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传播关系以及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校教育是一种教育组织传播形式,课堂教学是其典型的表现形式,在研究其中的规律时,可以将其归结为对组织传播的研究。当今在强调教育质量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成为了研究的基本问题。只有搞清其中的关系,才能帮助授课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组织传播中的行为控制
从1949年施拉姆提出的大众传播学的框架开始,将人对人的传播分成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及人际传播。其中组织传播涉及了组织和传播两个概念的交织。大多数学者认为,组织是一个通过协调活动来达到个人和集体目标的一个社会集合体。通过协调、组织成员通过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来与其他成员或与其他组织成员进行关系处理。传播则是贯穿于组织和管理整个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传播在组织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有利于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和行为进行协调和控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按照传播学的理论还进行教学行为和策略的实施,对于提高传播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堂教学中的传播规律
课堂教学是一种组织传播的形式。因其传播内容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固定性等特点,因此在组织传播中的一些相关理论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分析。尤其是组织成员,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行为控制因素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信息的编码、传送者;学生是受者,接收、内化信息并给予反馈;传播通道中传递的是教育组织者编制好的教育信息;教学媒体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双方的通道。课堂教学因其特殊性,在其组成的传播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通过教学的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和学生进行沟通和相互感染,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样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评价对自身的认识、教学等行为做出及时的调节。
三、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教学策略
教师处于整个传播决策者的地位,并且在信息时会处于主动地位并且具有权威性。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课堂教学传播的组织影响过程、目标设定及反馈过程的方式和方法。
1.影响过程
基斯和凯斯把影响定义为“人们成功地说服别人村从其劝告、建议或命令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组织传播时,教师仅通过宣告“因为我是权威者”来实施行为控制是不可行的了。另外,在横向的和纵向的关系中,正式权威已不是一种可行的资源,而往往离不开影响过程。教师如果想要达到影响和说服的目的,必须通过语言及非语言符号进行文化传播活动。在课堂教学,教师不仅通过语言等符号进行直接传播,并且还是用一些非语言符号来传递态度、感情等其他信息,这些辅助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理解力上起到作用。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很好地推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课堂教学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激发其学习热情的首要因素。要通过对具体课堂教学环节的目标设计等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行为的控制。
2.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过程
(1)目标的明确性:设定明确的目标要比设定笼统的目标更有效,在进行每堂课之前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例如“我要将目标提高10%”远远比“我要提高目标”定的更加可行。教师必须以“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为学生的发展而学”为原则,摒弃把教学的动力归因于升学的需要与压力的错误思想。在对教学内容解读的时候,不能将教材直接作为教学内容,要超越教材。在每堂课的设计中,要力求精、细,目标更为具体和量化。面对压缩越紧的课时,应该提炼精华。因此教师课堂教课思路需要清晰。可以设计一条讲课主线。在主线讲述的过程中,横向和纵向扩展知识面,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让学生感到获得知识的快乐,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将知识内化。
(2)目标难度性:如果所设定的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不会太难以至于无法实现,目标设定就能够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最好的目标是那些有难度但是可实现的目标,借助生活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生活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型和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讲学生的学科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结合起来,避免使课堂变成了只有虚拟的符号、概念的空洞、单调的形式。教师应该积极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让生活因课堂而丰富,以促进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学,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这样不仅可以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还可以使得实现目标变得有趣与可行。
(3)目标设定的参与:一个由组织者向成员指定的有难度的目标和由组织者与成员共同设定的有难度的目标效果是同等的,但是参与在目标设定中有一定的价值。具体表现在,首先参与可导致有难度的目标,而这反过来又会促进绩效。其次,参与提供了重要的奖励,如参与者满意度提高、职责也更明确。因此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时,可以允许学生参与设计。尤其在当下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不能将学生局限在被动学习者的范围中。在让学生积极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设定时,可以促进其有足够的积极性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其对教师及自身满意度的提高。
3.反馈过程
教师在整个的过程中主要以教育者单向传送信息为主,还会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反馈效果以便于调整再传递。作为反馈接受者最关心的是反馈的价值,而且更喜欢正面的反馈而不喜欢负面的反馈。但是为了使组织顺利运行,经常需要纠正绩效问题或不足,通过什么方式来既能纠正问题,对于学生或者教师来说又“可接受”的方式来提供反馈?费尔赫斯特和他的合作者提出,解决“价值困境”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一种把关于任务的负面反馈同对员工的支持结合起来的方式传递反馈。我们可以得出,在进行反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语句进行:“我认为是你一名很有潜力的学生/教师,特别是因你在……方面有明显的特点,所以在……方面有发展。但是在……方面有些不足,你应该在……方面(具体的学习过程)有……方面(具体的建议和举措)的改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良好的反馈效果。
四、具体课堂教学策略——以《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为例
1.课堂讲解策略
课堂讲解方面,理论简明清晰,避免啰嗦,侧重实践训练,在分析试题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细节的把握。目前,很多教师以完成课件制作作为备课要求,整堂课堂一味地将书本知识变换形式,仅仅展示理论知识,而不加实践例题的精细讲解,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还会使学生对课堂知识失去兴趣。相反,如果以试题为范例,精讲、细讲例题,从试题中分析各个考点与知识点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知识好奇程度的兴趣,恰恰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二进制算法的过程中,先不急于讲述二进制的运算法则,而是先复习关于十进制的数码、进制原则等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研究清楚后,快速引入二进制的算法原则和数码。重点进行二进制例题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对新概念进行理解。在例题选入的过程中,不仅选用死板的计算,还选用例如IP地址的十进制计数法等应用型例题。从而加强学生对二进制的理解,深化学生对整个计算机体系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教学水平和技巧的提升,还应该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与其他教师对使用课件上课的对象、范围、技巧等进行认真讨论。将多媒体教学技术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到课堂教学中。
2.课下辅助策略
课堂教学的短暂,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为学生制定课下有效的辅助策略也很重要。最了解学生的不是教师,应该是学生自身以及周边的其他学生。因此运用此规律,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指定一名组长,教师需要每周听取组长对小组学习的活动报告。具体的活动内容由教师进行指定,组长进行监督。试题库方式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指定课下的辅助策略主要包括:对试题库考察知识点的分项概括;知识点的重组、知识点涉及理论知识的书本还原、书本知识的内化等。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从书本到实践,从实践回书本”,从而在课下达到有效辅助课堂的教学目的。
3.监控课下辅助策略
每组学生是否按照预定的程序完成了任务,这是最终的落实点。从管理角度上看,教师不可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状况,但是确可以整体把握每个学生的基本动态,中间的纽带在于组长。教师可以多与学生组长进行互动、探讨。学生组长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问题,所以一定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讲解,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进行答疑解惑是必须的。解决共性问题后,再根据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了解每组的个性问题。通过重点抽查的方式达到“督查”的效果。
五、结语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积极认识到教师不再是权威者、或是播音员的身份,而是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设定具有挑战性并且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形象化、生活化,把生活引入课堂,增强其可听性,不仅可以提高课堂质量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要理解影响学生努力程度的因素,对学生积极实施认可自身、肯定自身、鼓励自身的立体性教育,从而加强学生的努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