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防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创业板IPO因其具有极为特殊的属性,对其进行审计除了要针对其属性有的放矢,还应分析其形成机理,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在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审计事业的整体性进步。在我国,创业板的推出是对资本市场结构前所未有的完善,实现了巨大飞跃。但是,需要承认的是,任何新市场的出现都会因其自身制度缺陷而给投资者和中介机构带来不可避免的风险[1]。为了降低审计风险,除了要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自身专业胜任能力外,还应关注被审计单位和市场、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以便在审计过程中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和审计机构的资质,做好对审计风险的掌控和应对。
创业板作为门槛低、风险大、监管严格的特殊股票市场,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孵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自创业板运行以来,我国企业的净利润却出现了负增长的“反常情况”,上市之后的净利润显著低于IPO审计时的净利润,审计风险十分突出。
1.注册会计师方面的风险与形成机理(1)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当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之后,无论是企业管理当局还是执业的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都存在隐性的职业道德风险。因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会对拟上市或者已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直接影响(主要为消极影响,比如退市警告等),这些身处其中的企业通常要对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进行阻挠和干涉,希望其能出具对企业发展有利的、积极的审计报告。于是,一些注册会计师会迫于压力、限于专业胜任能力,做出违反职业道德或者操作规程的行为,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就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当然,需要认识到的是,无论是注册会计师还是其他审计人员,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自主创新和成长性进行研判时,准确性并不高,尤其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前景、背景和主营业务以及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注册会计师的准确认知[2]。此外,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通常指向了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新的经济领域,在新的产业往往有更多的思路和智慧,这些信息并不能得到注册会计师的认知,注册会计师已经积累的经验并不能保证其一定能够胜任对这些企业的审计工作。如果单纯为了争夺市场和获取利益,这些注册会计师就极有可能有意违反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审计失败。(2)经验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做出的各种认定虽然“形式规范”,但并不具备任何参照性。这样一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就要承担更多更高的审计风险。比如:在目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以内部控制审核为最新的业务形式,在审核程序和审核范围等方面都缺少细致的操作规范,那些具体的实务操作要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研判与分析才能完成,审计效果和审计质量就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关注度形成了紧密关联,如果后者的职业关注度缺位就极易造成审核失败,给创业板上市公司和审计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冲击。再如:部分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或者追求不当利益,会违背相关法律和规范,对那些会计基础薄弱、重大事项核算模糊甚至内部控制有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与内控鉴证报告,甚至会在较大利益的诱惑下,对巨额偷逃税款的企业也会放任,这些都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主要诱因,也是对注册会计师而言最主要的风险要素。
2.市场和社会方面的风险与形成机理(1)对创业板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并不完全知晓,对内部控制的审核和发表的审核报告也并不真正了解,也无法对审计工作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一来,审计工作难以真正满足利害关系人对管理信息的诉求。在审计报告中,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以及连贯性也会受到质疑,而这会导致内部控制在完整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社会公众(主要为投资者)最终会放弃对注册会计师的信任,较高的审计风险就会因此产生。(2)依照创业板的有关规定,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起人持股比例较大。虽然这样做能够很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但其副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会更为严重,所有权关系也会因此而流于形式。同时,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活动也会因注册会计师地位的降低,而不得不迎合管理当局的意愿,出具脱离事实的审计报告就成为可能。此时,这一群体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影响力,会有意降低对审计质量的要求,甚至放弃审计独立性,迎合客户的利益诉求。
3.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与形成机理(1)内部控制制度缺位,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属于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范畴,企业的创建只有少数几个人完成,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亟待解决的瓶颈),无法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对企业的运行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管理[3]。更为重要的是,截至目前,我国并未建立其相对完善的针对资本市场的风险投资管理机制,很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之前,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风险管控,专业投资机构也未能提前介入,对其进行的改制通常只是表面的。在创业板上市之后,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停留在表面,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2)从长期看,创业板市场的成长要借助公司净资产的累积来完成。这是因为,创业板市场实行的是股份全流通制,企业为了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其发起者通常会通过股权转让谋取短期利益。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上市公司的发起者在公司管理层中担任重要角色,公司即便取得了上市资格,也会在内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时刻处在能否被“摘牌”的境遇之中。基于此,一些试图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或者已经上市的企业,为了保证获得较高的盈利,在内外部的压力中,就产生了舞弊造假的动机。尤其在资本市场疏于监管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就会为了追求更高利益而从事与审计原则相悖的活动,审计风险就会由此生成。比如,在创业板市场中,因注册会计师而产生的直接审计风险便是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其中的原因在于,创业板市场对公司持续经营设定的要求标准相对较低,管理当局也大多从事高新技术和其他专有技术的研发工作,在管理水平方面相对滞后,而这会明显增加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特征解析
在前文的分析中得知,创业板上市公司因其自身的特性和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属性,使得该类公司审计风险长期处于高位,加之风险的来源和风险形成机理各有不同,使得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表现出更为突出的特征:更大的风险性、广泛的关注性和工作的难度性以及基础的薄弱性。
1.广泛的关注性和工作的难度性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以股份制构建,无论是发起者、普通股东还是企业的管理层、潜在投资者亦或是外部审计与监管机构,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对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审计予以密切关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审计结果的公允性和客观性都会受到研判、分析、认可或质疑。从这个角度讲,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具有广泛的关注性。而根据已经修订的审计准则和相关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已经逐渐使用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此时进行的审计工作和风险管理工作尚处在摸索阶段,而这便会凸显创业板上市公司在经营与财务方面的特性,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难度也会因此增加。
2.基础的薄弱性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不但要维护股东利益,还要防止股东干预,在保证客观性、公正性的同时,还要和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上市公司审计工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注册会计师履行审计职能的工作难度会在无形中增加[4]。但是即便如此,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资产配置、技术支持与盈利水平已经有所显现,但在发展空间方面还会面临长期威胁,审计工作的基础会显得十分薄弱。尤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之后,企业为了实现稳定盈利通常会受到更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比如资金周转缓慢,经营风险增加以及销售利润率长期大幅波动等。这些都对其盈利水平产生消极影响,注册会计师提供其他鉴证业务的风险也会因此增加。
3.更大的风险性创业板市场的服务对象以创新型、成长型的企业为主,市场活力较大,内生性动力明显。但是,这类上市公司多为高科技企业,在资产、技术特征和未来收益等方面都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执行审计业务的多为中资会计师事务所,无论是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还是其整体素质,在风险审计运用等方面都和外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存在较大差距,那些单纯依靠经验积累与会计审计方面的陈旧知识是难以对这类企业进行高质量的审计。同时,要考虑到我国创业板市场自创建至今只有较短的时间,在监管理念与实施规则等方面还不健全,甚至会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经常性地暴露出监管盲区,致使高管约束机制丧失,信息披露遭到外界的强烈质疑和退市机制的空缺等,这些都会对注册会计师和上市公司本身带来极大风险。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来源多样、风险形成的成因各有特点,对企业发展和审计活动造成的冲击十分明显。为了有效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本文认为,需要通过提高内部审计风险的报告质量,加强诚信建设,降低职业道德风险,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
1.加强诚信建设,降低职业道德风险在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无论是注册会计师还是事务所,都存在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而放弃职业道德的可能。而为了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抵御审计风险,就要防止相关人员因为内部不尽责或者违背职业道德而加大审计风险。为此,需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相关审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加大对失信的惩罚力度,保证整个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避免给投资者造成严重危害。比如,要保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以较高的职业素养指导自身的审计活动。
2.关注和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防范能力为了防范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要定期参加培训,通过学习最新的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提升自身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同时,审计人员还应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在审计实践中要坚持按照审计程序进行,不可随意降低工作成本或者变更审计程序,更应在符合审计准则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财务报表中舞弊和其他错误的警惕性。此外,会计师事务所还应进一步完善其内控系统,在内部完善自身文化,以便在相互尊重和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中,构建具有明显激励作用的业绩评价机制,把审计风险的防范融入到审计工作中。
3.提高内部审计风险的报告质量为了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一方面要对风险管理相对完善的企业进行风险导向审计,使风险管理理念能得到有效实施。而对那些风险管理相对薄弱的公司,要借助外部审计来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审计。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保证外部风险管理机构不会屈服于管理当局,使内部审计能够完全独立于管理部门,促使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够更加迅速、灵敏、全方位地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成颖,杨朝丹.创业板IPO审计风险研究———基于“当升科技”的案例分析[J].财会通讯,2013(12).
[2]赵保卿.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形成与防范[J].注册会计师,2011(09).
[3]许涛.创业板IPO审计风险及对策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4(01).
[4]何秀英.现代风险审计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应用[J].商业经济,2012(12).
作者:周金琳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