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范文

浅谈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随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审计监督的作用愈加凸显。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审计从业人员的思想状况,制约着审计单位团队协作的能力和整个审计事业发展的质量。要充分发挥各级审计机关在促进新时代经济建设与廉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凝聚共识,高度重视审计监督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把握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努力推动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等。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审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政治工作是贯穿包括审计工作在内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切不可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肯定和认同思想政治工作在审计工作中的促进作用,是实现新时代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前提。审计机关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置于机关建设的首要地位,切实提升各类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是进一步严格规范审计业务的重要保证。大多数审计从业者都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审计纪律,铭记审计工作者的监督使命与责任,在审计过程中廉洁奉公,处处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着想,不以审谋私、徇私舞弊等。然而,在某些审计机关也出现了极个别的审计人员违反审计监督纪律、触犯相关法律的案件。出现这些违纪违法事件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当事人所在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缺位导致其思想的腐化和变质。然而,思想品质的蜕变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个别审计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腐化、宗旨意识的淡化也必然会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出现违法违纪的当事人往往都抱着侥幸的心理,铤而走险。从审计业务的专业技术方面而言,或许他们的业务本领尚且过硬,基本符合本职工作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可是,从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表现的角度来考察,他们往往是重业务、轻思政,仅注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忽视了自身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审计机关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态化有助于提高审计从业人员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端正其思想品行,打造德才兼备的审计队伍,促进审计机关的内涵式发展,从而为我国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构筑起强有力的思想堡垒。只有思想政治工作实实在在地开展好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审计事业才能得以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严重侵蚀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在全球化背景下,某些西方国家通过文化交流、留学生教育等方式对我国实施文化渗透。一些具有明显资本主义倾向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我国,导致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某些“杂音”,这无疑增加了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在西方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个别审计人员滋生了自由化思想、拜金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这些错误思想观念影响了审计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给审计监督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审计人才进入国内各级审计机关。这类审计人员在留学期间甚至留学归国后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势必对审计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对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拳反腐,力度持续增强。审计机关固然不是反腐败的主管行政机构,但在反腐斗争中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法律不可推卸的反腐职责。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当前我国腐败案件中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所占比例较大。一切经济领域的违规违法行为都要借助审计以掌握第一手的犯罪证据和案件线索。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表明,审计机关充分发挥了精通财政财务的优势,与监察、司法等机关协作办案,为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捍卫了公共资产和公共资源的安全。同时,我们也应当承认在审计查账过程中的确存在玩忽职守、敷衍塞责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观上的因素主要包括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低下、丧失原则和宗旨、审计态度不够端正等;客观上的因素则表现为被审计对象企图对审计人员进行贿赂和利益输送,当这些伎俩不奏效时甚至会使用人身攻击等强硬手段,以对审计人员施加思想压力,诱逼审计人员误入歧途。因此,在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强化审计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审计人员弘扬正气,提升审计“免疫力”,自觉抵御“糖衣炮弹”的袭击,敢于和善于揭发经济领域尤其是重大工程项目中的腐败现象。

三、新时代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路

(一)理念创新审计部门既是执行监督的机关,又是极易滋生腐败的部门。面对新的反腐形势,要积极研究新时代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规律,突破思维定势,坚持以先进的理念为先导,通过前瞻性和开放性的思想理念引领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效。审计机关的政工干部应当将“以人民为中心”等理念贯彻到工作实践中去。同时,要辩证地看待审计业务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摆正思想政治工作在审计机关整体规划和部署中的地位。精神层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物质层面的审计业务具有反作用。审计机关要兼顾日常审计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二者不能偏废,坚决杜绝“只讲业绩、不讲政治”的不良现象,努力把两项工作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总结、同步提高。

(二)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新时代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增强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关键举措。党章党规教育、国情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廉洁自律教育等都属于各级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常规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不仅要跟随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而且要结合行业特色及时更新。我国审计机关在长期的审计活动过程中淬炼并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文化和审计伦理。审计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审计文化建设之间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审计文化所蕴含的求实、严谨、精准等合理元素契合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审计文化的构建和传承与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目前不少审计机关已经意识到审计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大部分审计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同审计文化建设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要么完全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要么把二者划等号,二者间的融合和互补尚不能较好地适应新时代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充分挖掘审计文化的时代意蕴,结合新时代审计机关及其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编制出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三)方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活动开展的方式和载体,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新时代审计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敢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善于革新工作方法和手段。1.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互联网+思政”。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新时代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媒介和载体。在网络新媒体背景下,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需要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丰富性、无界性和互动性等特性搭建相关网络平台,积极开展“互联网+思政”。目前审计系统新入职的人员大多是“90后”“95后”的青年,他们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网购、网络社交、网络学习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灌输式教育可能难以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因此,要做好新时代青年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结合他们的思想动向构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工作模式,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建设,加大相关软件开发力度,在党员干部中积极推广使用“学习强国”手机APP等,开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氛围。2.实现审计工作方法论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的融合与创新。审计方法通常应用于经济活动,大多数研究者和管理者都忽视了审计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合理运用,缺乏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建立审计机制的创新意识。新时代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机关各系统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和协同创新,将审计方法引入到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可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审计与监督,立足管理与审计的角度对审计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有效的整改。因此,审计机关要积极引导全体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深化对审计监督方法的认知,革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把审计工作机制融合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中去,加大审计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使用力度,确保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四)制度创新审计人员崇高理想的树立、优良作风的养成,既离不开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离不开科学规范、严格管理的规章制度。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创新活动和实践都有赖于借助制度创新的形式来加以固化与沉淀,这正是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所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落实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创新。第一,建立一套灵活、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运行制度,做到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落实并完善岗位责任制。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与激励机制,让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实施情况接受考核和监督,根据其工作成效作出相应的赏罚与鼓励、惩戒与制裁。第三,建立相应的投入机制,使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第四,着力构建“党、政、工、青”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整合审计系统内部各要素资源,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共青团在审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借助工会的保障优势和共青团的阵地优势,构建“大政工”的协作格局,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覆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渗透力。

作者:刘勇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