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应用范文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应用

一、非语言符号的特征

(1)普遍性。所谓普遍性,是指非语言符号中的一部分具有一切人类共通的意义,不论国家、民族或者种族。人类自古代以来就有非语言交际。这些非语言符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社会习惯;另一类是在现代社会中为了便于交际相互约定以致广泛使用的一些非语言符号。这些都为不同语言、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民族的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带来了共通的意义空间,也为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非语言符号是一种“世界语言”。

(2)形象性。非语言符号比语言符号更具有表现性和感染力。在表示相同的语义时往往更加生动,它的运用能帮助人们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这就是它的形象性特点。例如,竖起食指放在唇鼻中心代表“噤声”,相比语言符号“别说话”更能体现出场面的紧张和神秘感;竖起大拇指代表对对方成绩的赞许,再加以一个赞誉的笑容绝对比一句“干得好”更有诚意。所以说,用非语言符号传达信息更为简洁、直观、鲜明,易于理解。

(3)隐含性。隐含性是指有些非语言符号的使用是隐蔽的、不易被察觉的。这也是非语言符号区别于语言符号的一个体现。这种隐含性更多地体现在两个默契的个体之间,他们以一种独特的、不为人所知的表现方式传递信息。例如,眼神交流、特定的肢体语言等等。

(4)真实性与协同性。一个人很难避免其身体表现出的非语言符号,而在特定的环境下,这种非语言符号就会暴露其真实意图和想法。

(5)多维性。客观世界是多维的,而语言符号只能在同一时间表现出其一种属性。比如说电影明星章子怡,语言符号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描述她的一个属性,可以是眼睛、鼻子,也可以是身段、气质。或者笼统的描述“:这是一个很美的姑娘”。但是,这远远比不上一张照片的表现力度。一张照片,同时表现出了其各种特征,这是语言符号表达不出来的。

二、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作用

电视是声画艺术,电视媒介近75%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播的,据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的分析,人际交往中传递的信息量,7%凭借语调,38%出自声音,55%来自表情。如果说“声音”指的主要是音节语言的话(其实还包括辅助语言),其他两项相加就占量的60%以上。

(1)非语言符号在电视新闻采编播中具有如下作用:第一,非语言符号具有解释、印证信息的作用,这得益于语言符号的特点——多维性。以中央一套新闻联播走基层系列节目中小央金进京看病为例。小央金有先天性心脏病,报道中详细阐述了她的病情,但是在采访中,记者通过和小央金的对话,表现出了高原孩子独有的质朴和坚忍。这些非语言信息的流露使得这条报道有血有肉,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第二,非语言符号具有暗示作用。非语言符号可以适时表达出隐藏在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时,看台上的观众或者在脸上彩绘中国国旗,或者身披绘有奥运标志的T恤。这些都体现出人民对祖国强大的骄傲和事业的支持。

(2)增加新闻的可信度。新闻真实性的重要不言而喻,而在一条新闻中,非语言符号对体现其真实性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非语言符号具有真实性和协同性的特点。

(3)增强语言符号的表现力,提高传播效果。非语言符号在提高传播效果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非语言符号形象生动、表意深刻。这在前文非语言符号的特点中已做过阐述,这里不加赘述。二是多方位刺激受众的感官。非语言符号不但形式多种多样、变化无穷,而且是非线性的传播,以多种形式、多方位、立体地刺激受众的感官,同一时间调动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三是相对于语言符号而言,非语言符号能够持续吸引受众注意力。

(4)增强认同效应。采访者的服饰打扮、行为语言、仪态表情都是采访成功的必备要素。这样,可以尽快缩小与被采访者的距离,达到心理上的接近。

三、媒体工作中非语言符号发展策略研究

(1)提高新闻从业人员及受众对非语言符号运用的认知程度。各大媒体行业都应培养适应现代需求的具备非语言符号认知和传播水平的人才。从业者需要加强自身对非语言符号的认知,系统学习非语言符号传播所要遵循的原则和规律,了解受众的阅读习惯,从总体上提高全社会的对非语言符号的认知水平。同时对非语言符号的认知教育还应该在受众中进行普及。

(2)挖掘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非语言符号在人类早期传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时至今日,我们同样可以发掘非语言符号传播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潜力,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效果,为构建和谐的国际传播发挥作用。譬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导演张艺谋选取了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种的各种人的笑脸,大家灿烂的微笑跨越了语言的障碍,跨越了地域国家的界限,传达了全世界所有人都能看懂的爱好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因此,对这种“国际语言”应该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辛森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影视艺术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