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IP动画电影的传播学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ip一词被津津乐道,IP电影、IP动画电影也屡见不鲜。IP动画电影不仅是概念,也是类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个中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探究,且可以解释“粉丝经济”等现象,回答动画符号的某些象征性问题。
一、IP动画电影“云蒸霞蔚”
IP是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汉译的意思有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智力成果权等。当IP与电影结合的时候,IP应当指的是那些具备知识产权的可供改编的创意思维或内容产品。IP电影即为在此基础之上的衍生物,或表现为在不同终端上的转化和延伸。IP动画电影则是IP内容借电影形式所实现的动画表达,本质上仍然是动画产业链当中的一环,并无偏离。所以,IP动画电影决不仅是网络IP转化而来,以前的文学IP、电视IP乃至于漫画IP、电影IP等等,皆可重新改编成为新的电影,并有可能成为新的优质IP。从《十万个冷笑话》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许多经典IP被改编为动画电影。言必称IP,也蔚然成风,而真正的原创性剧本却乏人问津。而在2014年到2015年所上映的动画电影中,八成以上是IP转化或改编而成,且有不俗的表现。动画电影在IP大潮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IP动画电影延续了2014年度的强劲势头,再接再厉,在票房、口碑、购票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度的动画电影票房前十位无一例外,被IP所染指。
二、粉丝经济“经纶济世”
IP何以如此炙手可热,粉丝经济可以道出其中缘由。而要成为所谓的超级IP,必须具备五个要素:一是IP内容具有足够长的时间积淀;二是IP的价值观是普世性的;三是IP内容可以覆盖全体受众;四是IP具有很强的认知度并有足够大的创新空间;五是IP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及市场空间。①换言之,IP之所以被青睐有加,完全仰赖无数对其熟稔于心且情真意切的粉丝。如果一个IP背后没有粉丝,无人知晓,改编是无谓之举。粉丝会随着IP的流变而转化,换言之,有一众粉丝托底,IP大可极尽幻化之能事。
1.被动粉丝所谓被动粉丝,即按通常意义上理解,由对于某一内容知晓、关注乃至追捧的大众组成,其身份的转化起点是简单受众,尔后则为深度受众,直至自我粉丝化。被动粉丝一般较为浅层化,和“魔弹论”的受众如出一辙,对于外界的刺激,会有相应的反应,当内容汹汹时,甚而会应声而倒,乃至缴械投降,完全屈服。被动粉丝对于传播内容缺乏选择,同时也不加选择,可以很好地实现传播效果的无限化。这种对受众的界定,不可避免陷入类型化认识论的嫌疑,但是,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受众受制于人物以及社会的功能性属性,是所谓的“易受操纵的乌合之众”。根据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功能主义理论,受众的身不由己恰恰是粉丝的合理标签,粉丝的身份认同反衬出社会结构的无孔不入,以及无所不用其极的制约。粉丝的理性判断和自我意识被逐出精神家园,取而代之的是规训顺从和俯首帖耳。
2.主动粉丝所谓主动粉丝,是参与到内容的制作与传播过程当中,并非单纯的循规蹈矩的受众,是有组织、有纪律、有意图的虚拟社群,用其坚定、忠贞、热情与狂热为心中的偶像搭建一座星光熠熠的桥梁,他们自始至终都在用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怨无悔的付出为其追星行为建构合理性。②主动粉丝并不安心做一个倾听者,而是要做一个倾力者,从心动到行动,从观念性集合到群体性消费,从拜神狂热到消费激情,无不体现着美国传媒学者费斯克对之的精彩定义:“粉丝是过度的读者,其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③如果说被动粉丝是各种社会观念与制度所导致的“心力交瘁”,那么主动粉丝则是自我标识与意志的文化性构建出的“野蛮生长”。文本的编织和缔造经由各种媒介向粉丝滑移,最终,粉丝规定了文化产品的合法性依据。所以,美国传媒研究学家劳伦斯•格罗斯伯格曾直言:“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④粉丝对IP人或物的疯狂,加剧了所谓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价值宣传和考量尺度,同时也替代性地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这种感情投入不言而喻潜伏着重重商机,有力地刺激着文化工业的社会化大生产。与其说是媒介、受众和广告商的联合围剿造就了粉丝经济的繁荣和勃兴,不如说是以粉丝文化为代表的上层建筑倒逼着和反作用于以粉丝为旨归的经济基础。在这个过程当中,粉丝自觉地渗透和参与了大众文化的创作,以至于形成了“人多势众”的超级IP。
粉丝对于IP的贡献自是毋庸置疑,但是粉丝在文化工业之中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因其多样性则值得商榷。通常来讲,粉丝会围绕一个核心内容为原点,主动地挖掘、创意衍生品,将文本进行跨媒介的转译与再现,从小说、漫画到影视、游戏,从模拟到数字,从影像到实物,从手绘到手工,运用创造力与想象力开发出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沉浸体验符号体系。而粉丝的自助生产行为也会渗入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环节,带来文化创意生产空间重组。粉丝创造力更会主动地参与到生产制造、产品延伸以及产业链条搭建等行动中来,将潜在的创意能量转变为强大的行动力与生产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规模化、专业化、封闭性的文化生产组织格局——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多元生产主体构成的、消融了消费者与生产者边界的、专业化与业余自助交织的开放参与式生产网络。所以,简言之,粉丝经济是一种生产行为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构成了当下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图景,IP只不过是这种文化图景的另一种表达,在经济结构、生产关系以及个人意志的共同作用下,IP现象已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三、动画符号“百炼成精”
虽然IP价值有目共睹,但是IP本身并非经济活动,不会直接产生经济利益,它必须依附一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完成价值的实现。动画产业可谓IP的生产要素身份的集中体现,其生产过程便是IP符号化的过程。而动画形象作为符号的外延和结果,其意指和内涵无不体现着IP创意。根据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符号由能指与所指两个要素构成,前者指的是符号的物质载体,比如语音,后者象征的是符号的意义,比如概念。而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自然的联系。同样,IP和与之相应的电影符号之间的联系也是任意的,动画电影对IP的诠释可以是多义的,其作为象征的符号无一定之规。换言之,同一IP在动画电影的符号选择上有无数可能。具体到IP动画电影,其符号构成要素可以简单二分为:IP动画的文化特质和电影情节里的动画形象。动画的文化精髓通过动画形象传达。一方面,通过动画的情节叙事将某种文化内涵附在动画形象上,受众喜爱这个动画形象,实质是接受了动画形象传播的那个文化特质;另一方面,当这一动画形象进入衍生产品市场后,消费者正是因为需要消费那个文化特质,从而购买传播这个文化特质的动画形象产品。⑤IP与动画电影之间的符号关系因其任意性而导致同一IP可以改编成多部动画电影。这种现象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均不胜枚举。
也正是对经典IP的诠释上有无限可能,才造就了动画作品的层出不穷和动画形象的千姿百态。但是,动画电影在对IP的多重诠释和演绎上,又往往造成同义反复,以及经济学上最符合逻辑的情况——消耗IP。由于原著版权上的非独占性,导致谁都不珍惜这部名著,也没人愿意花费心血打造一个全新的IP,而是借名著的光环、通过粗制滥造的电影把观众骗进影院,最终透支了观众对原著的热情、透支了行业对该IP的信心。⑥鲍德里亚将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符号消费。动画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一种消费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消费产品,动画是一个高度依赖文化资源的消费产品,动画形象的“所指”即动画IP也由人生哲理体悟向广阔的消费商业层面滑动。对动画而言,人们更是通过对角色的文化内涵的把握与理解,对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进行分析研究,使动画角色符号承载更多的IP内涵,这种内涵的扩充就是法国艺术与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所说的能指与所指任意性的拓展。⑦也正是基于这种任意性的存在,才回答了IP何以能被改编成动画电影的问题,同时,也因为这种任意性的拓展,受众才得以看到由IP改编的五花八门的动画电影。
作者:杜广中 王艳艳 单位: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闽江学院海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