术装备的过程,同时还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
电力企业信息化尤其如此。
一、当前电力信息化的现状与需求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但计算机装备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据统计,到2003年底,各类规模局域网超过2500个,各电力公司本部主要岗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比率接近100%,各网省电力公司本部局域网覆盖本部机关业务工作达90%以上。电力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为满足业务需要而进行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建设,几乎每个大型发电企业都有大大小小十几甚至几十个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多数是在未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下建成的,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业务不能协同开,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整合,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岛”,部分数据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如CS、SCADA、SIS、水调水情监控等信息,不能充分地为MIS所用,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化已成为最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生产、调度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相比之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滞后不少。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这样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也处在初级阶段.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主要表现在发电集团需要加强对下属发电企业的管理、省地县供电公司需要提高企业效益等。目前发电集团迫切需要知道各下属企业当天的运行情况,但又监测不到每台机组的运行情况,依靠人为上报数据又经常不可靠,比如停机是计划停机还是非计划停机,这都会迫使发电集团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以前,有表无卡、有卡无表、卡表不统一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用户用了10年电电力公司却从未收过电费,因为电力公司根本不知道那块电表的存在;迫切需要实施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将所有这些漏洞全部堵上。
随着电力行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和专业,生产、调度、营销网络的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目的也越来越明确,网络建设以及计、收费和监控的软件越来越多地成为电力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把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合并在一起,不仅可以共享技术资源,而且有利于把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管控一体化。
二全面推进电力信息化进程的措施
1把握信息技术前进方向电力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设备更新换代,信息产业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把握信息技术的前进方向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努力充实技术力量,不断开辟出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加强交流,不断充电,完善知识结构,紧跟信息技术前进步伐。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科技含量,才能确保信息建设始终与科技发展相适应,才能确保与电力事业发展相适应。
2增强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增强信息工作的责任感,以务实的作风致力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推动电力事业发展。这是一个整体概念,不是买几台电脑,组建局域网,建几个网站而已,而是以“好用、实用、用好”为原则,不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高”,从企业实际出发,考虑企业现有基础情况和现实承受能力,考虑企业的观念、人员、组织、基础管理等是否能够适应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要求,尤其是涉及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变革的信息化过程,应充分估计到它的难度,规划好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的全面系统如何建设,建设适时、适度。
3创建和健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队伍的同时落实机构的建制,以技术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技术的应用。
4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中将技术管理和具体的技术实践作有机结合。由于受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影响,不能简单的把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管理、建设和运行维护作简单的分离,如果长期不直接参与信息技术的实践而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就无法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时候会被外界的IT公司或专家所左右,不能为我们企业信息化作“量体裁衣”式的配置、发展和管理。
5为老百姓提供周到的服务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开通呼叫热线服务,老百姓可以通过热线服务,得到用电信息、电路报修、资费查询等服务,极大改变电话拥挤、服务不周到的局面。为了更加方便和主动及时为用户提供服务,电业局单位还可在谋划通过网络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改变过去"被动"服务的状况,直接告知被停电的企业或者单位,在网上接受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整个互动过程的监督工作。在服务终端建立好CRM体系,而在生产和调度环节实现自动化控制及ERP管理,把信息化建设贯穿到整个用电过程中。以便各电力企业内部,行业主管部门,还是广大的老百姓,都将依靠信息化这个新的平台来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用电。新晨
三电力信息化有利于企业控制安全运行
电力信息化可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和处理、在线安全监视和安全分析等,可以使系统处于最优的正常运行状态,同时,确定各项预防性控制措施,以便对可能出现的紧急状态提高处理能力,当电力系统一旦出现故障,进入紧急状态后,则依靠紧急控制来迅速处理.这时的安全运行控制措施包括:继电保护装置和各种稳定控制装置的正确、快速、准确动作;通过紧急控制将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和事故后状态。当系统处于事故后状态时,可反馈信息,通过控制手段,使其重新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四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竞争力强调两个字:整合。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市场、不是企业家,而是被整合的东西。它不是知识与技能,而是能够整合及时与技能的知识与技能。可以说,技术不是核心竞争力,但是被整合的技术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体现在一个人或几个人身上,是被整合的核心技能。核心竞争力具有向最终产品附加巨大价值的能力,同时它提供了进入多样化市场的可能性。所以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离开了核心竞争力,企业就难以生存。
扩大竞争领域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扩大竞争领域。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时空压缩”效应,使企业信息交流变得直接和简单,网上竞争日趋激烈。电子商务正在推动着企业竞争由有形向无形转化,竞争模式变得日趋隐蔽和变化多端。这两个相反的方向都具有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效果。一方面,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环节,缩短路径距离,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和分销商改变供货方的交易成本,分销商改变供货方可能面临更换信息系统的成本。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的壁垒,构成对新竞争者进入的壁垒。总之,电力企业改制以后,电力这一能源大户的内部竞争更加激烈,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电力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化电力企业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