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受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在一定程度上相背离,从而受被审单位及有关负责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论文百事通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内部审计是审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审计理论界所研究的关于审计风险的理论体系同样适用于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没有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因为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涉及到企业一些严重问题,甚至是违法行为,他们不揭示、不披露,甚至帮助掩盖。另外,内部审计机构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要么自身没有建立系统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要么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但没有切实执行。如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时缺少事前的审计计划、事中的审计程序和报告期的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一般仅记录审计问题事项,而未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审计报告也没有把实质问题有效提出,问题定性模棱两可。
(二)内部审计对象的复杂和审计内容的拓展。目前,企业的改制、重组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使内部审计的对象和内容也日益复杂。内部审计对象逐步发展为企业集团、股份公司和连锁经营店。企业内部机构层次增加,所进行的交易日趋复杂,被审单位与某些企业的关系是母子公司关系或联营公司的关系。同时,由于企业的资产重组,必然涉及到兼并和收购、改制和改组、联合和剥离及分拆问题,为内部审计对象开拓了新领域。内部审计对象的复杂,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内容还要预测新形势下的兼并、联合、分拆以后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评价企业是否有效益,提出是否可行的意见书。这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结论的难度更越大,审计风险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
(三)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由于传统审计基本是财务审计,审计人员大都是从财务人员转型,对经营管理、工程预算、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内审人员普遍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于我国内审准则、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不健全,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有的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故意放弃对重大问题的追查和揭露,提供与事实不相符的审计结论,存在道德风险。所有这些将给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信誉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
(四)审计方法跟不上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代企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管理当局欺诈案件时有发生,做假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员必须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以发现和披露企业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和漏报,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推行和采用风险导向审计这一新方法。而我国多数审计人员仍采用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审计取证依赖于会计账薄,会计报表,以期发现错报和漏报,是一种事后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由于审计人员对此方法不熟练而甚少使用,至于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尚处于吸收理解之中,未能立即采用,从而制约了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内审人员在实际审计的过程中,掌握审计风险形成的因素,就要有意识地防范审计风险,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充分发挥内审服务于管理当局的职能。
(一)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第一要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在审计过程中就要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内审人员要把审计风险意识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完成的全过程。第二要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这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证。各内审机构应在充分综合考虑业务规模和范围、组织形式、分支机构设置及区域分布、成本与效益原则、人员素质及构成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应从全面质量管理和单个项目质量管理两个方面构建。全面质量管理应着重从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分级督导制度和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情况的监控等方面入手建立控制程序,以保证审计质量,把风险水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单个项目质量管理应重点建立主审负责、审计底稿三级复核、审计部门主管巡视、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以把好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和风险关。
(二)全面提升内审人员的素质。并适当聘请一些其他专业人员到审计队伍中来,应对复杂的审计对象和拓展的审计内容。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首先,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他们能及时掌握审计的新准则、新法规,并熟悉会计、税法、经济管理、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并加强计算机审计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另外要选派一部分基础扎实、功底好、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进一步深造,使他们成为业务上的精英。为了提高内审队伍的综合能力,在审计时,还可以适当聘请计算机专家、工程专家、金融专家、法律专家等专业人员,弥补内审人员专业能力的不足。新晨
(三)改进内部审计方法,采取风险基础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是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内审人员首先研究确定审计风险可以接受的水平,然后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分析性检查风险,最后根据各种风险水平参数计算检查风险水平。根据确定的检查风险水平及其他有关数据,运用统计抽样方法,即可确定检查需要抽查的经济业务或记录的数量。近几年来,风险基础审计在世界各国已广泛使用,其原因就在于它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并把它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减轻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降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也应尽快实现向这种审计模式过渡,以提高审计质量。