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危机对传媒业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正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并波及到中国。由于经济的衰退,各行各业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传媒业也不例外。面对金融危机的侵袭,中国传媒业已经或将受到怎么样的影响和冲击?传媒业是否有机会逆势增长?为抵挡此次金融风暴的侵袭,本文主要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并探讨传媒业如何走出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传媒业影响契机对策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
我国的传媒业虽然是事业性质,但是与西方传媒业的运营模式是相似的。两者都是在市场化的条件下运作,依靠广告收益为主,其他经营为辅的产业化模式。因此,金融危机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传媒业造成影响。此次危机对我国传媒业既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也会提供一些机遇,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金融危机对传媒业的消极影响
1、传媒投资融资受挫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低迷状态。部分依靠银行投资或海外投资的传媒企业将会面临资金紧张的局面。国内外股市动荡,上市公司股价下跌,众多中国传媒上市公司股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中国20多家上市的新媒体公司的股价随纳斯达克大盘影响大幅震荡,损失惨重。国内传媒上市融资计划受挫,一些传媒机构上市计划也因为资金原因而被迫搁浅。如“超市”分时传媒、展架媒体易取传媒、迅雷网络纷纷推迟上市计划。由于中国传媒市场化程度不高,参与资本市场的不多,因此这方面影响不大。
2、媒体广告收入下滑
金融危机对传媒产业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广告收入的下滑这方面。金融危机的爆发及蔓延,不可避免地对经济造成影响。一些企业在经营和销售上出现困难或对市场信心不够,从而减少了广告的投放费用。传媒业对于房地产、汽车、通讯等领域的广告依赖程度很大,在此次危机中这些行业均受到影响和冲击,因此媒体广告收入下滑。而中国媒体广告收入占行业比例大于西方媒体,因此,受到的冲击比较大。中国传媒业依靠广告为主要来源的单一的经营模式,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呈现薄弱的一面。
媒体广告收入减少,致使媒体竞争激烈。而报业是传媒业中受其影响最严重的一个。由于中国报纸来源于进口美国废报纸,金融危机引起的美国纸质涨价加上广告收入的减少,无疑让中国报业雪上加霜。不少报纸的发行总量由于报价的提升而萎缩。同样,报业也为了减少经费的开支而相应地减少报纸版面,以致报纸信息量减少。这次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报业可谓一次重新洗牌。
(二)金融危机为传媒业提供契机
1、新媒体受到重视
传统媒体因为对广告依赖性较大,因此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迫于经济的压力,不少中小企业转移广告投放方向,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备受广告商青睐。近年来,我国新媒体发展迅速,不论是技术还是运营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及时性、便捷性等优势。而在金融危机时期,人们对信息需求比以往更加强烈,对信息的及时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以其优势恰巧满足了特殊时期的人们的心理需求,因此,金融危机对于新媒体来说会是一个机遇期。
2、娱乐产业逆势而上
虽然金融危机对部分电视剧投资造成一定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电影行业2008年发展仍令人叹为观止,电影票房连续2年保持26%以上增速,增幅居全球之首,电影产值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名。①根据以往的金融危机经验来看,金融危机时期人们收入减少,物质需求的减少使得人们对精神消费的需求加大。娱乐业能缓解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失望,给精神生活带来娱乐和放松,调节紧张的情绪。抓住危机时期人们的心理特点,创作出符合人们在特定时期期望的优秀作品,娱乐业定会逆势而上。因此,金融危机对于娱乐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
3、加速媒体重组与并购
在金融危机时期,媒体广告收入减少,而以广告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媒体竞争将会更加的激烈。2009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于2008年11月18日举行,招标总额达
92.5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299亿元,增幅18%左右。②广告市场的萎缩并没有减少在强势媒体的投放,因此许多中小媒体处境非常不乐观。一些中小媒体在竞争中将会处于经营困难、破产甚至被兼并的情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强势媒体将更加强势,而弱势媒体则有可能面临出局。因此,这一条件恰好为媒体之间的并购与重组提供了契机。弱势媒体由于竞争力较差,被强势媒体兼并,使强者更强,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合理的重组与并购是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媒体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对策
金融危机从美国波及到了中国,如何应对此次危机则是中国传媒人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既有消极影响,也提供了机遇。
(一)政府的政策性支持
传媒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美国如今成为传媒业大国,政府的支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直以来,美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传媒业的发展,并为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随着传媒业的发展,美国政府还不时地修改并及时地推出各项法规法律来保障传媒产业的顺利发展。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部门应牢牢抓住机遇,出台相关政策,对传媒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大力推动传媒业的发展。
此外,在中国资金匮乏是一个长期制约传媒产业发展的瓶颈,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媒体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资金的匮乏。有统计显示,中国影视产业的融资来源大部分是自有资金,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比例很低。目前我国的传媒业具有明显的事业化性质,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企业比重较小。当前金融危机必然会引起中国传媒业的重组与合并。政府可制定相关的政策,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基金会,为有资金紧张的传媒企业或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融资。
(二)改变经营理念
中国传媒业与西方传媒业的盈利模式不同,中国传媒业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广告,盈利模式相对单一。因为中国传媒主要靠广告收入,一旦市场变化,传媒业就会受到影响,抗风险能力低。而西方传媒业的收入来自于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指的是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发展战略。③多元化经营可以积累资本,提高文化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并可以用多元经营的资本来发展传媒业的核心业务。美国在传媒业中打造了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如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如影碟和电影的出版、电视、度假区、主题公园的业务,以及文化衍生产品的制作与销售等。以电影为例,好莱坞的电影来自票房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收入则来自于DVD、网络版权、衍生产品授权等电影后产品开发,中国的电影产业的主要收入是来自于票房。好莱坞制作每一部影片,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营销策划包括市场分析及调研、媒体广告、效果跟踪等。比如美国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包括影院发行、图书销售、DVD销售、服装销售、玩具销售及家居产品销售等。而我国的电影营销中,主要强调的是广告和宣传,收入也主要是靠票房来维持。后期的产业链不够成熟,盈利模式单一。所以,中国传媒业应努力扩大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媒体业间与行业间合作
金融危机时期,媒体间的竞争越加激烈,单一的传媒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更薄弱。因此,媒体间的并购与重组是必然趋势。利用这个契机,媒体间可以进行合作,形成合力。媒体间的合作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互补的优势,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此外,从传媒资本的角度看,中国传媒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在明显加快,国家有关政策也开始松动,由原来的严格控制到现在的限制性进入。因此,政府可鼓励传媒业打破区域及行业的限制,向其他领域进行拓展。我国传媒业除经营核心业务外,可尝试涉足音像、游戏、动漫、音乐、电影、体育及通信等领域,进行文化及创意产品开发,提高传媒业的综合竞争力,做强做大领军式企业。
(四)内容创新,扩大市场
金融危机下,经济低迷,人们的收入与消费水平都降低。不少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或倒闭,就业难,人们的心理压力也加大。据以住经济危机的经验,人们在物质上需求的减少使得人们转向精神消费,在精神文化产品中寻求安慰。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人们纷纷涌向电影院,通过看电影去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及缓解紧张的情绪压力。因此,此次危机恰好给了媒体一个机遇去开发精神文化产品,促进文化消费。我国传媒业者可紧紧抓住危机下人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去编写电视电影剧本,开发适应观众需求的电视栏目,争取广大的受众。
再者,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迫切想了解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对经济的动态及信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在图书销售市场上,《货币战争》、《次贷危机》等原本只有经济专业人士才关注的经济读物成为畅销书。各类电视、报纸、杂志及网站的经济类信息的频道及栏目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对经济类的节目还可以再进一步深度挖掘及开发,以满足危机下广大受众的需求。
总之,此次金融危机时间持续多久,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有多深,目前还无法预期。在这次危机中,如何转危机为机遇,是中国传媒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此次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因此,研究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探讨其对策,对于我国传媒业避开困境,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徐兰.中国电影业“不愁钱”时代到来.中国资本策划网,/article/hybt/2009-03-17/Article_20090317110342.html.
②蔡尚伟,苏惠文.金融危机:“超媒体发展之机”.新闻与写作,2009年02月.
③吴信训,金冠军,李海林等.现代传媒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185页.
④李高业.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理论学习,2008年04期.
参考文献:
[1]李楠.金融风暴:传媒业的危险与机遇.中国传媒科技,2009年01月.
[2]陈虹.迎合潮流,对应受众——金融危机下受众需求的变化及媒体传播策略的调整.2009年03月.
[3]郭全中“口红效应”..究竟能给传媒业带来什么.新闻实践,2009年04.
[4]郭全中.报纸提价——尴尬的选择.人民网传媒频道,me¬/GB/22100/120097/120099/816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