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口语传播学的探索与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长期以来,口语传播学一直是美国新闻传播学的重要分支和研究的重要部分。但在国内,口语传播学的发展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当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口语传播学的发展迎来了许多契机,且在当今社会具有较强的发展迫切性。口语传播学的发展对于新媒体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探索新媒体时代口语传播学的发展也是当前学者们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口语传播学;教育模式
口语传播学在国内的学科建设收效甚微。尤其是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的增多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为口语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媒介。但是,以国内口语传播学的发展实际来看,我国口语传播学的发展才刚刚起步,需要多方努力不断推进口语传播学的建构与发展,促进口语传播学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与优化。
1口语传播学简要概括
口语传播,又称为口头传播或有声语言传播,是传播学专业的学科术语。口语传播主要通过人的口腔发声并运用一定的辅助手段向他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它是人类有史以来传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最为常用的传播方式。口语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面对面交流讨论、演讲、辩论、解说、谈判等形式都是口语传播的重要形式。口语传播学源于西方,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它是一门以话语为核心,研究人们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相互沟通的学科,是探究人类话语方式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主体是“人”,侧重研究人类话语传播的本源与归宿,关注人类传播的双向互动,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口语传播学是传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传统。
2新媒体时代口语传播学加快发展的必要性
口语传播学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急需发展与建构,其发展有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口语传播学的发展势必为传播
学相关分支研究注入活力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传播学下设的专业学科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专业大都围绕大众传媒而开设,如新闻学、广告学等。相较于学科分类较多的美国,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方向的专业细化工作不到位。长期以来,口语传播学在美国获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它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国内不然,国内对于口语传播学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加快口语传播学科的建构与发展对于完善国内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发展、繁荣传播学相关的学科分支具有极为重要且必要的作用,其发展势必为传播学相关分支研究注入活力,并且有利于完善国内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版图。
2.2口语传播学的建构是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
口语传播学的建构不仅仅是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时代的发展,更为迫切地要求口语传播学科的建构。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对外交往日益增多,不仅是经济文化的交流,更为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承。近些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诠释中国特色”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通过加快口语传播学的建构与发展,从而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加快口语传播学的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力倡导,构建文明社会的目标被提上重要位置。这就要求良好的口语传播素养和良好的口语传播道德在人们日常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快口语传播学科的建构和口语传播学科知识的普及对于提高公民的口语传播素养和构建良好的和谐社会意义非凡。
2.3口语传播学的建构是加快市场发展的迫切要求
口语传播学的发展也是市场发展的迫切要求。当今国际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良好的传播方式便是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只有充分吸引众多优秀人才,将优秀人员置于各个优势岗位上,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才会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沟通表达、谈判调解能力高超的优秀人才,这就对人才的口语表达和口才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加快口语传播学的建构与发展对于吸引优秀人才、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3新媒体时代口语传播学的发展与探索
3.1新媒体时代口语传播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的实时性、时效性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这为口语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多语料素材,对于开展口语传播学的研究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时代为口语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口语传播在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媒体平台的丰富完善给许多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声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网络直播、线上语音节目等都是口语传播发展的重要例证,它们为口语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也是当今社会日渐多元的重要表现。另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跨语言交流不再是巨大的障碍,网络实时翻译的技术已经完全可以解决口语传播过程中不同语种交流的困难。例如: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借助智能的机器翻译软件或是通过远程人工翻译的手段,实现跨语言的交流与互动,这对于以往的时代而言是难以想象的。新媒体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具有情境性和互动性,它克服了传统传播单向性的弱点,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当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信息化口语传输时代,微信、微博、QQ等应用已逐渐占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即时语音、即时视频这种音视频通话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传播限制,使异地之间人与人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例如:以往需要开通国际长途才能实现跨国、跨境的语音通话,而在现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只需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打开音视频软件便可以实现“面对面”交流,使得远距离人们之间的联结日益便捷。
3.2口语传播学发展的难题
虽然当前口语传播学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仍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些困境。例如:播音主持专业发展遭遇瓶颈、国内注重书写轻视口语的传统等都不利于口语传播学的发展。当前,自媒体飞速发展,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口语传播。因此,非专业的人大批涌入网络平台,占有较多口语传播平台和资源,这对于专业科班出身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自媒体直播平台和直播人员良莠不齐:一方面会造成大众对口语传播学的片面性误解,不利于专业科班出身的学生从事口语传播相关工作;另一方面,网络直播的泛滥也会引起相关专业人员对自己职业的规划路线偏离等问题,或产生专业人员对自己职业存在偏见或不满等问题,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口语传播学的发展。此外,播音主持专业的教育模式也急需改变,教育模式也存在较大问题,与就业的矛盾冲突较大。同时,口语传播学之所以在国内发展缓慢,与长期流传下来的语言传统相关,即我国自古以来重视书写而轻视口语,使得口语传播的土壤并不肥沃。从古至今,考试选拔更是以笔试为主,只是近些年来才逐渐重视起口语能力,因此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口语传播的发展与进步。这些难题的克服与解决,也就意味着阻碍口语传播学发展的绊脚石被移除,当然也就能更好地促进新媒体时代口语传播学的进步与发展。
4新媒体时代口语传播学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
新闻传播学作为大学新闻专业必修的专业学科,口语传播学作为其中一个分支,其教学模式也应随着时代的要求而不断更新和优化。
4.1优化教学模式,注重口语传播学的长远发展
教育是长远的,在大学教育中一定要回归研究的本源,千万不可只看眼前或临时的某种需求,而忽略了教育的长远意义。教育应该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培养充足的人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对口语传播学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口语传播学教育一定要将不断更新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重研究,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溯源与发展。
4.2推动口语传播学学科建设,深入推动口语传播学学科教学发展
由于口语传播学在我国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内发展尚不健全,学科内容体系还未充分完善,因此学校和相关研究人员一定要重视口语传播学的建构与完善,致力于推动口语传播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应加强与国外相应对口专业的交流与借鉴,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开阔视野,从更丰富的理论知识海洋中汲取营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口语传播学学科建设和知识理论建设,从而推动口语传播学的理论与学科教学共同发展。
4.3吸收借鉴,交流共通,推动口语传播学发展
新媒体时代是数字信息技术的时代,海量信息、碎片化内容等大批量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这给口语传播学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契机。口语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充分把握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背景,融入新时期的时代特色,为口语传播学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当然,我国国内口语传播学也应多吸收与借鉴国外口语传播学的经验,实现专业方面的交流互通,从而可以不断推动口语传播学发展。
5结语
加快口语传播学的建构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时代背景下,虽然我国口语传播学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困境,但是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也为口语传播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充足的空间。当下,我们也应更加重视口语传播学的研究与教学模式优化,不断拓宽视野,以提升口语传播学的教学水平,扩展口语传播学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林玉佳.新媒体时代口语传播学的探索与发展[J].青年记者,2018(2):5-6.
[2]王梅,刘冲.慕课时代教学口语研究的传播学前景[J].青年记者,2016(26):112-113.
[3]夏春祥.在建制化与数字化之间:口语传播的人文主义追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7):20-24.
[4]冯夏.口语传播学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2):35-36.
[5]李亚铭,王群.口语传播学:一个亟待建构的新学科[J].编辑之友,2014(7):65-69.
作者:张亮 单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