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统计审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审计统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审计统计指标是做好审计统计的前提条件,下面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谈一谈对审计统计指标的认识。
一、审计统计的主要作用
审计统计是运用统计方法对审计工作情况进行统计,为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的活动,是审计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情报、成果在审计统计报表中的集中反映,是审计机关工作成果和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审计统计具有以下作用:
1.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审计统计工作主要包括审计项目台帐登记、审计统计报表汇总和审计统计分析。按照审计项目编制统计台帐是做好审计统计的基础性工作。审计项目台帐记载了审计项目有关情况的原始数据,审计机关通过审计项目台帐可以直接生成本级月度、季度和年度审计统计报表,上级审计机关可以逐级汇总下一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统计报表。审计统计报表反映了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全国审计机关,在一定时期内的审计单位个数、审计查出主要问题情况、审计处理情况、审计处理结果落实情况、审计结果利用开发情况、审计项目工作量、审计业务经费等统计信息。它用报表的形式和统计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审计工作情况,记载了审计工作成果,为审计机关领导了解审计工作情况提供了直接依据。统计人员根据审计统计报表和年度审计计划,分析计划完成情况,撰写审计统计分析报告,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
2.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2003年1月13日,朱镕基在审计署考察时强调,审计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卫士,是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审计统计报表中的审计查出主要问题直接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违规问题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等统计数据。通过分析这些审计统计数据,并依法向上级审计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审计统计分析报告或者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统计结果,能够揭示国民经济运行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统计的信息监督和咨询服务作用。审计署每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公布、分析上一年度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和审计查出主要问题等审计统计数据,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3.促进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多元化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党和国家对经济和社会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信息情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统计信息是政府审计机关以科学的审计手段和合法的审计程序,通过扎实有效的审计监督活动搜集、发现、统计出的信息情报,它真实地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新闻媒体提供的信息相比,审计统计信息更加客观、准确、全面,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器和社会发展状态的晴雨表,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审计统计指标的含义和分类
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数值。审计统计指标是反映审计工作成果和审计工作情况的基本概念和这些概念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的具体数值,前者是审计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后者是审计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确定审计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建立一套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审计统计指标体系,是审计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审计统计指标要科学合理、繁简得当、具有可操作性,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适当的超前性,做到全面准确、不重复、不遗漏。
一、审计统计抽样及技术介绍
审计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是对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审核,并审查相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计抽样的种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2.变量抽样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加强审计整改统计创新工作;加强地方效益审计统计创新工作;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统计创新工作;对审计整改统计创新工作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创新审计整改工作统计指标、审计整改工作统计指标的统计范围、关于审计整改率、创新地方效益审计统计指标工作、地方效益审计统计指标创新的统计范围、方计算机辅助审计统计创新指标、地方计算机辅助审计统计创新指标范围、针对地方领导决策需求,对“成果利用”的审计统计指标内容进行细化;以及其他地方领导决策所需要的审计统计数据。在具体进行审计统计时,尤其重要的是对具体问题的判断,要科学地统一统计口径,等。具体材料详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政府审计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审计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一步加强审计统计能力,对于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建议,提高决策能力具有一定意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在《经社理事会关于加强统计能力的决议》中呼吁各成员国要加强国家统计能力,为国家发展政策和战略服务。李金华审计长在今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审计事业的深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对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的全局意识、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积极推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地方审计也要求针对地方发展所处的关键时期和特殊环境,注重抓好开拓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审计统计工作切实发挥为领导决策提供建议和参考功能。
如何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紧密结合国家审计统计体系,有针对性地创新地方审计统计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审计统计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统计数据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和建议的作用,这是当前审计统计实践所要积极推进落实的工作。为强化审计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的参考和建议功能,针对地方审计工作发展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需求,围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统计、地方效益审计工作统计和地方审计整改工作统计等当前审计工作热点和重点,从审计统计指标、审计统计内容、审计统计工作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工作。
一、加强审计整改统计创新工作
政府审计不仅要查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督促抓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以进一步提升审计效果,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因此,审计统计工作要加强创新,以统计数据的形式全面、准确、及时地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统计,实事求是地将审计整改工作状况反映出来,供领导决策参考。为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在审计实践中探索创新几个审计统计指标,根据地方政府审计发展实际初步确定该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对各类型审计项目的整改工作统一统计路径,提高统计创新工作质量。
1、创新审计整改工作统计指标。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需求和地方政府审计发展实际,初步确定年度审计项目查出问题所涉及的资金总额、已纠正或整改金额、针对审计进行建章立制的个数、审计整改率等。根据这几个审计统计指标,计算地方审计整改比例,为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提供决策参考。
2、审计整改工作统计指标的统计范围。在具体设计审计统计指标时,参考国家审计统计指标体系,对以下审计统计栏目的范围进行:一是审计单位名称,系指经审计通知书确认的,报告期内由审计机关独立或以审计机关为主实施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部门或单位名称。二是审计调查单位名称,系指经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确认的,报告期内由审计机关
独立或以审计机关为主实施审计调查,并报送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部门或单位名称。三是审计资金总额,该指标从资金角度反映审计覆盖面和规模大小。具体范围为:企业,统计会计年度末资产总额;行政事业单位,统计预算资金总额;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统计上级批准计划总投资金额数;等等。以上几个方面是指全面审计情况下的统计口径。在专项审计时,按专项资金额进行统计。四是查出问题金额,系指审计查出的“违规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等的合计数。五是已纠正或整改金额,系指审计决定书、审计报告发出后,被审计(调查)单位已纠正或整改的问题金额。六是查出问题个数,以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问题个数为准。七是已纠正或整改问题个数。针对审计查出问题已纠正或整改的状况,要研究确定审计统计时的参考判断标准:如有关部门和单位已按要求对违规金额和管理不规范金额等全部或大部分进行了纠正或整改状况;针对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已经建章立制的整改状况;针对违规收费等行为已经停止违法行为的状况;针对不涉及资金的管理性或其他类似问题,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会议等形式提出相关要求或在审计整改回复中表示整改的状况;等等。在具体确定参考标准时,要循序渐进地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政府审计发展实际,尤其是要从有利于领导决策角度进行研究。八是已纠正或整改率。
摘要:如今的社会发展的很快,所以导致社会的经济成分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那么简单化了,在审计的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性因素越来越高,也就导致审计的过程中风险也是越来越大,抽样调查因为存在灵活性以及客观性的特点,所以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从抽样审计相关概念入手,分析抽样审计方法的应用,指出统计抽样应用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即调查数据存在失真的风险、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提出改进对策,包括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业务交流、建立系统的抽样审计工作规范、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以期对提升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效果有所裨益。
关键词:统计抽样;审计目标;审计风险
抽样审计其实就是审计人员使用审计的方式对样本进行抽取,审计对象的整体审计意见。抽样审计是一种比较详细的审计使用情况的专业判断和科学决策,其根本目标其实是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资源进行充分的整理和归纳,根据具体的审计数据将审计结果给总结出来,然后再把审计建议给公开。抽样审计的实质是审计抽样。
一、抽样审计概述
(一)审计抽样定义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审计人员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审计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统计抽样,另一类是非统计抽样。前者是指审核员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样本的整体数学和物理情况以及行走情况进行澄清。采用审计抽样法对样本进行随机抽取,并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通过推理得出结论。事实上,非统计抽样是指审核员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专业水平,对整个过程进行随机的回顾,然后根据结果来判断所有的特征。如果能很好地设计非统计抽样,如果能设计非统计抽样,就可以得到与统计抽样一致的结论。
(二)抽样审计步骤1.按照审计目标确定抽样总体的范围首先,很清楚哪些项目将被详细取样。这对抽样人群的清晰性至关重要,对设计目标的完成和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注意总体范围和具体审计目标的衔接。2.依据抽样参数确定样本规模按照整体的数量以及偏差情况还有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来明确样本选择的数量是多少,也就是样本的规模大小,若是数量不多,那么就不可以将综合特征给明确的展现。3.选样在明确总体范围和样本量后,根据随机性原则,选择相应数量的样本。总体方案能否选定,基本上取决于概率因素。基本上,总体项目选择和其他项目选择的概率是一般规模的。在抽样过程中,可以采用统一抽样、分层抽样、聚类抽样等方法。4.审核样本随机抽取样本后,必须仔细检查每一个选取的样本,然后计算出误差概率,以便比较此误差的概率和预期的总体误差率,以确定此时使用的样本数量是否一致。一般来说,样本误差的概率与预测总误差的概率基本相同,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和选择的一致性。如果样本误差的概率很小,说明这次估计的总体误差比较明显,所选样本的数量太多,反之,所选样本的数量太少。此时,用样本误差概率代替整体误差概率,一次调整样本数,直至两个数据基本相同,进行整体判断和推理。
二、统计抽样在审计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调查数据存在失真的风险抽样调查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利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来将具体的数据人口给推算出来。抽样调查的理论基础就是凭借样本数据所预计出来的总体和实际总体间误差的多少,来确定会不会影响到数据的正确采用。在调查数据的过程中,存在误差这件事情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个误差可能会有大,同样也有可能是小的。相对性则是由分析问题以及决策来确定的。在制定抽样计划的时候,是会制定一些误差范围要求的。具体来说,抽样误差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严格控制,以确保决策的影响最小化。错误没有一致的标准,这是由数据用户分析问题和作出决策的需要决定的。当索引的相对误差较小时,数据的正确率可以提高到最高,因此对样本量的要求很高。人口普查专家认为,抽样调查所估计的相对误差应在数据质量的15%范围内,可以使用20%的数据。但如果超过30%,基本上不能释放。被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保证程度。当内部控制的制度愈发的完善的时候,就表示这个保证的程度就处于很高的状态下,反之则是很低。所以在审计的过程中,若是需要很高的保证程度的时候,就需要将样本量增加。现举甲、乙两例如下表1(假定总体数量在5万以上)按照上面的计算公式来看,甲例的样本数量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七百九十,乙例的样本数量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二百三十七。需要注意的情况就是:在上面的两个计算公式中,总体数量其实和样本数量之间不存在什么联系,这是因为站在属性的角度来讲,抽样审计是按照“正确”以及“误差”这两种概率来计算的,因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存在的,尤其是总体数量很多的时候,总体数量基本上不会对取样产生任何的影响。
一、统计抽样的理论依据
概率论为抽样审计提供了理论支持,数理统计为其提供了具体方式。在整个过程中,要根据大数定律分析好抽样的样本信息,了解性质和具体内容,使得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从而根据样本的审计推断出总体的情况,得出总体的相关结论。进行抽样时,要确保抽样的随机性,找出每个资料的内部联系。之后对样本进行审计,对样本的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总体的特征和基本情况,大数定律为整个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大数定律虽然为抽样审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进行抽样审计还缺少方法论,应运而生的就是以抽象推断为核心的数理统计。数理统计包括抽样方法设计及选择和统计推断,在审计中使用统计抽样需在整体中选出部分作为样本,对其进行审查,从而得出总体特征和情况。由于涉及到的特征既有数量方面的也有品质方面的,所以出现了定性评价(属性抽样)和定量评价(变量抽样)两种评价方式。为了保证整个过程是科学的,在探究统计抽样审计技术如何在工程审计的应用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先进的技术,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工程审计的特点和抽样指标的设定
(一)工程审计的特点
工程项目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涉及到的业务很广泛,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项目的合规性和合法性。所以在进行工程审计时,工作人员要先对项目立项的合法性进行审核,之后审核项目的相关内容,如招标过程、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签证等,这些环节都需要被审核,只有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后期的环节。后期中,要重视物资的招标、配送和领用等环节,竣工后也要进行跟进,让竣工的前前后阶段符合相关规定,减少失误。全面谨慎的审核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审核工作,这也就决定了该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抽样统计,但在一些特殊的行业中,统计抽样是必不可少的方式。根据经验和相关理论的支持,统计员只需对工程的部分环节进行统计抽样,就可以掌握项目的整体特征和相关情况,包括核减率和核减额,从而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和防止之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规范项目管理制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二)抽样指标的设定和审计流程
属性抽样方式也是定性审核的方式之一,它主要指在根据相关内部控制的要求。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属性准则。在使用属性抽样方式时,审计员要根据事先确定好的质量指标要求进行审查,以确定该项目内部控制是否达标,是否可以执行。审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影响误差出现的因素,允许误差的存在,这就是可容忍误差。在不同性质的测试中,允许出现误差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依据是审计重要性水平,而在符合性测试中,其主要依据则为内部控制设置健全性程度。在审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可容忍误差,以此作为对总体下结论使得预计值。
(三)建立工程审计抽样模型
审计统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审计统计指标是做好审计统计的前提条件,下面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谈一谈对审计统计指标的认识。
一、审计统计的主要作用
审计统计是运用统计方法对审计工作情况进行统计,为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的活动,是审计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情报、成果在审计统计报表中的集中反映,是审计机关工作成果和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审计统计具有以下作用:
1.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审计统计工作主要包括审计项目台帐登记、审计统计报表汇总和审计统计分析。按照审计项目编制统计台帐是做好审计统计的基础性工作。审计项目台帐记载了审计项目有关情况的原始数据,审计机关通过审计项目台帐可以直接生成本级月度、季度和年度审计统计报表,上级审计机关可以逐级汇总下一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统计报表。审计统计报表反映了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全国审计机关,在一定时期内的审计单位个数、审计查出主要问题情况、审计处理情况、审计处理结果落实情况、审计结果利用开发情况、审计项目工作量、审计业务经费等统计信息。它用报表的形式和统计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审计工作情况,记载了审计工作成果,为审计机关领导了解审计工作情况提供了直接依据。统计人员根据审计统计报表和年度审计计划,分析计划完成情况,撰写审计统计分析报告,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
2.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2003年1月13日,朱镕基在审计署考察时强调,审计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卫士,是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审计统计报表中的审计查出主要问题直接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违规问题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等统计数据。通过分析这些审计统计数据,并依法向上级审计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报送审计统计分析报告或者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统计结果,能够揭示国民经济运行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充分发挥审计统计的信息监督和咨询服务作用。审计署每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公布、分析上一年度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和审计查出主要问题等审计统计数据,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3.促进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多元化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党和国家对经济和社会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信息情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统计信息是政府审计机关以科学的审计手段和合法的审计程序,通过扎实有效的审计监督活动搜集、发现、统计出的信息情报,它真实地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新闻媒体提供的信息相比,审计统计信息更加客观、准确、全面,它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器和社会发展状态的晴雨表,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审计统计指标的含义和分类
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数值。审计统计指标是反映审计工作成果和审计工作情况的基本概念和这些概念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的具体数值,前者是审计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后者是审计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确定审计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建立一套与审计工作相适应的审计统计指标体系,是审计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审计统计指标要科学合理、繁简得当、具有可操作性,既符合客观实际,又有适当的超前性,做到全面准确、不重复、不遗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政府审计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审计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一步加强审计统计能力,对于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建议,提高决策能力具有一定意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在《经社理事会关于加强统计能力的决议》中呼吁各成员国要加强国家统计能力,为国家发展政策和战略服务。李金华审计长在今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审计事业的深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对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的全局意识、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积极推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地方审计也要求针对地方发展所处的关键时期和特殊环境,注重抓好开拓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审计统计工作切实发挥为领导决策提供建议和参考功能。
如何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紧密结合国家审计统计体系,有针对性地创新地方审计统计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审计统计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统计数据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和建议的作用,这是当前审计统计实践所要积极推进落实的工作。为强化审计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的参考和建议功能,针对地方审计工作发展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需求,围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统计、地方效益审计工作统计和地方审计整改工作统计等当前审计工作热点和重点,从审计统计指标、审计统计内容、审计统计工作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工作。
一、加强审计整改统计创新工作
政府审计不仅要查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督促抓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以进一步提升审计效果,不断提高政府效能。因此,审计统计工作要加强创新,以统计数据的形式全面、准确、及时地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统计,实事求是地将审计整改工作状况反映出来,供领导决策参考。为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在审计实践中探索创新几个审计统计指标,根据地方政府审计发展实际初步确定该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对各类型审计项目的整改工作统一统计路径,提高统计创新工作质量。
1、创新审计整改工作统计指标。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决策需求和地方政府审计发展实际,初步确定年度审计项目查出问题所涉及的资金总额、已纠正或整改金额、针对审计进行建章立制的个数、审计整改率等。根据这几个审计统计指标,计算地方审计整改比例,为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提供决策参考。
2、审计整改工作统计指标的统计范围。在具体设计审计统计指标时,参考国家审计统计指标体系,对以下审计统计栏目的范围进行:一是审计单位名称,系指经审计通知书确认的,报告期内由审计机关独立或以审计机关为主实施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部门或单位名称。二是审计调查单位名称,系指经专项审计调查通知书确认的,报告期内由审计机关独立或以审计机关为主实施审计调查,并报送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部门或单位名称。三是审计资金总额,该指标从资金角度反映审计覆盖面和规模大小。具体范围为:企业,统计会计年度末资产总额;行政事业单位,统计预算资金总额;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统计上级批准计划总投资金额数;等等。以上几个方面是指全面审计情况下的统计口径。在专项审计时,按专项资金额进行统计。四是查出问题金额,系指审计查出的“违规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等的合计数。五是已纠正或整改金额,系指审计决定书、审计报告发出后,被审计(调查)单位已纠正或整改的问题金额。六是查出问题个数,以审计报
告中反映的问题个数为准。七是已纠正或整改问题个数。针对审计查出问题已纠正或整改的状况,要研究确定审计统计时的参考判断标准:如有关部门和单位已按要求对违规金额和管理不规范金额等全部或大部分进行了纠正或整改状况;针对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已经建章立制的整改状况;针对违规收费等行为已经停止违法行为的状况;针对不涉及资金的管理性或其他类似问题,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会议等形式提出相关要求或在审计整改回复中表示整改的状况;等等。在具体确定参考标准时,要循序渐进地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政府审计发展实际,尤其是要从有利于领导决策角度进行研究。八是已纠正或整改率。
3、关于审计整改率。审计整改率的计算是个敏感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对于审计整改率的统计本身,就涉及到统计角度问题。因此,既要非常慎重地统计,又要积极稳妥地探索创新审计统计。对于审计整改工作的统计,除了要研究统计审计查出问题个数的整改状况,还要参考统计审计查出问题金额的整改状况,以达到实事求是地统计审计整改工作实际,切实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新晨
一、审计统计抽样概述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时,从被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审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统计抽样是审计抽样的一种方法,它是相对于非统计抽样而言的。统计抽样是指在审计抽样中,审计人员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按照一定方法确定样本数量,并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评估总体的审计抽样技术。它运用的数学运算包括两个过程:计算样本规模和推算总体。统计抽样的思想方法是以假设检验为前提,设定抽样参数,确定抽样规模,无人为偏见的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核,根据需要扩大样本,逐次逼近总体特征,根据样本特征经科学计算推导,得出总体结论。根据抽样测试的目标不同,统计抽样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用于符合性测试的属性抽样和用于实质性测试的变量抽以及货币单位抽样。
二、审计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技术
(一)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
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