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然而各种风险也随之而来,审计风险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风险类型之一,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审计风险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发生的。人们需正确地认识和科学地把握其成因,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从而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了审计风险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并分析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了具体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希望对审计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
审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现如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然而却出现一些财务造假和舞弊的现象,审计监督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在审计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审计风险难以避免。审计风险的成因,包括客观和主观原因,科学认识这些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我们不仅要改变风险观念,加强风险意识,而且需要加强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从而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审计体系。
一、审计风险的相关概述
1.审计风险的概念。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7年最新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而审计的主体依旧是人,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两方面的错误可能性。其中一种就是审计报表本身有巨大错误,但是审计人员主观的认为是公允的,而另一种就是审计报表本身是公允的,但是审计人员主观上认为是错误的。
2.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
2.1固有风险。
审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主要指在排除相关的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程序或者政策后其会计报表中单独的某项或者是某几项被认定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大小。而固有风险的产生特点就是仅仅与审计单位有关系,和会计单位没有任何联系。而审计单位主观上对会计报表中存在的舞弊与错误的敏感度,将会直接或者是间接地去影响固有风险程度的大小。
2.2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指独立于审计的过程,审计单位单独控制却未能及时的发现会计报表上漏报或者是错报的可能性,它与注册会计师和固有风险无关,仅仅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所以控制风险不为零。
2.3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审计单位以公司固有的审计模式和程度未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中出现的漏报或错报。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管理和控制改变检查风险,从而影响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
在大量的实践中审计风险的存在主要由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1.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是指独立于审计主体之外,通过法律、经济、社会等形式作用于审计活动的因素。首先,在法律因素的影响下。法律是审计行为的重要依据。法律标准不统一和法律体系不健全,都会增加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审计工作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的错误行为必定会给被审计单位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其次,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审计活动的本质是市场行为,必然受到客观的市场规律的限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左右审计活动的经济因素变得愈加复杂。审计工作已经仅仅着眼于简单的财务报表之上,还要通过各种信息来确定企业的各种能力。新的审计要求必定增加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风险。最后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被审计单位本身存在着各种违法行为会干扰了审计人员的工作。不能正确认识事情的真相,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审计报告,产生审计风险。同时,在传统体制中,审计活动会受到各种行政干预,影响审计人员工作,进而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造成审计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主观因素主要存在于几方面:首先,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够和素质不高。审计活动的专业性很强,主专业能力不够就做不好工作,而素质不高就经不起各种诱惑同样也做不好工作。所以审计风险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和素质水平。其次,审计人员采用的审计方法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审计活动的要求也会影响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1.增强风险意识。
审计人员在业界的自由发展就必须正确的认识审计风险。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审计工作的期望也水涨船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职业审计界就必须关注如何找到更加有效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低投入高回报的完成审计工作并且有效地减少审计风险及损失。审计人员还得冲破传统审计习惯的束缚,从本质上深入了解审计风险,并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探寻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去控制审计风险。
2.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审计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加大内部质量控制力度,审计人员必须秉承着公正客观,保密高效的原则下高度自律进行工作,同时还要建立严密准确的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化审计工作程序,实行多级复核制度,规范化职业等最大限度的避免因个人因素带来的审计风险。
3.引进风险管理体系。
审计前风险评估,根据被审计单位现状、要求、以及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充分分析以及评估,并且以这些因素为出发点,并且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组织构成和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的行事风格,道德品行,能力分析风方面因素。有针对性的减少工作量,准确的抓住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工作重点。审计中风险的控制,就是指以专业的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减轻审计风险的程序,从而规避、降低或者转移审计风险。而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其又包括了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审计人员的主观风险控制、审计计划的执行风险控制、审计证据的鉴定风险控制、审计报告的编订风险控制和审计质量检查行为的风险控制等。审计后审计风险的控制,就是指对执行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所做工作以及报告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修正和评估,并且归纳总结,肯定其正确的方面,对于其错误的一些地方必须指出,则其改正,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并为今后的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开展以后的工作提供有效经验和教训。
4.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就是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工作的完成情况至关重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建立审计队伍的首要工作。审计人员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自身有修养,并且能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秉公执法,严格履行审计工作中被赋予职责和权利,时刻保持职业谨慎性。同时审计人员也必须及时学习国家相应政策法规和审计专业理论,严格遵守法律并且依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工作,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对现行政策理解不恰当或者是不知道而做出不恰当的审计结果或结论,构成审计风险。而且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性的接受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来切实有效的防范审计风险。
5.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长足进步已经使电子计算机进入了各行各业,明显强化了工行各有的工作效率,而在审计行业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还是较为落后,现阶段还是主要依据审计人员亲自收集各种数据,工作量繁重。而随着工作状态的不同,审计风险就会伴随着这些主观因素而出现。而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变这些情况,所以首要的就是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在软件开发方面可以根据审计工作实际需要开发一些审计辅助软件,既能有效的减少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也可以有效减少由于工作状态不好带来的工作失误。前期可以在一些典型的审计工作中进行推广试用,在工作的进行中,及时的提出要求,完善软件进而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审计风险也随时可能发生。如果想要有效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审计风险成因,积极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力度,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减小审计风险,从而健全完善审计体系,保证审计工作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史冬梅.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3]曾志英.如何开展企业预算审计工作[J].审计与理财,2012,2:36-37.
作者:贾莉 单位:甘肃省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