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中云班课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信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各种教育教学平台应运而生。蓝墨云班课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互动教学的一种云服务平台。医学统计学是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对医学统计学教学进行改革,通过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教学环节进行了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研究生;医学统计学
伴随着中医药现代化步伐的快速发展,医学统计学已成为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1]。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医学统计学已渗透到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是分析与解决中医药实际问题的工具之一。它能够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科研数据,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理念,锻炼科学的逻辑思维,学会科学的推理与总结归纳方法,在医学研究生的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少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传统课堂上的“填鸭式”知识灌输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强烈的学习需求以及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教育”为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带来了新的转变和挑战。互联网技术与高等教育相结合产生出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如MOOC(慕课)、微课、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互联网+教育”将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3]。
1蓝墨云班课简介
蓝墨云班课是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设备进行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该平台的设计理念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师生间的沟通更顺畅,使教学变得更有趣、更高效。蓝墨云班课具有以学生为主体性、移动性、共享性、交互性、高效性等特点,其功能强大,可以轻松实现教学资料推送、讨论答疑、课堂签到、布置作业、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等互动教学活动[4]。自2014年11月推出以来,因其实现课堂即时互动、及时反馈,利用“经验值”游戏化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协助老师形成翻转课堂式教学等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可[5-7]。
2蓝墨云班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2.1课前准备
2.1.1注册账号,创建班课教师和学生首先在手机端下载蓝墨云班课APP,根据操作提示注册蓝墨云班课的个人登录账号。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建班课,并完善班课相关信息,如课程、班级、学期、学习要求、教学进度、考试安排等,完成后会自动生成班课的邀请码,分享给学生,用以加入班课。
2.1.2上传和教学资源教师登录蓝墨云班课的电脑客户端,把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以方便学生预习相关知识。该平台支持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如PPT、Word、图片、视频等。医学统计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注重培养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除了将医学统计学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到平台上,我们还结合历年的教学经验,将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容易混淆和误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制作成了中医相关专业的正反教学案例,在平台上共享,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统计学实际问题的能力。SPSS软件操作是研究生医学统计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将其分为八个模块:数据库建立和管理、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相关和回归、统计图的制作,每个模块均录制了软件操作的小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扎实地掌握每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教学资源上传完成后,其时间则根据各班课的具体授课时间灵活掌握,一般提前两天左右,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资源后学生会收到系统信息,完成查看后可获得相应的经验值。教师在后台可以监测学生资源查看情况并适时提醒未完成学习的同学。在学生预习的同时,教师在云班课创建答疑讨论区,学生将预习时遇到的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疑难知识点。
2.2课堂应用
2.2.1课堂签到传统的考勤方式多是采用花名册点名,而蓝墨云班课提供了一键签到、手势签到和手工登记三种不同的签到模式,授课教师可根据情况自由灵活选择。学生在手机上轻松操作,1分钟内即可完成整个班级的签到,有效地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此外签到时还可显示学生设备与教师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升课堂出勤率。
2.2.2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中,教师既可以根据学号、姓名、参与次数手动选择同学进行答题,也可以采用手机摇一摇的方式随机选择,较好地避免了教师的主观选择。此外,平台还设计了“举手”和“抢答”环节,教师可以对回答课堂问题积极的同学给予经验值奖励,能更有效地活跃班级的教学氛围。课堂提问也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提高学习的专注力和活动的参与度。
2.2.3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蓝墨云班课适当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比如在讲解假设检验时,我们先提出了“假设检验得到的P值越小,是否说明待比较各方的差异越大”这样的基础性问题,又进一步提出“统计学中为什么常常将0.05作为检验水准”这样的拓展性问题。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发言,针对小组的回答情况,教师进行分析和点评,并对回答较好的小组给予经验值奖励。通过讨论,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课后反馈
每个章节学习结束后,教师将每章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供学生巩固复习。另外,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作业/小组任务中推送各章节的思考题并设定最晚提交时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后上传作业。授课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并评分,学生也能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了解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个别未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一对一交流。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投票问卷功能来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教学方式的认可程度,以便总结经验,恰当改进今后的教学。
3蓝墨云班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3.1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3.1.1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由于医学统计学的概念抽象空洞、逻辑性较强、公式复杂繁多,不少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畏难情绪。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进行教学,可以将所有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源,及时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让学生能合理利用时间和教学资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平台上的课堂抢答、讨论答疑、头脑风暴等功能也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1.2提高教学质量蓝墨云班课可以将整个教学活动数据化,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观看资源、参加班课、完成作业等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平台上的数据分析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安排,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1.3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都非常有限,而且由于授课对象众多,教师很难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而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师生可以在课后借助手机进行一对一地互动和交流,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进一步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1.4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移动互联网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保证连贯性、完整性,同时又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而且需要具备深厚的课堂底蕴、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也就促使授课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2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蓝墨云班课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设备开展教学的平台,因此必然离不开网络和手机。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可能会利用手机聊天、网购、打游戏、观看与教学无关的视频等,同时学校网络的不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台的运行。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约束和监管,学校加强对网络建设的投入和管理。综上所述,蓝墨云班课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全新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配套环境的完善以及各种优质移动教育平台的到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课堂教学必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健,李秀昌,韩曦英.中医专业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6):728-729.
[2]汪全海,姚应水.以课题设计和论文写作为导向的研究生医学统计学分段式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4):626-628.
[3]潘懋元,陈斌.“互联网+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J].重庆高教研究,2017,5(1):3-8.
[4]何欣忆,覃梦秋,冯玲.“蓝墨云班课”APP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47(23):230-231.
[5]许晓源,江和,孙晓峰,等.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8,27(2):185-189.
[6]刘芳,许家军,蔺海燕,等.蓝墨云班课辅助人体局部解剖学传统教学的实施和评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33(7):89-90.
[7]吴亮,陈丽,苏谦.基于蓝墨云班课移动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满意度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20(2):1-7.
作者:李静 朱继民 武松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