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概率统计探究性学习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军事和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适应时展需求,需对概率统计课程的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现代大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可达到以上教育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将来能在社会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常常表现为学生以独立、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提高学习能力。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主要特点如下:
1.自主性。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实践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3.过程性。探究性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注重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
4.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灵活的,在学习内容和结果的要求上是开放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的功能
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大学课堂教学从接受模式向对话教学转变,使知识学习过程适合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有其特有的功能。
1.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从“做中学”,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能动的实践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
2.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建筑在学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渴望探究的学习欲望基础之上,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实践,提供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情景具有真实性特征,所以它能够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权,有着表现自我的机会,能够充分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人感、自我价值感和成功的自豪感。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发展。
3.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实施
1.创设探究情境。创设实际生活中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以问题为导向,问题的提出源于仔细的观察,可以是学生课外随意的观察,也可以是对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的观察。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应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或是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具有指向性和探究的可能性,激起学生的认知心理冲突,激发求知欲,增强学习动机。例如在讲解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时,学生常将条件概率与交事件的概率混淆,这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引入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探究相应事件的概率,弄清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达到掌握概念,构建知识的目的。同时更能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和能力。
2.开展探究活动。概率统计课程可选的探究性课题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例如数学期望与方差、中心极限定理、假设检验等问题均可作为探究性课题。学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或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并预期成果、实验证实或证伪、归纳总结形成结论,得出所探究问题的概念、规律和方法。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搜集信息、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分析、整合信息(包括信息的归类、比较、对现实中的有用价值等),让学生在积累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合作,解决问题。合作探究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最后要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运用演绎、类比、归纳等方法探索问题,形成科学结论。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现象和发现问题,鼓励提出多种假设。即使是相同的问题,不同学生提出的假设可能是不同的,即使是看似荒谬的假设,只要有独到的理由就应当鼓励,让学生在论证的过程中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新的、深层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指导释疑。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教师要就学生的探究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能否保证有科学性加以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释疑。例如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定理,利用它可以解决形形色色的各种实际问题。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深刻理解、掌握和应用中心极限定理,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指导和点拨。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切忌过多地参与或干预学生的探究活动,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4.总结与交流。在探究活动中要强调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这使得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而交流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活动,通过交流、研讨,学生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也存在有的学生不主动参与,或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无法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等等。教师作为学生交流的引导者,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必要的点拨、设疑、答疑,既要调控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保持良好的状态,又要调控进程,保证交流活动的有效性,还要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同时,根据交流的进展情况随时对问题做出必要的调整,对探究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学习内容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为有效培养学生反思习惯与能力,可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让学生们在反思中暴露出其问题,发现其思维障碍,引导他们探究新的、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探究性学习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方案。探究情景的设定应以问题为导向,来自于实际生活,旨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挑战,比较容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中,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参与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结构的构建等知识发生及形成过程。好的情景方案能使学生体会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能力得到提升。
2.探究方式与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借助于分组探究、争辩或其它形式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在思维智慧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并促进每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和科学,充分发挥团队智慧的作用。因此在探究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必须关注其个体的差异,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参与到探究问题当中去,促进自身的发展。
3.合理安排时间。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探究活动中,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因为对于探究性学习来说,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由于大学生课外时间较多,一些探究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在课外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只需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和交流。
五、探究性学习的考核评价
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通过评价还可以使学生及时、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精神。该课程的评价着重考核学生概率统计的应用能力,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相结合;书面实习报告的评价和学生课堂讲演报告的评价相结合。从而改变了静态的一次性考试形式的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元化评估方式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成绩,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既注重实践能力又注重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与情感,体现考核评价的公平性,又能通过评价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总之,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你教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主动参与、善于合作、勇于探索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实施探究性学习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做通才,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组织能力、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以应对学生随机性的质疑问难,教师还要有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做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