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媒体报道典型人物手法改革范文

媒体报道典型人物手法改革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媒体报道典型人物手法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媒体报道典型人物手法改革

论文摘要:中国一向注重榜样的学习。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群典型,就是一段良好的社会风气。我国的典型人物报道虽然由来已久,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典型报道局限于固有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教育效果,甚至引起了大众的逆反心理。我国的新闻事业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在进步发展。近年来,尤其是2005和2006两年我国的典型人物报道呈现出新的喜人气象,从平凡人之中挖掘典型,真实全面地塑造典型人物是典型人物报道的特征。我们在关注报道的同时,也有必要从新闻报道的理论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将报道的效果发挥得更加充分。

论文关键词:典型报道;典型人物;逆反心理;平民视角;人文关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人们对典型乃至典型报道的认识和要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典型人物报道与受众的需求尚有距离,不少典型报道甚至引起了受众的抵触心理。如何让典型报道也与时俱进,让受众对典型人物心悦诚服,使宣传的精神深人人心,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所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关注的同时,也要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革除其弊病。

一、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弊病

长期以来,我国的典型报道局限于固有的传统模式:报道内容陈旧化,形式格式化。报道选择的事实往往角度陈旧,缺乏新闻的新鲜性,说教意味浓重;宣传报道表现手法

一、缺乏新意,内容呆板,常常是老生常谈、套话连篇。而在报道过程中对于人物刻意拔高,脱离现实,造成了以往的典型人物成了“高”、“大”、“全”的形象代言,常常是成绩节节拔高,问题避而不谈。报道人物无一例外地没有私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心一意拼搏事业,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不少新闻宣传工作者坚信:只有模范非常全面,无一“非”处,才能真正感染群众。典型人物报道所树立和宣传的标兵、榜样长期以来几乎都被人为地“神化”了,脱离了正常人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失去了作为“个人”的光彩,失去了起码的真实性,使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减弱了其作为先进典型的社会示范作用。与此同时,新闻媒体图解政治、追风随势也是报道的一大缺陷,追赶潮流造成了报道内容的千篇一律,甚至严重失实。

以偏概全,追求完美,只能损害正面典型报道的预期效果。典型人物报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可以说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一个痼疾,也造成了群众长期以来对于典型人物的逆反甚至抵触心理。

二、新形式下典型人物报道的现象

伴随科技发展、观念创新,我国的新闻报道也在不断地革除弊病,完善进步,其中的典型人物报道也呈现了新的气象。任长霞、李学生等一批典型人物的报道也再次让我们体会到了我国新闻事业的新鲜空气。

美国新闻界有条定律,即“成功人士+普通事件”或“普通人士+奇异事件”就能成为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然而近年来的中国的英雄舞台上,更多的普通人带着他们英雄的事件成为新闻的主角。典型中有英雄,但不是只有英雄才能成为典型报道,大千世界,再伟大的人物、再高尚的典型也来自群众,2005、2006年的典型人物更是验证了这点。

一个个榜样犹如生活中的左邻右舍,打破了以往的遥不可及、高不可攀,普通人也成为宣传的主角,将号召力发挥到了极致。典型的感召力在于典型的先进性和群众性。没有先进性,不具有时代高度,就不能真正发挥典型的表率、示范和引导作用;不具有群众性,得不到群众认可和接受,就不可能引起人民群众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一个社会,与其着力于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接受和实践的“英雄道德”的建设,不如更多地着力于多数人都能接受和实践的“大众道德”的建设。

近几年来新闻报道的获奖作品以及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的节目,大多数都是以普通的人物为报道对象,用其曲折的经历吸引人,用充满人文特色的细节感动人,以事件的结果教育启发人,最终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的。新闻媒体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普通人的生活空间,关注占据社会大多数的平凡人自身的命运和价值。人们从这些“平民英雄”的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希望,在这个物欲横流、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淋漓尽致体会到了“真、善、美”不再是古老的传统和遥远的传说,而是依然存在的时代精神和民族追求。

(二)广博之中汇聚典型

回眸近年来的先进人物,他们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工人、士兵等社会阶层,他们的身份更加多样化了。他们有的是以道德良知,有的是以自己的勤奋学识,有的是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成了新世纪的时代英雄。通过对这些渗透在中华大地各个角落的时代精神的弘扬,媒体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这些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先进人物今天仍然是大多数人的道德衡量标准

(三)真实之中塑造典型

从价值取向来说,典型人物旨在通过塑造高大、崇高的人物形象来引导受众,鼓舞人心,形成一种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宣扬其优秀品质和坚韧意志无可厚非,但是凡事都要讲究“度”,所谓过犹不及在典型人物报道方面同样存在。以往宣传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在完美主义思想下“高、大、全”的过度渲染,造成了在一般人心目中,一些道德标准就如同海市蜃楼,虚幻缥缈。典型人物报道同样离不开“用事实说话”这一新闻规律,要以人为本,以事感人,以情动人。近期的典型人物报道在报道方式上改变了以往“报喜不报忧”的一贯作风,摈弃了以往对英雄人物进行完美无缺的升华式报道方式,打破长久以来媒体对宣传英雄人物完美无缺的形象的刻意追求,让人们更清楚地看到英雄普通的一面,在报道中对先进人物的平凡之处甚至不足也毫不回避,从而使他们更人性化。一个人物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才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说服力。

(四)媒体联合宣传典型

典型宣传一定要形成合力,不形成合力就不可能达到广泛、强烈的效应,就不可能对实际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先进人物的报道宣传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新闻节目中都有所涉及,而人物事件专题片在各个电视台更有百花齐放之势。《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平面新闻媒体,除了发表长篇通讯介绍先进典型的事迹外,还增加了评论的数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评论增加了宣传的深度和力度。在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互联网成为报道的又一个广阔平台,成为扩大典型宣传影响的崭新途径。每个典型报道在报纸、电视、广播以及网络上同步出现,多媒体联合的庞大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尤其2006年,在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过程中,手机短信也作为群众投票及发表言论的方式融人了报道的范围。新闻单位发挥了巨大的创造力,宣传报道方式匠心独运,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新兴传媒与传统媒体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声势,形成新的合力,产生新的效应,使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更富有特色,更具有规模,更有影响,进一步拓宽了典型人物宣传的渗透面,进一步增强了典型宣传的影响力。

(五)跟踪报道关注典型

如今的典型人物报道,看起来更像是一部连续剧或连载小说,对人物的报道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关注,进行动态跟踪报道。受众的猎奇心理使他们更为关注新闻之后的新闻,通过一次人物报道,人们往往会对主人公的今后人生旅途画下问号,他的生活现在如何?他的精神仍存在吗……同时,对于一次不够完整的报道,或是倘若报道对象又有了新的新闻,跟踪报道还可以跟进补充。跟踪连续性的人物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比重新塑造一个典型人物要更容易吸引受众眼球,也更能充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六)传受互动共评典型

在以往的大众传播时代,由于传播终端是数以万计的观众,而传播始端往往是一个单纯的媒体,这种数量上的巨大差异往往会造成受众对于报道的参与与反馈极其困难。对于单方面的宣传报道,处于被动强制接受状态的受众自然而然会产生抵制心理。而在今天,典型宣传在报道上注重了受众的参与价值,无论是观众、听众还是读者都可以参与到关于典型人物的评论之中。尤其通过网络,民众更可以畅所欲言。在近两年的“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过程中,节目工作人员特别设立了短信中心和网页,使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和上网投票的形式参与评选自己中意的先进人物。传受互动成为现实,受众选取自己钟爱的人物,将学习教育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典型的宣传作用自然更加深入人心了。

三、典型人物报道的成功方法

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也要讲究策略。

1.运用平民视角

典型宣传要想深入人心必先打动人心,要想打动人心就要从受众心理出发,从平凡受众的平民视角观察问题,宣传报道。报道之中体现了典型的个性特征,也包含着朴实平凡的人性色彩,使报道的典型与千千万万的受众一样拥有七情六欲,生老病死而不再讳疾忌医,故意隐藏典型的缺点。一个人物只有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真实的人性本色,才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说服力。

2.融人人文关怀

对于新闻媒介来说,人文关怀有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对人的价值尊严的倡导;其次是在传播过程中,以受众为主体,尊重受众,了解受众。这种观念不仅指导报道方式和角度,还应贯穿选题、策划等整个报道过程。在报道选题上体现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是一个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报道所要表现的人文概念要从报道的内容中体现出来,如果选题不当或者没有实际意义,那么整个报道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所以,要想真正体现出人文关怀,就应该选择那些领导关心、群众关注、普遍存在的平凡人物的典型事件,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题材,才能达到感人至深,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新晨

3.细节雕琢刻画

细节刻画,就是通过细节的描摹、状写和展现,使人物的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过程清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细节刻画对新闻报道而言,具有显著而重要的意义。

主题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将典型人物的宣传融入故事中,通过观众对故事的接受定势达到传达人文思想的目的。在故事的表现上,适当运用情景再现,并且把某些关键且鲜为人知的细节报道出来,以此感动受众。

4.形式喜闻乐见

在20世纪90年代前的媒体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是简单生硬的说教式报道。在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今天,过去的报道形式是难以有效果和受众了。如今需要的是形式上喜闻乐见,调动受众的参与性和愉悦性,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新闻价值中的趣味性和接近性,其实是决定受众对报道选择的关键,所以,只有从人文关怀的根本出发,结合报道的具体特点,才能真正达到新闻报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