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计算机辅助审计事业发展范文

计算机辅助审计事业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事业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辅助审计事业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审计技术和手段的一场深刻变革,广大审计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李金华审计长所说:“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不了解信息技术,也将失去指挥资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审计信息化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新兴学科,难度大,可借鉴性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许多一时难以克服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如一个个拦路虎、绊脚石,阻碍了审计人员前进的道路。如何理清思路、克服困难,使广大审计人员尽快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当前广大审计人员都在积极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局自2004年9月以后,在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短短一年时间,我局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无到有,至目前已有90%以上的项目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成立了由30位审计人员组成的技术一组、技术二组,有5篇审计信息化文章被国家审计署网站录用刊登,有两篇计算机辅助审计精品案例参加了审计署计算机辅助审计专家库评选,实现了“同级审”中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采集,研制成功了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等软件,先后有广东、安徽、深圳、淄博、温州、金华等省内外十来家兄弟单位到我局考察交流审计信息化工作经验。

下面,我结合担任审计信息化技术组组长以来所做的工作,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举一反三,引领更多的审计人员一起探讨此课题,共同把审计信息化工作推向前进。

一、“数据采集”是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必修课

审计人员要想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首先要通过数据采集这一难关,否则,隐藏在被审计单位财务或业务系统中的后台数据库,就如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个迷团,看不见,摸不着,造成审计人员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尴尬局面。所以,如何尽快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采集方法,是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当务之急。

根据目前财务软件系统的特点,数据采集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直接拷贝数据库文件实现数据下载

在WindowsXP或Windows2000下运行的通用财务软件,如“小蜜蜂”、“用友”等,它们一般使用独立的数据库文件,如ACCESS、DBASE等数据库文件。遇到这样的财务软件,可以根据软件说明书,找到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直接将数据库文件拷贝到笔记本电脑上,再运用“AO”、“金剑”等专用审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二)运用财务软件或专用会计软件中自带的数据导出功能实现数据下载

大多数的通用财务软件和专用会计软件都带有基本的数据导出功能,在软件的菜单中一般都能找到相应的按钮,运用相应功能,可以将查询到的批量数据,直接导出成EXCEL、ACCESS或TXT等通用格式,然后在笔记本电脑上就可以直接进行分析处理。此方法简单易用,适用于一般的审计人员,特别是不熟悉后台数据库技术的同志。

(三)运用“ODBC”技术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采集

ODBC(OpenDataBaseconnectivity),直译为开放式数据库互连接,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一种异型数据库互连的解决方案,也成了目前流行的一种数据访问标准。采用ODBC方式能够和所有遵循ODBC标准并留有ODBC接口的数据库系统互连,目前大多数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ODBC标准。ODBC实际上是一个数据库访问库,它包含访问不同数据库所要求的ODBC驱动程序,如要访问Sybase,就用Sybase的ODBC驱动程序,要访问DB2数据库,就用DB2的ODBC驱动程序。总之,应用程序要访问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只要调用ODBC所支持的函数,动态链接到相应的驱动程序上即可。

审计人员如果掌握了ODBC技术,也就得到了数据采集的万能钥匙,任何复杂的数据采集都将变得非常容易。在对被审单位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可以采用ODBC技术使被审单位信息系统中的后台数据库和审计组自带的服务器或笔记本电脑中的数据库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相连。根据审计要求,就可以通过这一直接连接的数据接口,在被审单位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读取规定时间段、规定范围内的审计数据。

下面,以我市财政“同级审”和丽水遂昌县原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中使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访问被审单位小型机UNIX系统中Sybase数据库的实际工作经历为例,介绍一下运用ODBC技术实现跨系统、跨平台访问大型网络数据库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第一步:创建ODBCDSN文件

在创建数据库脚本之前,必须提供一个使应用程序定位、标识和与数据库通讯的途径。数据库驱动程序使用DSN(DataSourceName)来定位和标识特定的ODBC兼容数据库,将信息从应用程序传递给数据库。DSN包含数据库配置、用户安全和定位等信息。通过ODBC,可以选择希望创建的三种DSN类型:即用户DSN、系统DSN或文件DSN.其中用户和系统的DSN存储在Windows注册表中,并且系统DSN允许所有的用户登陆到特定的服务器上去访问数据库,用户DSN使用适当的安全身份证明限制数据库到特定用户的连接,而文件DSN用于从文本文件中获取表格,提供了对多用户的访问,并且通过复制DSN文件,可以轻易地从一个服务器转移到另一个服务器,本例中我们将使用文件DSN.

首先,要求被审单位的技术人员,在审计组自带服务器或笔记本电脑上安装好Sybase的客户端软件(SybaseClientforNT)。然后,通过在Windows的“开始”菜单打开“控制面板”,双击“ODBC”图标,然后选择“文件DSN”属性页,单击“添加”,选择数据库驱动程序,单击“下一步”,再按照下面的提示配置适用于您的数据库软件的DSN.

第二步:配置Sybase数据库DSN文件

在“创建新数据源”对话框中,从列表框中选择“Sybasesystem”,然后单击“下一步”,键入DSN文件的名称“Sybase”,再单击“下一步”,最后单击“完成”创建数据源,在“LogontoSybase”对话框中键入由被审单位提供的Sybase服务器名称(含端口号)、用户名、用户密码和数据库名称,单击“OK”。如果上述操作均没有问题的话,系统就会在Programs/Commonfiles/ODBC/DataSources目录中创建一个Sybase.dsn文件。

第三步:下载数据

在本地SQLServer中选择导入数据,在“数据源”对话框中,从列表框选择“SybaseSystem”,然后在“用户/系统DSN”列表框选择上一步建立的DSN“Sybase”,单击下一步,在“目的服务器”中选定“Local”,然后在数据库中选择要导入到的数据库名称,再进行数据导入。这样,被审单位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就可以一次性地迁移到审计组服务器或笔记本电脑的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中。

运用此方法,举一反三,还可以访问其他如Oracle、DB2、Informix、RDB等数据库系统。

二、“求实创新”是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永久动力

计算机辅助审计必须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发掘一切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同时,需要开放思想,积极发挥创新精神,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信息化技术在审计工作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这样才能把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搞好、搞活。

如在今年我市财政“同级审”项目中,为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水平,我局专项投资5万多元,为审计组配置了高性能的IBM服务器、交换机、激光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将审计一线打造成一个信息化的审计现场,大大提高了计算机辅助审计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审计组所有审计人员的笔记本电脑全部联网,实现审计数据共享、打印机共享、电子数据互传等自

动化办公功能。将以前单兵分散工作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如今的计算机协同作战,极大的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二)该平台与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中心联网,通过数据库接口技术,将2004年度全部税收征管数据、预算总会计数据、国库综合专户等后台数据库直接通过网络迁移到审计组专用服务器上进行集中处理。由于这些数据库容量大,计算复杂,以往使用笔记本电脑根本不可能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核实,现在有了专用服务器,这些工作就变得轻松了,同时也扩大了审计的覆盖率,降低了审计风险。

(三)在本次“同级审”项目中,技术组还通过政府专网,将现场局域网与审计局内部网站相联,依托“宁波审计”网站的网上办公平台,实现了审计现场和市局领导办公决策系统的联网,局领导坐在办公室内就能随时查阅和批示审计人员在现场填写的审计日记、工作动态等资料,也可以组织专家组通过网络与现场审计人员共同会诊,初步实现了审计作业的远程控制。

(四)有了这些信息化装备,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独立性也得到了增强。以前需借用被审计单位服务器处理的大容量审计数据,目前在审计组自己的服务器上就可以独立运行,完全不占用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资源,体现了审计技术的独立性,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充分肯定。

又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审计日记制度,我局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组织审计信息化技术组人员进行专项攻关,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依托宁波审计网站的网上办公平台,研制成功了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试运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打破审计日记的空间性

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首先解决了一个经常遇到的难题,即当审计组在远离单位的异地进行审计时,由于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组成员不回单位,所以领导和复核部门无法及时看到其审计日记,因此往往失去重要的决策机会。

监控系统提供了4条专用电话线路供审计人员远程提交审计日记,只要有电话就可以随时随地向单位传送数据。所以即使在国外审计,单位领导也能及时看到审计组的审计日记。有了该监控系统,审计日记如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二)提高审计日记的时效性

审计日记要求审计人员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的审计过程,6号令第44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逐日编写审计日记”,但6号令并没有建立此项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突击完成审计日记的编制工作还时有发生,不能完全做到逐日编写。

有了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因为审计日记可以远程提交,所以审计组的每位审计人员就能天天上传审计日记。如果在审计实施阶段,某个审计人员有三天以上没有提交审计日记,监控系统还能在网站上自动进行提醒催办。采取这些措施后,大大提高了审计日记的时效性。

(三)增强审计日记的交互性

运用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后,审计日记不仅仅是记录审计过程和轨迹的简单文书,审计日记已成为审计组与领导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体。通过这一系统,单位领导可以随时查阅最新的审计日记,也可以在上面批阅、指示,更可以组织各方专家对审计日记进行共同会诊。

(四)保障审计日记的安全性

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采用多重加密技术,确保了审计日记的安全保密性,并且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如局领导可以批阅所有审计日记;局专职复核部门可以提前进行复核;业务处人员只能查看本部门的审计日记;对于个别特殊审计项目还可以单独进行加密处理,只有个别相关人员才能查阅;审计日记一经提交后就不能修改,只能在下篇日记中补充说明。这样,既保证了审计日记的安全性,也保护了审计日记的撰写人。

今年上半年,我局已通过该远程监控系统收集审计日记241篇,其中许多项目都是异地审计,比如最远的遂昌县原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计现场距离市局有四百多公里路程,有了该远程监控系统后,局领导就能随时查阅审计日记,调整工作思路,有时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专家给现场审计人员进行工作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理清思路,共创计算机辅助审计成功之路

计算机辅助审计产生的时间不长,是一门技术性和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不同于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能参考和模仿社会上各行各业的通用做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方法要靠广大审计人员自己来共同研究和探讨。

(一)三思后行,谋定后动

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当前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已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将计算机辅助审计作为大事来抓,但往往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或没有长远规划,缺少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所以,在搞计算机辅助审计之前,首先要对本地区、本单位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程度、有无专业计算机技术人员及能够勇于探索、善于管理的骨干力量等情况作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于本地区、本单位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

往往有些单位担心自己的基础条件差,以前也没有开展过此项工作,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个空白点,而对搞好此项工作缺乏信心。其实,这样的单位可能更加容易后来居,这就好像一个城市的建设,老城市往往局限制于原有建筑风格和交通道路等既定设施,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并不多,而一片新区的开发往往潜力无限,可以在广阔的土地上自由构建和创新,最终形成一个现代化的美丽都市,关键是要做好城市的长远规划方案。

总之,要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首先要把握好发展的总体方向,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离,最终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

(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要善于借鉴他人经验,主动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站在他人的基础上,跨越式的向前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从而大大缩短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起步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局在去年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之初,就组织技术组人员多次前往广东、深圳等地向先进单位学习取经,使审计人员了解到别人的先进技术,开阔了眼界,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为以后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由浅入深,顺序渐进

计算机辅助审计有难也有易,各项工作必须有浅入深,顺序渐进,不能一味地求大、求全、求难,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使审计人员产生畏惧心理,对今后的工作极为不利。相反,刚开始尝试计算机辅助审计时,要选择那些比较简单的、比较容易出成果的小项目作为试点项目,要以此为基础,不断地总结成功经验,逐渐地增加技术难度,按部就班,最终广大审计人员都将成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行家。

(四)以人为本,以点带面

事在人为,要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必须要有一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甘于吃苦的好队伍,要有几名技术经验丰富、善于组织管理的骨干力量,要注重培养自己本单位的小老师、土专家。

审计信息化技术组就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要使技术组成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冲锋队、播种机、智囊团”。技术组的人员可以采用资源整合的方式,从个业务处室抽调计算机基础较好的,热爱计算机技术的审计人员兼职担任。根据计算机知识水平的差异,技术组可以分为一组和二组,其中技术一组为关键,人员要精而少,一般不超过十人,否则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技术二组为推广普及组,人数可以适当多些。

技术组的总体工作方式为,技术一组进行集中学习、集中研究、集中攻关,并将取得的成果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传授给技术二组,技术二组的同志在计算机辅助审计实践工作给技术一组的人员当助

手,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与提高。这样,通过以点带面,层层传递,既保证了科研攻关的需求,又解决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培训辅导。

(五)软硬兼施,扎实基础

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是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有力武器,要充分利用“金审工程”项目,引进和开发一批高效的计算机辅助审计专用软件,配置一批实用、够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保证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绝不能迷信只要有先进设备就一定能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错误思想,要充分挖掘现有计算机设备资源的潜力,注重开发新的、实用性强的软件,否则,不切实际的过多装备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还有可能成为今后工作的累赘和包袱。

目前我局用于连接省厅、市政府、全市11个县(市)区审计局及各处室的唯一的一台服务器是7年前购买的惠普PII老服务器,我们不仅靠它运行了自行开发的宁波审计网站和独具特色的网上办公系统等办公软件,还运行了最新研制的审计日记远程监控系统以及其他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只要肯努力发掘,一些老的设备还是可以不断发出新的光彩的。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一项新的工作,是需要广大审计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工作,今后,我局还将逐步在联网审计、计算机审计、实时监控等更广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领域中做积极尝试。并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审计工作的各个领域,概括起来,就是要努力搞好“三个服务”,即信息化技术要为领导决策服务,信息化技术要为审计一线服务,信息化技术要为办公管理服务,并落实好“三个抓”,即按年度精神抓重点,按文件要求抓规范,按实际需要抓创新,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向着更实用、更高效、更规范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