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水利工程施工突出质量问题统计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对水利行业而言,践行“补短板、强监管”的改革发展总基调是有效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之一。基于近几年水利部对上海市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迎检工作与多年度水利行业监督季度综合大检查工作,以监理人的角度,统计近年来施工过程中发现的突出质量问题并加以分析,思考改进措施,以期能够在工程质量提升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问题;统计分析;改进
0引言
中国质量发展经历了从“质量振兴”“质量发展”到“质量强国”的发展阶段,各行业的质量提升为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夯实了基础,做出了贡献。新的发展时期,“水利工程补短板”改革发展总基调贯穿于各项水利建设工作中。正确认识水利工程建设“短板”有哪些,如何就“短板”进行有效补齐,作为水利人的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笔者聚焦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分析地区特点和大环境现状,从自身角度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新发展的思维考虑“短板”问题及补齐措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上海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和现状
1.1施工管理特点
上海市水利工程类型主要包括圈围工程、水闸泵站工程、河道堤防工程及农田水利工程等,工程规模多以中、小型为主(圈围工程除外)。受上海地理位置和外部影响力等原因,上海水利工程等级和建筑物的级别较高。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地质呈软土特性,防汛防台压力大,防汛排涝任务重,季节性施工特点明显。水利工程建设分散,管理跨度大。
1.2施工管理现状
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专业施工企业规模总体不大,施工资质等级总体不高(绝大多数为二级和三级);具有水利工程监理高等级资质的监理企业数量和人员不足;新工艺、新材料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应用范围不广,试点并推广应用的速度还不够快,施工工艺和方法的创新动能还不强;已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成熟的定型化、通用的泵送、支护、定位等设备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普及程度还不够。
1.3工程建设强度
2018—2020年,上海水利工程年度新开项目数(含标段)占比水务建设工程总项目数分别为57%、56%和47%,年度投资额占比分别为53%、46%和84%。在水利、供水、排水这三大水务建设类型中,水利工程的年度建设项目数和投资额占据半壁江山,地位举足轻重。在未来一段时期,聚焦城市防洪排涝功能提升、水安全防治、水生态治理等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以及建设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等实事项目的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依旧是重头戏,依旧是上海水务行业质量提升行动的主战场。
2近3年上海水利工程质量问题统计和分析
笔者以上海水利工程年度建设质量问题数量及各专业工程的占比,进行不同维度的问题统计和简要分析。
2.1水利工程年度质量问题统计和分析
近年来,上海水务建设工程持续开展行业季度安全质量综合大检查和“应用《上海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指南》检查”专项活动。近3年综合大检查中水利工程受检项次及占比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在2018—2020年年度综合大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的条数及占比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据表2推断,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占比24%左右。从受检项次、受检比例及施工质量问题占比等数据指标,可以看出:上海水利工程的监管比重已超半数,单个项目的体量、规模正逐步下降,建设项目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的比重持续较大,质量问题较为突出。
2.2水利各专业工程质量问题统计和分析
分类统计2018—2020年度通过综合大检查发现的2444条施工质量问题,其中施工现场的质量问题占比35%,施工质量内业资料的问题占比近65%(如图1所示)。施工现场突出质量问题聚集在混凝土工程、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中,分别占比现场质量问题数的33%和28%。典型施工质量问题分布区,如图2所示。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结构外观存在裂缝、局部透水(有水渍)、蜂窝麻面、错台漏浆、保护层厚度不足(局部露筋)等。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木桩未进行防腐处理、混凝土桩桩头破损等。
2.3突出质量问题统计分析由于受到类型、规模、建址、关注度等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从水利工程问题类型角度分析,统计的施工质量问题,如表3所示。
3突出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还是“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分析质量问题的成因和考虑改进措施,也可以从这5个方面进行。
3.1人组织方面
施工单位和一线作业人员的能力、素质决定了施工质量的高低。作为责任主体,严格执行建设程序,遵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按图施工、强调质量责任制,是落实“人+管理”要素的标准体现,是保证施工质量合格的基础措施。态度决定行动,技能代表水平。细致分析近3年的施工质量突出问题,从“人”方面分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施工单位从事水利工程专业施工经验不足,专业技术从业人员技能偏低、数量不足。(2)施工过程违反施工技术标准、规范,不按图施工、施工随意性大,盲目赶工期但却无质量保证措施。(3)未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无质量管理目标及相关责任制,不进行有效质量考核。(4)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端正,未有效执行“三检制”。(5)施工单位凭借所谓多年施工“经验”,减少施工的必要投入,攫取不当利益。因“人”的不确定因素多、涉及面广,除做好资质和资格管理之外,还应加强责任心教育、岗位责任制建立和考核、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实际操作培训考核)等过程管理措施,还应实行水利施工企业和个人动态计分考核管理。
3.2机具设备方面
施工机具设备完成了材料“搬运”、实物“集成”和物质“转化”,是实现施工工艺技术的重要外部辅助,对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施工机具设备的使用强调高效、适应和匹配,能够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工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方法,通过设备间的配合、功能参数的调整等满足工艺要求、实现实物目标,保证工程质量,取得经济效益。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机具设备对于质量问题发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施工机具的选型与施工工艺要求不匹配,不能满足施工技术标准要求;施工机具的工况条件较差,带病工作;施工机具的组合、调配不能有效发挥机械最优组合性能;施工机具的先进性不足,性能参数偏低,不能有效降低质量问题出现概率。水利河道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受限于现场作业环境,对于木桩、方桩的施工采用“机械手”或“挖掘机”代替桩机进行锤击、静压沉桩,直接影响桩的垂直度、桩间距和后期沉降。回填土施工中,未采用合适的压实机具进行分层压实操作,容易造成后期的土体沉降。影响工程质量。在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时,需要结合施工工艺方案,深入考虑施工机具选择对于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程序,可以参考建筑行业成熟的先进机具设备,对比分析在水利工程专业施工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积极探索实践和尝试;应对受限的唯一选择是制定技术标准,明确控制指标和判定标准,严格操作规程。
3.3材料配件方面
材料配件作为工程施工的物资条件和基础,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建筑产品。严格进行材料配件质量管理,是创造良好施工条件、提升质量等级的重要保证和前提。细致分析诸多的质量问题,材料配件的不合格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4个方面:原材成品保护不足,外观质量不佳;未对原材进行复试检验,或检验报告滞后、复验指标不全面,不满足设计要求;现场拌制相关控制指标(配合比、比重等)把关不严;材料配件应用无标识,追溯性不强。预制方桩、板桩、砌体等原材料进场后的外观保护措施不到位,经常发展缺棱掉角、局部破损等不良现象;钢筋等原材的堆场设置不规范,钢筋成品保护不到位,常见锈蚀,偶见浸水;土工布及管袋等有明确设计要求及检测规程的原材,复试指标数量不足;现场浆液制备的配合比、比重等质量控制指标不严格计量,凭经验施工,算个大概;材料管理台账及管控资料中,不能明确材料使用部位和单元工程名称,无法进行追溯;此外,在已使用到结构上的止水带、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等的保护亦不到位。材料管理涉及采购、进场、堆放、复检、试验、使用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多同样重要。除要把好选材进货关、进场验收关、成品保护关、试验复试关等“四关”外,还要从其他角度综合考虑相关材料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寻求材料选择替代方案,如在农田水利工程中使用高强度玻璃钢等预制拼装件代替建筑用的粗细骨料(黄沙、石子)和凝结料(水泥等)。为重要原材配件匹配身份标识,进行全周期、全流程跟踪管理。在原材成品保护方面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将水利工程常用的橡胶止水带装进“木匣子”中,安装多少,抽取多少。
3.4工艺技术方面
施工工艺和方法是进行科学施工的措施和手段,工艺是否先进、技术是否可行、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剖析工艺技术与施工质量问题的内在联系,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特性,得出以下结论。(1)受限于水工结构功能性目标的首要放大因素,成熟施工工艺技术改进步伐缓慢。(2)因工艺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某项控制指标管控效果不好,导致质量通病问题的普遍存在,且未有较好的改进解决措施。(3)引进建筑行业先进技术、工艺方法的力度不强,运用广度、深度不足。上海水利工程施工首先要面对的是软弱基地处理,通常采用各种类型的桩进行地基基础加固处理。如在泵闸站工程施工中,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基坑围护和结构桩施工时,工艺性试验环节则必不可少,在分析地质特性基础上,确定三重管还是多重管法以及水泥掺量、提升速度、旋转速度和相关压力数值等工艺参数选择直接关系到成桩质量和止水效果。混凝土温控和振捣施工直接关联表观裂缝和蜂窝麻面的存在与否,应该从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措施方面加以重点关注,在施工时做好保证措施。“模板安装拼缝偏差”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错台、漏浆,直接影响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钢筋笼搭接长度不够”会导致桩体结构应力降低,形成侧向抗剪薄弱带,严重者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推广,如装配式、3D打印、高强度玻璃钢定型化制品等在建筑行业的逐步扩大应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升级和创新的步伐也应加快,BIM技术对于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优化和集约作用对于整体提升工程质量等级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施工现场关于技术小改进、工具小创造的技术创新成果在验证、试点的基础上推广应用。如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问题上,通过在纵横向主筋上固定限位块圆饼措施就能有效解决厚度不足问题。
3.5施工环境方面
施工作业的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和监管环境对施工质量亦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特征已在施工技术方案中进行了充分分析和应对,但诸如近外层、远外层的关系协调,区域行政监管力度强弱等社会和监管环境也应做详细分析和措施保证。不同规模、等级及场址的工程受关注程度亦不同,在郊区实施的小型水利工程,综合多种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表现出来的工程整体质量不佳。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偏低、一线作业人员技能水平不高、原材(黄沙、石子、水泥)的质量不高、施工机械设备的工况不良、区域监管力量薄弱等,直接或间接导致施工质量问题频发。农田水利典型问题表现为混凝土现浇明渠线性不顺直、表面质量差,检查井不按图施工。区域施工环境的改善涉及多个方面,是一个相互交织的关联网络,只有多方协同发力,不断提升重视程度、增强监管力度、完善管理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提升队伍素质,才能提升区域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4质量提升的措施思考
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的施工质量问题治理则是重要的一环。建筑业改革大环境下,完善行业质量综合管理体系,以合规化为基础,以标准化为提升,以精细化为目标,辅以信息化手段,鼓励“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引导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强化行业监督差别化管理,全面构建行业诚信体系,相信能够切实降低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率,有效促进水利施工质量问题全面提升。
5结语
通过统计分析一段时期内的施工质量问题数据并加以分析,对相应措施进行了思考,有利于共性问题的行业整体性改进;通过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施行,能够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推动水利行业健康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徐鑫 单位: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