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业统计教学特征与革新范文

职业统计教学特征与革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职业统计教学特征与革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职业统计教学特征与革新

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医学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学科。它贯穿于医学研究的始末,是揭示医学领域内事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不可或缺的工具。1992年,我国将统计学列为一级学科,这足以表明统计学课程的重要性。由于医学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侧重于抽象思维,因此,对于习惯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医学专业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同时,高职学生的数理化基础普遍较差,高等数学的知识几乎为零,因此,高职学生普遍认为医学统计学抽象、枯燥、深奥、难以理解。随着医学教育与国际的逐步接轨,社会对高职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这对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挑战。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在几年的工作经历中,对高职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与研究。

1根据研究对象,确定教学内容

1.1调整教学内容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对统计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上,对公式的推导、数理统计理论等内容的讲解则应尽量简化,重点突出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统计学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思维艺术,学生只有感觉到了统计思维和推理的乐趣,才能真正掌握统计学的方法[1]。

1.2加强对研究设计的教学

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都需要严密、科学的设计,研究设计质量的高低是统计学知识应用得好坏甚至是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而在当前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医学教材中,对统计设计方面的介绍偏少,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是一带而过。在教学内容上,应增加调查研究设计和实验研究设计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科研设计、资料搜集和整理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面对某项研究怎样做出合理的设计以及针对不同的统计要求怎样选择合适的统计处理方法,以使学生在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时少走弯路。

1.3增加统计软件的上机操作课学时进入

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统计工具从计算器发展到以计算机为主,应用相关的统计软件处理医学科研数据已成为医学从业人员必备的能力。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统计软件直观、易于理解和富有趣味性地把医学统计的案例解答出来,减弱了理论的推导,直观阐述统计推断方法应用的背景及所需要的条件,重点显示统计检验应该如何对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应增加统计软件的上机操作课学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针对不同类型医学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待改变

2.1坚持案例教学

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往往采用“填鸭灌输式”或“知识继承型”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课上忙于记笔记、课后忙于做练习。“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培养的学生缺乏挑战精神和创新精神,“教”与“学”缺乏互动、交流,教学实际效果差强人意[2]。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又称为基于榜样的学习方法(ModelCenteredLearningArchitecture,MCLA),是一种在专家(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案例教学法始创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其科学性和重要性早已被中外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并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3]。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事实的事件或问题)为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事件中,让学生运用书本知识,直接了解和分析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其赋予了知识生动性、形象性和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4]。

2.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化媒体,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授课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医学统计学涉及大量实际数据、数学公式和统计图表等,如果花费大量时间在黑板上陈列这些数据、书写这些公式、绘制这些图形显然不切实际。因此,必须将计算机、统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摆脱大量演算的束缚,增加在单位时间内讲授的信息量,使统计学教学不再是数据的罗列和公式的堆砌,而是研究设计的艺术和数据表达的艺术,并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思维和推理的乐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链接一些优秀的统计软件(SPSS、SAS、PEMS等)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演示处理实际数据资料的过程,把学生带入处理数据的真实场景,将一个完整的统计分析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可以让学生做到“所学即所见、所闻即所学”,适当拓宽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形式的灵活性,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以创造传统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5]。

2.3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法

在全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各院校的生源趋于多元化,学生之间层次参差不齐的状况也越来越严重,如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差较大、生源地不同、高中时文理方向不同等,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都为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齐头并进”的教学方式,则同一课堂上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又“吃不消”,这就造成了教育的不平衡,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根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分班教学”的理论,将分层教学法引入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6]。所谓分层教学法,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群体,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达到培养目标[7]。采用分层教学法,能够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明确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资源,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既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

2.4注重师生间的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等重要,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把“教”和“学”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有多种形式,例如增加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医学科研中的某些实际问题纳入课堂讨论中,针对其内容从统计学角度展开辩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使学生尽快掌握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使学生把课堂教学内容和专业实际进行一次大融合,把原来脱节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综合判断、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课后则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中,在协助教师做科研的过程中用理论指导实践,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又可以结合共同承担的课题研究,从确定研究内容、进行科研设计、方案实施、数据收集、整理资料到统计分析等各个阶段来讲授教学中的相关章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科研经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总之,要提高教学效率,适应当前教改的新形势,建议采用现代教育模式,加强师生合作教学,变封闭的教学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8]。

2.5考评方式注重“双考核”

传统的医学统计学考试方式是在理论课和实习课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笔试,其成绩即为学生该门课的最终成绩。但对方法性、技巧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统计学来说,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在考核形式上,应分为理论考试(笔试)和技能考试(上机操作)2部分,分别计分,笔试主要以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分析应用题等形式考查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上机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整理、分析实际资料和应用统计软件的能力,包括统计方法的正确选用、结果的解释和分析等。

医学统计学是高职院校医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已经不适应现代学科发展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方向必须结合实际科研工作的需要,重点应围绕统计思维的建立和应用可行的统计软件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资料分析,努力使学生将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