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传播学视野下豫剧发展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传播内容的分析
豫剧,旧称河南梆子;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河南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在河北的部分地区称为河南高调,其流行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淮河流域。豫剧流派包括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以沙河为中心的“沙河调”。其中“祥符调”、“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句法组成和语音等方面看,都和“豫东调”比较近似,故统称“豫东调”。“豫东调”多用假嗓歌唱,音域属上五音,旋律围绕徵音进行,男声高亢、激越,女声活泼、跳荡,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目;“豫西调”用真嗓歌唱,音域属下五音,旋律围绕宫音进行,男声苍凉、悲壮,女声低回、婉转,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目。现两派已趋合流,主要代表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曲目.
二、传播者的分析
豫剧在河南的发展与传播离不开河南省人民政府以及河南省传媒集团的大力支持。在本文中,主导传播者是指河南省人民政府。近年来,河南省人民政府为推动豫剧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通过合并、重组的方式来维持剧团的正常运作,促进豫剧事业健康发展;进行文化事业单位投入方式改革,注重重点文化项目的投入,注重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综合效益的奖励,使经费投入更好地体现出政策的引导性;通过改革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义,大幅提高主创人员、主演人员的收入,拉开收入档次,促进文艺工作者出名作、排名戏、创名角;积极改革用人制度,科学设置内部机构和岗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实施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对新进人员全部实行人才制度,逐步解决优秀人才进不来、富余人员出不去的被动局面,促进优秀人才的集聚。当前,河南豫剧发展势态良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否则,作为传播渠道的河南省传媒集团是无法以科学的方式对传播内容进行系统地传播的。
三、传播渠道与传播效果的分析
(一)梨园频道与《梨园春》栏目
梨园频道是由河南电视台主办,面向全国播出的戏曲专业频道。它于2005年开播,以“继承民族宝贵遗产,传承戏曲艺术精华,弘扬传统戏曲文化”为宗旨,以“让戏迷朋友过足戏瘾,让频道赢得观众喜爱”为经营理念,力图通过丰富的节目内容、精心的栏目编排,为喜爱戏曲的观众打造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梨园频道下设《看大戏》《梨园春秋》《精品荟萃》《梨园梦想》《影视剧场》五大版块,每天早晨八点开始,首播四个小时,全天滚动播出二十个小时。《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1994年开播的全国性的大型电视戏曲综艺栏目,它以地方特色和平民戏迷擂台赛引起了国内观众和海外华人的关注。随后,《梨园春》栏目组又推出了少儿戏迷擂台赛版块,通过少年儿童的参与,使得戏迷擂台赛变成全家关注的焦点,从而提高了社会关注度,也为豫剧发展储备了坚实的后备力量。《梨园春》还通过与各省卫视合办戏曲晚会的方式将豫剧推向全国,例如其举办的“乌鲁木齐戏曲周”、“北京戏曲周”、“台湾戏曲周”等,并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成功举办“梨园飞歌大型戏曲交响音乐会”,首次将豫剧推向了海外。电视是拥有最多受众的大众传播媒体。梨园频道与《梨园春》栏目的出现,是现代电视媒体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政府决策和电视传媒相辅相成的结果,为河南豫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们的开办与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豫剧爱好者关注、学习豫剧,大大提升了河南豫剧对受众传播的影响力。
(二)“豫剧进课堂”活动
河南省在2002年制定《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时,就已经把豫剧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只是没有要求强制执行,各市、县可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教学内容。在2008年教育部“京剧进课堂”政策的推动下,河南省一些学校也制定了“豫剧进课堂”的措施。例如,郑州聚源路小学推出的音乐欣赏课把教材中的豫剧、京剧穿插在歌曲当中,以欣赏为主,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并设置豫剧兴趣班,培养孩子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河南省教育部通过“豫剧进课堂”的活动,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了解,扩大传统文化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为河南豫剧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豫剧的发展与传承开拓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三)戏迷擂台赛
在政府的引导下,电视台等媒体根据河南本省的文化底蕴及人文风情,经常性地开展豫剧比赛。在这些活动中,许多豫剧爱好者踊跃参加,年龄层从5岁至80岁不等,他们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豫剧各种流派的不同风格。这样的比赛深深地影响着当地的文化生活。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河南电视台第9频道与河南戏曲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60年•戏迷60强金碟大赛”活动。这次大赛的流程同流行乐坛的超级女声类似,包括海选、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在河南省各县、区、市都设立了分赛区。这次比赛持续两个多月,参赛选手来自全国各个省份,达千人以上,参赛曲种也超过十种。戏迷擂台赛的举办,不但引起了全国戏迷的高度关注,扩大了戏曲传播的范围,掀起了戏曲学习的高潮,还对河南省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豫剧的传播受众由河南省扩大到全国,甚至是海外华人戏曲爱好者。受众影响范围扩大,所产生的传播效果也产生了相应的扩大。戏曲爱好者由最开始的吸引、关注,到了解、学习,并加以传承,使得河南豫剧得到很大发展。
四、受众的分析
在政府和媒体的共同推动下,豫剧焕发出盎然生机。当然,这样的传播效果除了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活动的有效结合与实施之外,受众群体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豫剧的传播与兴盛在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河南独特的受众文化群体。同样的发展、传播模式,如果运用到川剧,恐怕很难产生相同的传播效果。河南地处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积淀深厚,其传达的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这与西南的蜀文化有很大不同。中原传统思想文化对现今的河南人民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当地人的生活、娱乐都强烈地遵循着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豫剧是河南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戏曲艺术,它在当代文化的影响下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不断地创造出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剧目,但同时也并未放弃优秀的传统剧目。事实上,豫剧更多的是继承和延续了传统。相较而言,四川地处西南,是蜀文化的辐射中心。
在蜀文化的影响下,四川受众群体表现出追求休闲、讲究和谐的品质以及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开放意识,这使得蜀地人民具有向外开拓的决心,并以一种在盆地的封闭中求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加之传统文化的根基并不如中原深厚,因此,四川受众群体更乐于接受新潮与时尚的文化,诸如“超女”、“快男”一类的选秀节目近年来颇受欢迎和关注,而作为传统戏曲艺术的川剧则力所不及。川剧具有巴蜀文化、艺术、民俗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处于十分独特的地位。四川电视台设有十多个频道,但却没有一个专门的戏曲频道。作为四川省省会和文化中心的成都频繁举办各种时尚选秀活动,传播范围非常广泛,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却基本都与传统戏曲川剧无关。目前,川剧市场不断萎缩,川剧只在极少数的传统老茶馆或者特定的演出场所演出,一些大众场所(如酒楼)即便还有川剧演出,大多都以“变脸”和“吐火”的形式出现,几乎沦为杂技表演。据笔者调查,现今坐在茶馆里听川剧的受众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川剧的发展与传承都将处于断层状态,而这将会使四川的传统文化遭受巨大损失。
由此,在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时,同样的传播模式所取得的传播效果可能大相径庭。正是具有了独特的受众文化群体,豫剧才能在上述传播模式中获得成功发展,使得豫剧在河南人民的生活中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综上所述,河南豫剧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如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令人担忧,相当数量的大众对于戏曲一类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太多的理解和认同,这对其传承与发展都极为不利。这种情况如果持续,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终会面临断层,甚至消失的局面。当然,河南豫剧的发展模式并不完善,也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但其发展路径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努力创造出一条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使其散发出民族的光辉,健步迈向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