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独立审计风险定义范文

独立审计风险定义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独立审计风险定义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独立审计风险定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针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大量增加,审计职业界进入了一个“诉讼爆炸”的时代。进入90年代后,注册会计师成为被告的诉讼案件更是有增无减,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甚至不堪巨额索赔而陷入困境。审计风险不仅影响到审计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独立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审计职业界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审计风险定义

审计风险是审计与风险两个概念的组合,是我们将风险观念引入审计学领域的结果。

审计风险预示着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表现为,审计人员为客户提供审计服务之后,由于发表的审计意见不恰当,可能会遭到委托人的指责,从而承担一定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经济上的,也可能是名誉上的。审计人员的受托审计责任是这种“损失的可能性”的前提条件。

导致审计风险的最终原因在于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与客户的实际情况相背离。这种背离既包括审计人员经过审计,认为审计对象的财务报告是公允的、真实的、合法的,经营状况是良好的,而客观结果却相反;也包括审计人员经过审计,认为审计对象的财务报告有错误,而客观结果相反的情况。第一种偏离,可能会由于被诉讼而遭受损失;第二种偏离,往往会导致审计时间的延长,影响审计效率和审计机构的信誉,这也是一种损失。

引起审计风险的因素,有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经营者的欺诈或严重违法行为遭到法律制裁、经营环境的突然恶化等,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可能使企业失去持续经营能力,从而使原本准确的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发生背离,审计人员因此面临审计风险。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实施审计行为之后,发表的审计意见与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导致审计人员和审计组织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潜在性、全过程性、相对性、可控性等特征。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结合当前的审计实践,研究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有助于审计人员找到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新途径。

(一)审计对象经营活动的复杂化,使审计风险不断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它完全依据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和判断去参与市场竞争。然而,现代市场经济中充满了不确定因素,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所进行的交易也日趋复杂,这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挑战和风险。同时,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等现代化传播工具使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这导致审计人员失察和出现差错的机会增加。另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欺诈舞弊行为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二)审计范围的扩展,是审计风险不断出新的又一重要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审计目标从最初的查错防弊已经发展到现在的验证财务报表与查错防弊并重。与此同时,审计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时至今日,审计范围已经从传统的财务报表区域扩大到财务报表以外。社会公众要求审计人员揭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重大差错和舞弊,并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价,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发表意见。审计范围的扩大,不仅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也使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审计活动中的审计风险也相应增加了。

(三)社会公众对审计报告的依赖程度和期望越来越高,加大了审计风险。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使社会上参与投资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人们为了提高投资的安全性,不惜支付高额费用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财务信息进行鉴证,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潜在的投资人,以及社会公众,都对审计鉴证过的财务信息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而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责任越来越大,审计风险也由此加大。

(四)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的有限性也会造成审计风险。在从事审计职业时,审计人员应该具备必要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工作经验,是否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这些都对审计工作质量有重要影响。如果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平难以达到完成审计任务所需的理想期望,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失误,使审计工作的实际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理想状态之间产生差异,由此产生审计风险。

(五)审计方法本身就隐含着审计风险。比如,现代审计广泛采用的抽样技术,即根据审计抽样样本的特征来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的特征,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但用样本的审计结果去推断审计总体的实际情况必然存在误差。另外,由于现代审计方法强调成本和效益原则,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会舍弃一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而这种取舍观可能导致一些影响审计意见正确性的程序被放弃,从而使审计结论出错,引起审计风险。新晨

(六)审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也会出现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在执行完审计程序,搜集到足够的审计证据、提出审计意见、签发审计报告之后,要将审计结论传达给委托人、投资者、债权人、有关主管机构,以及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人。然而,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引起一些误差,从而降低了审计报告的效用。比如,由于信息使用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没有感知到有用的信息数据,或者对感知到的信息做出了错误的理解和解释,影响到他们的决策。这样的事件发生后,信息使用者往往会对审计人员产生误解,并因而使审计人员的信誉遭到损害。

(七)司法界和审计职业界对审计事项认识的不一致,引起了审计风险。在涉及审计的诉讼案件中,司法界和审计职业界对某些审计事项的理解是不同的。比如真实性,司法界要求的是“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即必须保证审计结果真实准确可靠,而不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履行了必要的程序和手续。审计职业界要求的则是“审计过程的真实性”,即审计人员的责任在于按审计准则的规定恰当地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和手续,由于审计活动本身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审计人员并不能保证最后的审计结论完全正确,也就是说,只要审计过程没有重大失误,审计人员就无须为含有差错的审计结论承担审计责任。认识上的差异使得双方在审计责任认定上存在重大分歧,这往往使审计人员在司法诉讼中处于劣势,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了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