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课程设置统计范文

高校课程设置统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课程设置统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课程设置统计

【摘要】文章以一所高职院校十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为研究对象,运用Microsoft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该院高职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对该院高职课程设置的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抽样;现状分析

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明文规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然而,目前人才市场仍有这样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大量的高职毕业生求职难,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企业很难找到相应的高级技师和高技能人才。这种人才供需不均衡的现象迫使我们这些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不得不进行深思。如何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与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尤其是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关系十分密切。各高职院校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自主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即使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也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1]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时有很大的主动权,从而也导致了各高职院校同一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就一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该院高职课程设置的改革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其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改革有所启迪。

一、一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课程设置(curriculumprovision)即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中国中小学的教学科目主要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而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院校,其课程设置主要由各院自主决定。但课程设置应能实现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要,又能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促进其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的发展。[2]

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和恰当,会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影响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也影响到受教育者今后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除了要突出高职的人才培养特点外,还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特点及学校师资、办学条件等资源来优化整合,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以一所具有三十多年专科办学历史的高职院校的十个教学计划为研究对象。该院校现有十个系共34个三年制高职专业,从每个系随机抽取一个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运用Microsoft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分析每个项目的数据,研究该高职院校各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三)十个高职专业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统计

将十个专业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项目包括教学总学时、理论教学总学时、公共课学时、基础理论课学时、专业基础课学时、专业课学时、选修课学时、实践教学总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实践(训)学时、课程设计学时、技能鉴定学时、其他(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毕业鉴定等)学时及各项目学时占教学总学时的百分比等。统计结果见表1。

二、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分类不统一

有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分普通课(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门课(包括专业课、技术基础课),有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分普通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有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分公共课、专门课(包括基础专业课、专业技术课),等等情况不一一列举;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相似,大致分为实验、上机、实践(训)、课程设计、技能鉴定、其他(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毕业鉴定等)等项目。

(二)教学总学时量偏大且差异大

除了体育教育、电脑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外,其他八个专业的教学总学时均超过了3000学时。同时,教学总学时最高的达3822学时,比最低的2364学时多1458学时。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学总学时差异太大,导致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任务差异太大。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偏多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1],三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600~1800学时为宜,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而十个专业中就有五个专业的理论教学总学时超过了1800学时,要是再加上分散实践教学学时,超过教育部对课内教学总学时规定的专业就更多了。但是实践教学总学时占教学总学时的百分比除了体育教育、法律事务两个专业外都是符合上述意见的,这说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都偏多是导致教学总学时量偏大的直接原因。

(四)设置有选修课的专业太少

十个专业中仅有城市绿化与管理、体育教育两个专业设置有选修课,其他八个专业没有设置选修课,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学习空间,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不合理

其他(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毕业鉴定等)项目学时差别太大,按理说该项目的学时数在同一学校中差别不会太大,而在此十个专业中数控技术及应用竟高达630学时,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中显示为零。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样要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教学活动,这说明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还存在一些漏洞,有待进一步修订。

三、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

(一)高职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原则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校情出发创新可行;以人为本进行课程设置。

(二)高职课程设置改革的步骤、资源和评价

1.课程设置改革的步骤:设计课程方案;确定课程目标(通过课程设置,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够掌握哪些技能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课程资料状况;完善课程设置改革的评价。

2.课程设置改革的资源。(1)教师: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实践,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同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促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2)场所: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及校外的实践(训)教学基地、校企合作企业等场所。(3)学生:评估学生的需求,分析当今学生的特点,避免盲目改革。

3.课程设置改革的评价。(1)对学生和集体的评价:评价学生是否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学生的积极性能否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2)对教师集体和个人的评价:教师在课程结束时能否在教育观念上有根本性的转变,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否更新,教学能力是否提高,教学手段有无创新,对新的教学内容、方法能否适应,能否通过反馈提出不完善的方面并加以改进。(3)对教育过程的评价: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提高。

(三)进行学分制改革

实行学分制改革,学生除了取得一定的必修课学分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一定的选修课学分,学分修满即可毕业。

(四)统一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结构和格式

教学计划格式和课程设置结构均应统一,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制作模板发到各系,再由各系修订教学计划。各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项目见表2。

(五)高职课程设置改革的有关规定

1.关于学时学分总量控制。总学分为135~140分,教学总学时应控制在2600~2800学时,其中课内总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和课内分散的实践教学学时)一般为1600~1800学时,周学时平均控制在22~26学时,一般不应超过26学时,16~20学时折算为1个学分,必修课总学分控制在100~110之间。

2.关于学时学分比例关系。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程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职业技能鉴定、其他(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公益劳动、毕业鉴定等)等教学环节。公共必修课的学时约占教学总学时的20%~25%,占课内总学时的30%~35%,专业基础必修课学时数占课内总学时比例的30%~35%;专业必修课学时数占课内总学时比例的30%~35%;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应占5%以上;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实践教学按每周30学时折算)。其他学分包括第二课堂学分、考证学分、奖励学分、科研学分、社会实践学分等的总和不得超过总学分的10%。

3.关于考核。凡30学时以上的课程和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应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考核。每学期考试课程一般为3~4门,不得超过5门,其它课程为考查。

4.关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定。入学教育为1周,军训为2周,公益劳动为2周,毕业鉴定为1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为6~8周,毕业实习为8~10周。实践教学环节总周数一般不少于38周。

(六)公共必修课的设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学时,2.5学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4学时,3.5学分);大学英语(156学时,8学分);计算机基础(78学时,其中理论52学时、上机26学时,4学分);办公自动化(60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上机30学时,3学分);普通话(20学时,1学分);体育(90学时,4.5学分);数学类(50~100学时,2.5~5学分)专业指定课程;大学语文(50学时,2.5学分)文科类开设。总计约566学时29学分。

(七)选修课程的设置

选修课为拓宽专业方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所设的课程,分专业选修课(由各系确定)和综合素质选修课(由学校统一确定)。学校及各系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及时增减一些选修课,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然而,高职课程设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下转第22页)(上接第42页)还涉及其他的方方面面。如课程设置是动态的,应随着社会发展适时的调整;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否适合;学校是否具备足够的师资等等都是以后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国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EB]./edoas/website18/

info853.htm,2007,(4).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