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事业单位工资统计缺陷及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1劳动工资统计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劳动工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基层单位人力的投入、劳动力的流向、从业人员和职工的规模及结构、劳动报酬和工资的水平等情况。其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反映劳动和工资等劳动经济现象的数据及构成和分配使用,是全面反映这方面情况的统计资料[1]。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定期报表、年终统计报表以及日常的各类报表。定期劳动工资报表包括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季报表和年报表,即《法人单位劳动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从业人员统计、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和劳动生产率统计等。年终统计报表是由上一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对下属单位本年度内劳动工资情况进行的汇总统计的各类报表。如: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由农业部制定的《农业部系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统计表》、《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情况统计表》、《全国农业系统国有事业单位人事劳动统计年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制定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中国农业科学院人员调配情况备案表》等。其他报表是指日常工作中,除人事部门外的其他部门要求填报的人员或工资信息,需要劳动工资统计人员提供的报表。如:《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调查表》、《国务院部门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与发展情况调查表》等。
1.2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的重要性
1.2.1劳动工资统计是反映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劳动工资统计中,职工人数和劳动报酬是最主要的两项指标,也是最重要的统计指标。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准确把握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状况,及时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劳动工资政策和计划,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和保持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1.2.2劳动工资统计有利于事业单位收入的合理分配在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下,工资是个人收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客观真实地反映工资水平的变化以及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差异,对于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1.2.3劳动工资统计是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事业单位在招聘人员、确定工资标准时需要了解本地区、本行业的平均工资,通过对本地区、本行业用工成本的分析,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进行经费预算管理。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劳动工资统计能够反映出人员的职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使管理者对单位整体情况有全面的把握,为职称晋升、创新团队建设及引进和培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优化人才梯队建设。
2劳动工资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2.1领导重视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对劳动工资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劳动工资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部门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统计工作是七分统计,三分估计,有的报表项目只要填报大概数就可以了,偏高偏低无所谓。
2.2基础资料建设有待完善
事业单位基础资料包括人事档案,劳动工资台账,人员数据库,各种文件(包括请示、批示、密件以及与其他各单位之间的往来函件等),各类报表,以及日常发生的重要事件的记录(如会议纪要等)。这些基础资料在劳动工资统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效率。目前并没有对基础资料进行系统分类,再加上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很多原始资料零散琐碎,甚至有破损,丢失的现象。
2.3劳动工资统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2.3.1未安排专人负责大多数基层事业单位没有安排专业的统计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一般是财务会计人员或者从事人事工作的人员兼职,他们同时要兼顾很多工作,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统计工作上。
2.3.2未接受过统计专业知识培训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统计工作的专业训练,缺乏专业的统计知识,他们当中虽然有的读过经济类、财务类专业,但是这些专业知识和统计知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别。
2.3.3对统计口径、统计指标的理解含糊不清劳动工资统计涵盖了财务、人事工作中的大量信息,日常填报的报表中,根据报表所调查的目的不同,同样的指标,指标解释却不尽相同,不同部门之间的统计报表口径也不一致。有的统计人员在没有明确指标含义、统计口径的情况下就进行填报,导致统计数据不能如实反映情况。
2.3.4劳动工资统计成了附带工作作为基层单位,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是年终各类报表,这就导致统计人员年底一气呵成,临时抱佛脚,突击完成年终报表,把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当成了附带工作。
2.3.5忽视了统计分析的作用统计分析是根据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所掌握的大量数据及相关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对客观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透过现象的数量表现来揭示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一种认识活动[2]。统计分析是整个统计活动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劳动工资统计中会填报各类报表,各类人员信息,工资情况,而统计人员将报表上报之后就整理归档,几乎就是“雪藏”起来,没有根据数据对单位的经济运行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统计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3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3.1领导给予足够重视
劳动工资统计的目的是反映劳动力用工成本核算[3]。作为单位领导,应加强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重视,不仅要了解基本的统计知识、统计制度,更要善于运用统计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单位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
3.2加快基础资料信息化建设
3.2.1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人事档案是人事管理的基础资料,建立人事档案的数据库,将档案资源科学、有效地进行整合,在保管好实体档案的基础上,将职工有关信息录入计算机,建立电子档案,定期维护更新,使档案的检索和查询迅速快捷,提高统计效率[4]。
3.2.2建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依托网络平台,建立每个职工的个人档案信息平台,包括职工的奖惩、任免、培训情况,并及时更新维护,实行动态管理,为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3.2.3充分发挥劳动工资台账的辅助作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劳动工资台账的重要性。它是统计资料最原始,最翔实的资料,每一天发生的人员变动、工资增减都包含其中,它是基础资料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最根本依据,因此要认真记录劳动工资统计台账,并妥善保管,以备查阅。
3.3全面提高劳动工资统计人员专业素质
3.3.1提高自身政治理论修养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有很强的政策性,统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方针,了解与统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品德修养。
3.3.2加强专业化培训加强专业化培训是提高劳动工资统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最根本途径。通过专业培训,使统计人员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从事统计工作资格,熟知统计法,能够将统计理论运用到工作实际中,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5]。统计人员对统计数据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统计资料能够进行独立、系统、全面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能够为领导做决策提供合理有效的依据。同时,还应熟练应用计算机办公软件,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保证工作效率。
3.3.3拓展多方面知识领域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速,无论是哪一专业、哪一领域的专业人才甚至行家里手,都有很多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因此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形势。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各种各样的知识,每个统计人员除了要掌握统计专业知识外,还要尽可能多掌握与统计工作相关的各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6]。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劳动工资统计作为反映劳动力价格成本、社会就业变化的重要指标,将在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总之,领导重视,为劳资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加快基础资料建设,为提高劳动工资统计的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劳动工资统计人员的素质,才能真正使劳动工资统计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积累经验中实现创新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