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经济普查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蕴含了众多机遇。统计工作是我国了解自身经济和国情等社会信息的重要手段,统计体制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我国摆脱传统制度的约束,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普查作为统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为国家各项重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论文简要叙述了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并阐述了统计信息化对于经济普查的积极作用,希望为我国优化经济普查体系,促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经济普查
1统计体制的信息化建设概述
统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为市场提供信息服务,为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关键的依据。统计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指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创新传统的统计体制,对统计信息进行高效的收集、分析、传递,并深入挖掘统计信息的深层含义,提升信息统计的能效性和时效性,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2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统计信息化是推进我国统计体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我国国家统计局一直强调的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着手建立统计信息系统,国家对于制定统计信息化的相关标准和推进统计体制信息化的具体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到目前为止,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我国不少地区已经设立了试点进行统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并开始推进联网统计上报的执行,也促进了统计“一套表”的深化改革,逐渐完成了统计报表和相关数据工作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目标。统计信息网基本普及到我国的地市级城市,其统计部门的相关信息系统的建立已初具规模,硬件设备有了很大提升,软件系统已基本达到了数据报送的目标。统计信息内网已成为各级统计部门相互交流、共享统计数据的主要方式,统计信息外网正逐步成为各个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当地经济现状的重要渠道[1]。然而,统计体制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种种弊端,如统计体制的信息水平较低,信息统计系统的相关功能还不是很全面,只能提供一些更新信息、局域网共享等基础服务。相关统计人才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急需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专业信息统计人才。统计数据的沟通与共享平台不够通畅、重视硬件建设和轻视软件开发、统计信息的安全系数较低等问题都阻碍了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进行。
3经济普查
经济普查指的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设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所进行的全面性调查[2]。开展经济普查的意义在于:第一,经济普查有利于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为我国制定五年计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第二,经济普查工作是政府了解市场经济信息和动态的重要手段,其实施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完善统计体制,并使统计更好地应用于社会和市场经济;第三,经济普查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推进统计改革的重要工作,为我国开展各类调研工作提供成功的经验和研究框架,同时为统计体制的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统计体制的信息化建设在经济普查中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体制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项信息进行统计、管理与利用,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经济普查的效率,且经济普查的数据能够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统计体制的信息化建设对于经济普查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为经济普查的宣传提供广阔的平台
统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平台,其中,统计体制的网络化为经济普查宣传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例如统计部门建立的网站可以宣传经济普查的含义、积极作用与意义,通过经济普查最新进展、文件通知、会议讲话等内容的展示使人民群众了解我国的经济普查工作,通过宣传经济普查中出现的典型违法事件和人物,引导人民大众树立诚实、依法配合经济普查的观念,为经济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统计网的建立还可以加强普查人员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普查人员可以在网站中宣传经济普查的知识和人民应该履行的义务,人民群众可以为经济普查提出建议,促进该工作的完善。
4.2加强经济普查的资源管理、利用与共享
经济普查具有明显的时间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内,经济普查的信息资源得到高效的流动、管理与共享,是经济普查工作有效开展的标志。统计体制的信息化建设能够简化统计资源的传输程序,使信息在流通中的误差达到最低。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统计中分析数据的核心环节,有利于缩短处理数据的时间,对普查信息资源的管理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且经济普查所要调查的对象众多,所涉及的地域广泛,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合作完成[3]。信息化的建设有效地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大大增强了各调查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提高了经济普查的工作效率。
4.3促进经济普查工作的规范开展
统计信息处理系统的研发和建立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标准,例如相关的数据处理系统的使用、统计流程的规范、数据收集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这些规范性的要求使得统计信息处理系统同样具有规范性。因此,统计信息处理系统对于经济普查方案中普查对象、时间、方法、范围等内容可以进行详细规定,从而提高经济普查流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另外,统计信息处理系统可以使经济普查指标自动转化为符合国家统计局相关标准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普查中数据工作的高效、高质量进行。4.4促进经济普查高效开展政府是经济普查工作开展的主体。统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各级政府实时监控经济普查进行中的各个目标的实施效果,并且统计信息化还可以将目标的实施情况纳入综合考核体系,有利于强化普查各项主体的责任落实[4]。统计体系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统计信息系统优化了普查指标的设计工作,精简了普查方案体系,可以有效解决经济普查中难以把握和控制普查全过程的问题,有效增强了经济普查的工作成效。同时,信息化的统计体制是普查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在普查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利用等一系列环节的应用,可以有效监控普查质量,同时,电子地图、数据报送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经济普查中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立,统计数据库的应用还可以拓展普查资源的应用,促进经济普查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统计信息化是我国统计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高质量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的重要手段。统计体制的信息化建设为经济普查的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加强了经济普查的资源管理、利用与共享,促进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高效、规范开展,对于经济普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推进统计信息资源建设,从而为经济普查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促进我国经济普查体制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雷云.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服务科学发展———对海南州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青海统计,2009(9):28-30.
【2】肖克文.经济普查:信息化与民众参与的博弈[J].中国信息化,2004(8):34-38.
【3】王志哲.区(县)级统计体制现状及信息化改造[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马逢源.加快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青海统计,2007(3):32-33.
作者:吕峰 单位:汶上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