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数据下思政教育在统计素养培养运用范文

大数据下思政教育在统计素养培养运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数据下思政教育在统计素养培养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数据下思政教育在统计素养培养运用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统计学专业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统计学人才,就应以统计素养作为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思政的改革背景下,将思政教育统计素养培养相结合改进教学方法,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育人,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

【关键词】思政教育;统计素养;统计思想和观念

一、引言

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2020年第17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发表重要文章,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讲到,要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全面落实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以课程为载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实践思政教育的必要要求。商务统计学、商务数据分析等是以统计方法为主的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略课程思政的元素,忽略思想政治育人的功能。我国著名统计学家陈希孺教授曾说道:“统计学不止是一种方法或技术,还包含世界观的成分。”这说明统计学本质上也蕴含着德育的因子。要将思政教育与统计学课程相融合,实现二者协同育人,首先要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统计方法本身像高等数学等科目一样,较为晦涩难懂,使得方法本身占据了教学的主要内容,老师或者学生几乎将全部的精力放在统计方法上。但是,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统计学除了方法本身等技术层面的学习,还应该关注学生统计观念、统计思想等综合素质的养成。科幻小说作家H.G.威尔斯也曾说过:“对于追求效率的公民而言,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和读写能力一样必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句话已然成真。当前,培养公民的统计素养是国际统计研究的共同目标。系统地解决思政教育如何在统计素养中发挥作用这个问题,要先了解统计素养的内涵、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进而思考课程思政与统计学课程结合的要点。因此,针对以上内容进行探讨。

二、统计素养与课程思政的内涵

1.统计素养的内涵述评

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统计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较早的一个概念是由Wallman在1993年提出的,他认为统计素养是一种理解和批判性地评价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统计结果的能力,能够懂得统计思维在公共和私人、专业和个人决策方面的贡献。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具有理性和批判的统计思维及观念。到2002年,Gal提出统计素养是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对统计资料、与数据有关的论点或随机现象进行解释和批判性评价的能力及讨论或交流他们对这些统计信息的反应的能力。这个概念比Wallman(1993)的定义内涵扩大了,除了统计思维和观念,将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和使用能力也纳入了统计素养的范畴。Gal在2004年具体提出了基于此概念的一种统计素养模型,该模型包括知识要素和性情要素,知识要素分为读写能力、数学知识、统计知识、情境知识及批判问题,性情要素分为信念和态度及批判立场。我国李金昌教授在2006年的论文中提出,所谓统计素养就是人们掌握统计基本知识的程度,统计理论方法水平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所具有的统计世界观,即统计素养由三个部分组成:统计理论知识、统计应用能力和统计观念。在李金昌教授的定义中,除了统计观念,将知识要素区分为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公民的统计素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目前比较典型的满足大数据时代统计素养的模型是PCS项目提出的公民统计的知识与技能框架,Ridgway等(2018)对统计素养的要素进行了总结,认为统计素养包括知识、实现流程、参与和行动等3个维度(图1)。本质上强调的仍是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统计思想,在具体内容上更加细化,整体上增加了面向社会的政策和意义的内容。综上所述,统计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以及统计思想和观念三个层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依次是统计素养的基础、关键和核心(李金昌,2006)。在本科的教学中,我们侧重强调的是前面两个内容,长久以来忽视了第三个方面的内容。但如李金昌教授所说,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或者说树立正确的统计思想,是培育统计素养的首要任务。著名统计学家陈希孺院士也曾经指出,统计素养除了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修养外,也应包括思想观念的修养。近年来,课程思政的推广,为统计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

2.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思政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结构是立体的,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多元于一体,这与统计素养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所以,探讨和实践思政教育在统计素养中的应用是必要且可实现的。针对高校开设的不同类型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可以有所不同,根据《纲要》给出的要求和建议,可将课程思政内容与统计学进行恰当的、有机的结合。综上所述,基于对统计素养内涵和课程思政主要内容的分析,我们发现二者可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培养新一代具备良好统计素养的人才发挥作用。

三、思政教育在统计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将思政教育与统计素养培养融合在一起,要防止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生硬地结合。要实现二者的同频共振,就要改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挖掘。

1.课程目标的设定方面

教学目标是一门课程的核心,决定着教学方法和内容重点。要推进思政教育与统计学类课程的融合,首先重要的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统计学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往多是侧重于基础统计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把忽视已久的统计思想和观念培养纳入课程目标。提倡以统计的基础知识、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统计思想和观念三位一体的统计素养培养为课程目标,这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统计思想和观念的内容,这是更高层面的素养,需要加深对统计学科的认识,挖掘和提炼统计学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课程中增加相关内容的输出,才能更好地实现此目标(图2)。

2.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

要实现以统计素养为核心的课程目标,就要相应地改进教学方法。常规的统计学教学方法是漫灌式,注重教授知识和方法是什么,结果大多数学生是机械地使用方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了解方法所代表的统计思想,在应用时也就无法做到灵活性或有所创新。在统计素养的培养目标下,应突出方法的应用性、思想性以及思辨的统计观念。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四点着手。(1)以问题导向进行教学,体现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应用性。从问题出发,从问题如何解决开始,引出解决思路和方法,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种方法,再介绍方法的主要内容,最后总结方法的使用场景,这样的逻辑会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方法,并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思考和应用能力,形成问题到方法的有效连接。同时,可以增加实验课,通过案例分析,按照提出问题、选择方法、解决问题、书写报告等步骤进行。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可增加软件操作,将方法进行实现。根据不同的年级及其学习基础,选择Excel、SPSS、R或Python等软件,尤其是数据可视化部分的内容,也是大数据时代发展迅速的一个方向,鼓励学生寻找软件制作有创意的图形来展示数据。(2)注重举例的现实情境,培养学生在现实中应用统计思维的习惯。课本中的许多例子是经过处理的,与现实社会是脱节的,目的是为教授统计知识和方法服务。而统计学的目的是学会使用统计思维和统计方法解决经济社会的现实问题,所以,可以强调问题的真实情境,这也为学生理解现实世界提供了窗口。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加入统计工作,从实际中发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等。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数据的信息统计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大力支持,可以鼓励学生搜集相关数据,对疫情的现状和预测等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模型,也可以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实际应用以及思辨的能力。(3)借用统计故事或历史,介绍统计思维。许多知名的统计故事蕴含着这种统计方法和思想最初产生的过程。例如,统计学课程中难度较大的假设检验的内容,在讲授具体的假设检验步骤之前,可以先介绍“女士品茶”的故事。在面对如何鉴别女士说话真假的问题上,故事中费希尔的思考是进行试验,试验的步骤和判断的逻辑就是假设检验的步骤和逻辑。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会发生就是假设检验的统计依据,反证法是其逻辑方法。据此还可以引申使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应用假设检验思想的例子,如买水果时常见的一个现象是,老板声称某水果都很甜,顾客随机拿一个品尝,如果不甜就不买了。这个过程就不自觉地使用到了假设检验的思想。再例如正态分布,可以介绍正态分布的起源和发展,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正态分布的内在含义和适用情形。(4)设计“统计陷阱”主题讨论,渗透思辨和批判的思维观念。统计学在应用中会十分容易陷入误区,这也是统计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相关关系和相关系数二者之间就不是简单的等价关系,当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较大时不能简单认为二者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像异常值等多种情况会造成误导。所以,对于统计学,尤其需要具备思辨和批判的观念。再例如,当前大数据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统计学带来了不少疑问,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是已经不适用等,这些问题涉及对统计学科及其本质的理解。还有一些统计故事也为这种观念提供了素材,例如,统计学家费希尔对于“抽烟会导致癌症”这种因果关系持续不断地质疑,推动了实验设计的发展。“冰激凌与犯罪”故事中的警察错把相关关系作为因果关系,从而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建议。所以,可以增加“统计陷阱”专题讨论课,总结和讨论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搜集实践中的案例,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辨能力,提高统计素养。

3.课程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方面

统计学课程具有的思政元素是统计学能够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基因,统计学的内容中蕴含着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内容,挖掘这些思政元素,是思政教育与统计素养相互融合的内在要求。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申出深刻的道理,有益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统计素养,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1)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结合。关于统计学的性质有一个普遍的观点:统计学是哲学与数学的统一,统计学不仅是以数学的数理化体系为基础,还是以哲学的认识方法论为基础的。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中蕴含着不少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例如,①同时考虑数据的集中测度和变异性测度,这是要全面考虑事物的一体两面,以及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法。②两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度量,体现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哲学原理。③大数定律体现了事物发展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④线性回归模型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⑤时间序列的预测体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挖掘方法中蕴含的哲学理念,可以使学生用马克思哲学观看待现实世界。(2)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统计方法的应用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在应用上要灵活以待,不断积累经验。在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和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统计方法的观念,使其同时具备道德责任感和法治精神。例如,①诚信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大数据的时代,人们已离不开各种形式的数据,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几乎所有的统计方法都是基于统计数据进行的。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已将数据单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强调了数据的资产性,也意味着将明晰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行为规则。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如此重要,那么,强调在搜集和使用数据的过程中秉承“诚信”原则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据使用观和法治观。②统计道德和敬业精神。抽样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手段,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影响着研究结果。在抽样的过程中涉及许多道德问题。比如,抽样方法要恰当使用,调查问卷设计要避免主观倾向性,样本要避免受到倾向性结果的干扰等等。强调统计道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觉性和爱岗敬业精神。(3)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例如,①数据挖掘背景下的“工匠精神”。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进步,描述统计学中的数据可视化方法日新月异,在追求不断的进步、更有创造力的可视化图形中体现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渗透,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②贝叶斯定理用于修正概率,在疾病确诊方面的应用举例可以引导学生乐观理性看待问题。③将线性回归所刻画的回归现象引申,引导学生追求合理的目标,脚踏实地,积极上进,正确认识结果,辩证地看待事物。另外,还有善于思考、严谨的科学品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等,都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引入。

四、总结和建议

在新时代,要培养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创新型统计学人才,就需要以统计的基础知识、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统计思想和观念三位一体的统计素养培养为核心目标,将统计素养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注重例子的现实情境,介绍统计方法中的统计思维,渗透思辨和批判的思维观念等。挖掘统计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等相结合,真正的践行高校立德树人的本质。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而真正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从这儿开始的。”教师的思想和素养会直接影响教学,最后,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1)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修身律己,解决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2)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加大视野广阔度,保持专业领域的先进性。(3)加强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发挥创新思维,不断探索线上和线下课程的教学改革。

作者:郭建娜 汤毅 黄伟 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