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我国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统计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自杀等突发事件日益增多,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数量持续上升,己成当前严重影响高校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十五年来我国各类高校典型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发生类型等方面进行的统计分析,总结出各类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校园环境。
关键词: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规律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不断深化改革的特殊时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各种矛盾也纷纷进入校园,高校学生由于自身因素,或学校管理因素,或因特殊的自然因素,或因高校外界各种因素的介入,校园安全问题受到严峻挑战。各种类型的学生突发事件屡屡出现,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规律,针对潜在的危险信号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遏制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一、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概念及特点
1.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概念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是指人类社会不能预料或难以预料而突然发生的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目前,我国对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相关表述尚未形成统一意识,主要有高校突发事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等若干种表述。笔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中涉及的主体包括教职工、学生或其他与学校有密切关系的人员。而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既可能是事件的组织参与者,也可能是事件受害者),发生在学校内外,由于人为因素、政治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或其他因素引发的,在事先不能预料或难以预料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对学生的人身精神造成伤害的、对学生的财产造成损失的、对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造成损害的,具有较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2.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特点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公共突发事件的一种,因此,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具有公共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扩散性等特点,此外由于高校的特殊性,高校学生突发事件还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
(1)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主体特殊性。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开放、有知识、有理想,但由于他们思想不够成熟,对事物的看法不够全面,容易冲动,遇事不能理性思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抵抗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压力较弱,缺乏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从而导致突发事件的升级和质变。
(2)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群体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一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在校生都在万人以上,学生住宿相对集中,情绪、行为容易互相影响。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影响,有些地区还把众多大学校园建设在同一地区,形成“大学城”,这又使得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爆发的概率升高。一旦某个高校学生发生突发事件,不但会影响本校学生的参与,还可能引发其他校园学生的参与,往往会引发一些在独立情况下不会发生的行为。这些容易导致从众群体行为的发生,继而发生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3)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敏感性。当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形成的阶段,心理承受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较弱,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较差,他们对于新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嗅觉性,在思想行为上也具有高度的同质性,他们关注社会发展,对非常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在心理和行为上往往表现得非常敏感,容易卷进关注与参与的漩涡。
(4)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复杂性。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具有复杂性,首先是诱发事件原因的复杂性。既有学生自身个性心理因素引发的自杀事件,又有家庭成长环境、社会不良环境引发的刑事犯罪;既有暴雨、台风等引发的自然灾害,也有高校设施不完善导致的安全事故。其次是事件应对中的复杂性。在一些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中,学生家长大闹学校,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引发他人围观聚集、社会媒体关注,这都给学生事件妥善处理带来了不小的复杂性。如果事件处理不及时,还会引起连锁反应,使事件更为复杂。
二、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规律
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收集了1999~2015年间全国20个省113个典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如下:
1.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
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1)政治稳定事件,含各种原因导致的群体性事件。
(2)大学生自杀事件,学生采取跳楼、上吊等结束自己生命的形式。
(3)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学生参与或受害的抢劫、强奸、盗窃、斗殴等事件。
(4)意外事故事件,包括火灾、意外受伤,交通事故、溺水等事件。
(5)猝死事件,因身体原因导致的学生突然死亡事件。
(6)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学校里爆发的传染病、食品中毒等事件。
(7)自然灾害事件,主要指暴雨、地震、台风等引发的导致学生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事件。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大学生自杀事件、意外事故事件、社会治安事件这三类所占事件总数的比例较高,三者合计达到了75.22%,而大学生自杀事件则超过了30%,排在各类学生突发事件的第一位。可见大学生自杀事件是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的最易发、多发事件。此外,意外事故事件占26.55%,社会治安事件占18.58%,这两类也都超过了案例总数的10%。
2.大学生自杀事件发生规律分析
(1)发生时间分析。在发生时间上,5月、6月、7月、11月、12月是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高发月份,发生比例均超过了10%。5月份是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占34起自杀事件总数的20.59%。
(2)自杀形式分析。自杀形式上,跳楼是我国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形式,达到了70.59%。其次为服毒、跳湖(海)。跳楼之所以成为大学生自杀的首选方式,是因为简便易行,死亡迅速,痛苦相对其他形式较少。
(3)性别分析。34起大学生自杀事件中,女生人数略高于男生。女生18人,占比为52.94%,男生16人,占比47.06%。
3.意外事故事件发生规律分析
在全部案例中,因发生火灾、交通意外等事故的案例有30起,发生数量位居第二位。
(1)发生时间分析。10月是意外事故发生最多的月份,达到了23.33%。其次是4月份、5月份。2月份、7月份、8月份为寒暑假期,意外事故发生数量相对较少。
(2)发生类型分析。在意外事故的类型中,火灾发生的比例最高,达到了26.67%。其次为交通事故和高空(楼)跌落,分别为16.67%。设施缺失损坏为10.00%,排在第三位。
4.社会治安事件发生规律分析
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大学生是事件的实施者或是受害者的抢劫、强奸、盗窃、斗殴等事件。
(1)发生时间分析。经过统计,5月份发生的治安类事件最多,达到了23.81%,其次为4月份,达到了14.29%。2月、3月、7月、12月份也是高发月份,发生比例均在9%以上。
(2)类型分析。在掌握的资料中,学生为实施者对其他学生进行人身伤害的案件共有14起,达到了66.67%,而社会人员为实施者的人身伤害事件只有5起,只占总数的23.81%。这说明我国高校总体上是安全的,社会闲杂人等很少进入学校实施人身伤害等犯罪活动。
5.政治稳定事件发生规律分析
(1)发生时间分析。在对10起政治稳定事件的发生时间进行总结后发现,4月、5月、6月、7月、10月均有此类事件发生,其中4月份发生3起,5月、6月、7月各发生2起。
(2)类型分析。在10起政治稳定事件中,因对外国不满爆发的反日等游行示威事件有6起,因对学校管理存在不满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有3起,还有因与城管发生矛盾导致的群体性事件1起。因此,高校应教育引导学生理国,教育学生不组织、参与非法集合示威等活动。
6.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规律分析
(1)发生时间分析。在9起公共卫生事件中,3月份、4月份、7月份各有1起发生,9月份、11月份各有三起发生。由此可见,9月、11月容易多发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
(2)类型分析。在这些公共卫生事件当中,8起因食物中毒引发,1起因甲型H1N1流感病例引发。因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应对机制,所以,传染病在高校大规模爆发概率较低。但学校应加强食堂卫生监管及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加强对食物中毒事件的防范,为学生创造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7.身体原因猝死事件发生规律分析
(1)发生时间分析。在6起学生猝死事件中,5月、9月、11月、12月各有1起,6月份有2起。6月份是毕业季,学生经常聚会喝酒,加上天气炎热,容易诱发身体疾病。此外,季节转换时也应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学生注意休息,提醒有既往病史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
(2)类型分析。在这些猝死事件中,2名学生在睡眠中猝死,1名学生注射头孢类药物后饮酒猝死,3名学生在参加运动活动时猝死。通过这些案例,高校应增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用药常识,在军训、运动会及各类比赛前做好体检工作,在比赛进行中做好医疗救助工作,防止学生发生意外。
8.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发生规律分析
(1)发生时间分析。在此次统计中,共有3起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别发生在5月、7月、8月。近年来我国高校都加大了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但在夏季暴雨、台风多发季节仍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风险。
(2)类型分析。在这3起事件中,因地震引发的事件1起,因暴雨引发的事件1起,因台风引发的事件1起。这些自然灾害造成了人员被困、校舍损坏,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组织好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应对危险的能力。
三、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防范的若干措施
根据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规律的研究,笔者认为做好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防范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掌握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规律,做好多发季节的防范工作。通过研究发现,4月、5月、6月、9月、10月、11月、12月是各类突发事件的高发月份,高校要按照突发事件发生规律,有的放矢的提前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工作,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
2.掌握突发事件发生的类型规律,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治疗;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生命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使学生认真遵守学生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医疗常识等知识,加强学生的危机教育,提高学生面对危险时的应对能力。此外高校应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3.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建立学生突发事件防范长效机制。高校应加大对学生突发事件防范工作的投入力度,组建一支具备安全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丰富,技能突出的专业化队伍,建立常态化的运行机制,全面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和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切实提高高校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新仓.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及防范机制的实证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2]楼琛.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04
[3]董立丽.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04
作者:薛永存 张建双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