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立统计学校外实习基地范文

建立统计学校外实习基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立统计学校外实习基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建立统计学校外实习基地

0引言

授经济学学士学位的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经济与管理类高素质统计人才[1],而统计实习是统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3]。通过统计实习的检验,既能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融会贯通,又能经实习反馈促使教师对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做适当的补充和更新。统计学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实习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4]。在加强实习环节建设的过程中,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统计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地位和作用

(1)学校与企业、事业、政府统计部门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学校要着力进行与企业、事业、政府统计部门的合作。通过双方合作,一方面学生通过到实习单位的实习,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吸收一批专家到学校讲学、办讲座,同时他们还可为学校制定和调整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提供咨询和指导,把统计专业建设融入到社会行业背景,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

(2)培养“双师型”师资的重要载体。实践经验表明,统计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支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身才华和智慧的过程,也是教师锻炼和提高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增长实际本领的过程,不失为培养锻炼“双师型”(即统计师与教师)师资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通过与企业、事业、政府统计部门的合作,培养和发现一批优秀统计人才,把他们吸收到兼职教师队伍中来,充实统计学专业的教学队伍。这些统计学专业兼职教师对所从事专业的基本技能要求以及前沿动态较为熟悉,能把实践知识运用于教学过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统计人才成长的摇篮。①为学生提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5]。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在工作中人的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但能力与知识两者并不等同,需要有一个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统计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训练的场所,使学生从“有所知”走向“有所为”。②创造就业岗位的实践环境。就业岗位知识与能力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为了强化统计学专业学生分析能力,统计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创造了一个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熟悉并掌握本专业的分析技能,缩短了就业与上岗的时间间隔,做到一就业就能上岗。③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6-7]。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参加统计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技能训练,既可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可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使创造的欲望转化为能力。④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统计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在爱岗敬业的情操、团结协作的精神[8]、遵纪守法的习惯和专业技能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职业素质进行“养成教育”,为他们今后走上统计工作岗位及其发展奠定基础。

2当前存在的问题

(1)办学指导思想不很明确。当前,我校统计学专业办学过程中明显倾向学科型教育,重学历、轻技能。在统计学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充分体现出统计学专业教育紧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特征。

(2)实习基地的面比较窄。目前,我校仅仅与一些政府统计部门(如兵团统计局及部分师统计局)通过挂牌签约的形式确立了较长期的合作关系,还未与一些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合作。

(3)校外实习质量不高。由于我校的统计学专业的校外实习没有规范的实习方案、实纲及实习内容,造成了学生到统计局实习过程中,实习内容不明确,实习目标难以实现,学生只是按照统计人员的安排开展一些零星业务,如录数据、整理数据、打印资料等,实习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4)实习的内容主要局限于政府统计工作环节。当前,由于学生实习的单位仅仅是兵团统计局和部分师统计局,这就决定了实习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政府统计工作环节,离培养一定特长的数量分析能力人才的目标差距较大。

(5)缺乏“双师型”教师。目前,我校统计学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不能满足高素质统计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要求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性要求,决定了在校外实习基地工作的教师既要有理论学术水平,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即“双师型”教师。从资格来讲,他们既是教师又是统计师。从教师队伍的结构上来讲,急需建立“双师型”队伍必须大大提高统计师在统计学专业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6)实习管理有待加强[9]。我校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到兵团统计局和部分师统计局实习,只是由他们指定相应的统计人员对学生实习进行管理,而学校没有配备相应的实习教师,实习单位又碍于情面,对学生不敢大胆管理,造成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出现漏洞。

3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目前,我校年轻教师占有较大比例,他们大都“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具体的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差,而由这些教师为主组成的师资力量在实践教学方面基础必然薄弱。另外,由于实践教学存在教师待遇等问题,一般教师不愿从事实践教学,致使教师不愿担任统计学专业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7,9]。

(2)我校虽然认识到吸纳实习单位参与统计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但未能在更广阔的视野上看待实习单位的参与问题,对问题重要程度的认识存在不足,致使实习基地的面比较窄,而仅仅停留在政府统计部门。

(3)我校与实习单位合作、吸纳他们参与培养人才是一项全新的教育模式,需要克服目前我校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领域原有的诸多障碍和不利因素,比如统计学专业教学管理制度要更加灵活和柔性化,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等。没有相应的统计学专业教育教学革新,一方面难以吸引企业、事业这样的实习单位参与;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实习单位参与,合作培养统计人才链的过程也不可能顺畅。

(4)我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实习接受单位等对自己应承担的职责不明确,互相之间缺乏沟通,没有按照统计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制订实习教学计划,明确基本要求;学生在实习前缺乏必要的训练,学生对实习的目的和任务认识模糊,对就业岗位的认识不清等诸多的问题;学校与用人单位缺乏沟通不够,对实习学生存在管理空白,以致于实习单位感到学生的培养和实习单位自身无关,学生实习成了实习单位的负担,实习单位不愿接受学生。

4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建议

4.1扩大实习基地的面

(1)建立“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我校可通过统计学专业教师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联系,建立“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这种校外实习基地,先由统计学专业教师与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联系。如果在长期的合作中双方产生了信任,有意进一步加强协作,学校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正式与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沟通与协商,拟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最后通过一定的形式挂牌后,就可正式成立校外实习基地。

(2)构建“合作制”校外实习基地[10-11]。学校可通过与企业、事业单位的合作来构建“合作制”的校外实习基地。它不仅包括了校外实习安排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统计学专业设置的调整、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等内容。构建“合作制”校外实习基地可通过成立统计学专业委员会的形式,积极吸收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专家进入专业委员会[12-13]。专业委员会一般由企事业单位、政府统计部门和学校的相关专家组成。以统计学专业委员会为平台,学校可以适时了解与统计学专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动向及企、事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加强我校统计学专业师生与社会的联系,最终促成“合作制”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

4.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不但要有理论学术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即“双师型”教师。鉴于此,我校可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统计学专业教师通过相关考试取得统计师的资格,建立这种“双师型”队伍会大大提高统计师在统计学专业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14]。另外,给予统计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与理论教学教师同等待遇,以提高他们指导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4.3制定规范的校外实习方案、大纲及内容针对校外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结合统计学专业知识的特点,由企事业单位、政府统计部门和我校双方来共同协商完成实习方案、实纲及实习内容的制定[15],以便使学生的校外实习不只停留在形式上,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政府统计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又增强了他们的数量分析能力,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岗位实操能力。

5实施效果

统计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我校实践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不断适应新形势对统计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与兵团统计局、农六师统计局、建工师统计局、农十二师统计局合作,建立了“合作制”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每年12月根据相应的实纲和实习内容,分组到以上各统计局实习,实习内容主要体现在政府统计方面,实习指导教师主要由实习单位的各处(室)的负责人来担当,学生经过1个月的实习,熟悉了政府统计工作流程,能够用统计报表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际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这种“合作制”的实习形式,不仅加强了我校统计学专业师生与社会的联系,而且使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习单位的专家不定期到我校讲学,这对学校适时了解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动向及对统计人才的具体要求等信息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