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育统计现况与沿革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研究我国体育统计学的发展,必定要涉及到三个要素:一是研究的主体——体育统计学;二是这一主体存在的空间——应用于体育运动的各个领域以及体育的相关学科;三是这一主体存在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通过把体育统计学在若干个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演进动态按时间顺序连缀起来,便可爬梳、厘清我国体育统计学的发展脉络,从中可以找出体育统计学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指导体育统计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以我国历史发展沿革为序,从体育统计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纵览其发展概貌。
1穿越时空,初现端倪
“统计是静止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统计。”历史追溯到四五千年前,自“两河流域”一带的人们在石头上和泥板上刻出了一个个楔形统计符号开始,统计活动便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的统计实践活动也是由来已久,《周易·系辞》有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便是在文字没有出现的日子里,古人在绳子上打结记事的方法。甲骨文中的“数”字,就是人在绳子上打结的“象形”。浩瀚的华夏文化在历史的演进历程中,统计发展更是趋于完善,定期报表制度、统计图示、账册的出现,统计分组、平均数、相对数等统计方法的运用,大大促进了我国统计的发展,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进步。
随着现代文明的大门被叩响,统计在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得以迅速发展。1930年左右,美国体育院校把数理统计作为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当时叫《测量统计》,名称一直延用至现在。在我国,人们也从实践中认识到将统计学引进体育的重要性,并作了大胆尝试,如1926年广州的体质调查、1931年的上海学生体质调查,还有当时为展开体育教学和比赛而进行的项目测试、体能分组。
1939年,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徐英超教授从美国留学回国后,在西北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开设体育测验与统计课程,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等体育专业开设了体育测验专业课程,介绍体育统计方法,为体育测量评价服务,涉及的统计方法主要是描述统计;20世纪初,陶行知就对体育指标进行过统计学的描述。统计学引进体育的尝试使我国成为最早开设这门课程的国家之一,体育统计学在我国初现端倪。
2几度波折,历经磨砺
自20世纪初开始,统计学的理论和应用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各行各业都积极引进统计方法并不乏成功应用范例,如依赖于概率统计创立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学说,推动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解放前由于战争,解放后20世纪50年代由于前苏联的统计模式,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的影响,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国内一直没有相应的位置,因而缺乏统计学理论基础的体育统计也就无法在体育领域得到较好的应用和普及。例如,20世纪3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徐英超教授等人曾在西北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北京体育学院本科班、助教班等开设过体育测验与统计课程。其间,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教育统计和心理统计受到了批判,体育统计这门学科也受到了影响。直到1960年,为了适应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北京体育学院在研究生中正式开设了这门课。20世纪80至90年代体育统计学术界著名的戎家增教授应工作需要留校任助教,协助徐英超教授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工作。但是到了期间,这门课程也和其它学科一样受到了冲击。因此,由于各种社会原因,直至结束之前,体育统计作为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总体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应用范围很小,在国内体育学术界影响不大。
3改革开放,锐意进取
之后,万物复苏,百废待兴。体育统计学科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壮大,各体育院校相继开设体育统计课程。体育统计的出现是因为其处于科学体系内在发展和社会需要与时间的交叉点上,体育领域有着强烈的需求和厚望。1979年全国16个省市青少年儿童体质调查,1980年10月在安徽芜湖“全国青少年体质研究”论文报告会,1980年“全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大会”的论文报告会,引起了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体育统计。1980年,教育部把“体育统计”列为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组织编写教学大纲。1981年,在武汉举行了全国第一次体育统计学术会议。1982年在武汉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体育统计论文报告会,并成立了全国体育统计研究会。1984年,全国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成立,归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领导。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成立后、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体育统计学术会议。编辑《体育统计文集》《内部通讯》《体育科学》增辟了体育统计栏目。
为了从新建立体育统计学科,教育部于20世纪80年代举办了两期全国体育统计教师学习班和讲习班,为体育统计的普及与研究工作做了人才准备。随后,各地举办了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和学习班,参加培训的人员为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科研工作者、体育行政管理人员。各体育院校、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大多已开设体育统计课程,并不断加强体育统计的教学工作。不少人编写了体育统计教材、著作、讲义。从此,体育统计已不再是少数学者涉足的研究领域,而是成为广大体育科研人员、教师、教练员从事科研、教学的常用工具。1980年以前,由于计算工具落后,统计方法在体育领域中的推广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1980年以后,科学计算器和个人微型计算机的先后引进,为体育统计方法的推广应用开辟了道路,计算工具的革命解决了体育统计应用的瓶颈。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为体育统计方法的普及和水平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到了20世纪90年代,体育统计已被体育界广泛接受,学科内容体系基本成型,体育统计方法在体育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和深化。众多应用者由于研究实践的需要,不断寻求和引进新的统计方法,使体育统计方法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体育统计的学科地位已确立,与相关学科联系日益密切,学科领域拓宽初见成效,社会统计方法应用逐渐增多。这段时期正式出版了第一本体育统计全国统编教材。至此,体育统计无论是教材建设还是实际应用都已形成规模,体育统计对促进体育科学化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4继往开来,科学发展
进入21世纪,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为了促使体育统计学科在体育科学大体系中得到快速的发展,人们回顾学科的发展历程,认真剖析学科的建设现状,探讨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确定学科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解放思想,实践创新,结合社会、经济、生活,特别是体育的发展考虑今后如何使体育统计学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重新审视体育统计方法论的基础,重视体育与统计整合,构建完整的体育统计学科体系,明确体育统计横向学科的性质,借鉴相关数据分析方法,加强极值统计学的研究应用,规范体育统计方法应用,探索在体育统计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全面深化体育统计教学改革等。
到目前为止,体育统计已经引进了一整套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术。人们结合存在的问题,归纳出体育统计应当处理好方法论与工具、技术与操作、统计方法与统计软件的关系,开展正确方法论指导下的体育统计体系研究,力求在体育现代化、科学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长时间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统计分会研究决定,要集全国体育统计专家、学者及具有多年体育统计教学经验的老中青教师的集体力量与智慧,合作编写一本《体育统计学》教材,并争取在2010年底或2011年初完成编撰出版工作。该书的定位是:它能代表当前我国体育统计的最高水平,成为具有较高权威性,较大影响力和较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它可以作为体育专业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材;它可以作为体育统计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它可以是体育科研工作者在应用统计时,供其查阅的可靠工具书。出版该书的重大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大家把完成这项工作看作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共同努力,精诚合作,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争取达到预想目标。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曾说过:“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究学,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事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有人预见,作为与信息社会统计解析环境相适应的具有体育特色的体育统计学,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以“数据处理科学”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我们坚信,体育统计学大有用武之地,它将会随着人类的体育实践活动而不断得到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