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播学视野下汉语课堂用语特征范文

传播学视野下汉语课堂用语特征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传播学视野下汉语课堂用语特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传播学视野下汉语课堂用语特征

教师的课堂用语是教师行为的主要媒介,对外汉语课堂用语是自然语言的一种职业变体,和自然环境下的语言及其他学科的课堂用语相比,它有着极为不同的特性。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作为授课主体的教师,无疑是文化传播中重要的“意见领袖”和“把关人”,据此如何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佳化,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用语的特点

(一)传播媒介具有双重指向性

受众的特殊性决定了汉语课堂用语具有手段和目的的双重指向。在中国学生课堂上母语是纯粹的语言工具,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媒介。而对外汉语课堂上的教学用语不仅是组织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提供目的语输入的重要途径和学习目的语口语的范本。课堂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第一场所,这个小环境中课堂用语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效果。

(二)“把关人”的语言具有受限性

为确保可懂性输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语法,还是语速等方面都要严格遵循话语控制理论。尤其对于初级班零起点的学生,在早期授课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听懂自己的语言,对外汉语教师面临课堂用语的选择问题。因此在授课之前教师应明确学生具有相应的预备知识与词汇储备,在授课过程中,要随时掌握学生已有的汉语知识系统,严格限制用语范围。

(三)“把关人”的语言具有动态性

课堂用语实施具有历时性的特点。汉语学习者是按照已有汉语水平的高低分班的,且学生汉语水平和汉语能力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逐步提高。对外汉语教师要适应这一特点,遵循i+1原则。与学生现有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同步,动态地调整课堂用语的内容和难度,保证所输入语言的高效性。

(四)传播过程中语言具有变异性

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不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汉语,用的是“二次”语言,是在原自然语言基础上经过加工的语言。由于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方面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的限制,对外汉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实际交流时,能够顺利地完成主要信息的传递工作,往往要故意违反语法或语用规则,甚至要使用和标准普通话语法有一定差距的类中介语。课堂用语在传播过程出现语言变异的现象。

(五)“把关人”的语言具有跨文化性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与教师在年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自己的措词用句能最大限度地为所有留学生接受、认可,让学生沉浸在友好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同时还应注意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交际方面会有所差异,教师要尊重和理解这些差异,使用得体的体态语,以免造成文化冲突,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课堂用语修养

(一)“意见领袖”的语言要有高度的示范性

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也提出教师语言“不论语音、词汇、语法或汉字,都应准确、规范,不允许有错误存在。”规范正确的语音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教师的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来源,是学生模仿的直接对象,教师语言正确规范,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自觉纠正自己与教师语言不同之处,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高度的示范性是输入语言有效性的前提基础。

(二)“意见领袖”的语言的传播要讲究技巧性

无论是语言的受限性、动态性、还是变异性,都离不开传播的技巧性。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掌握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掌握灵活的授课方法,如注意话语的重现、母语恰当的借用等等,这样就保证了语言的输入形式的有效性。

(三)“意见领袖”的态势语言要具有东方礼仪特性

在一定阶段,很多事情用语言解释,学生往往难于理解,这时,有效的态势语就会起到解释沟通的作用,使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教学中友善热情的眼神、表情,会营造出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增加信心;准确得体的手势、身姿,也会留给学生稳重端庄、亲切随和的印象,增加对外汉语教师的魅力值,增强留学生对东方礼仪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